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健林与马云的玩笑式约赌表明,电子商务和传统实业在博弈中相互共生共荣、彼此渗透的格局正是大势所趋。其背后,革的却是渠道的命。
王健林和马云在CCTV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的偶遇,注定要泛起一阵涟漪。2012年12月12日,他们共同上台,一起接过颁奖嘉宾手中的奖杯,一起向观众挥手微笑致意,一起接受主持人对他们的调侃和提问。
王健林58岁,马云48岁。他们站在一起,却始终保持距离。一个是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一个是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传统实业与电商的邂逅,场面略显尴尬,但始终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正面交锋只是早晚的事情。
只不过,王健林这次采用“打入敌人内部”的战术,高调宣布万达进军电商,“除了马云和刘强东,其余人都能挖。”他依旧自信。万达进入的领域,要做就做老大。这次遇到的对手是马云,让这场游戏更有看头。
一亿赌约
想来是节目组的精心安排,从台下一众“看热闹”的表情便可得知。一身西装革履的王健林保持着淡定的微笑,眼前这个比他小10岁的男人,马云。天蓝色毛衫搭配一条亮黄色围巾,一身休闲与他站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同样也是传统实业与电商的直面交锋,在这样一个问题中展开:电商会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我一定觉得电商会胜。”马云斩钉截铁。“不是胜负的问题,双方都能活。”王健林不紧不慢。
马云的回答是有底气的。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宝销售总额创造了191亿的神话。马云的电商帝国一直在创造着奇迹。王健林深知电商的势头之迅猛,不论自己如何坚守传统实业,最后都将需要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只是,万达要做电商的老大,恐怕有点困难。
在王健林看来,中国的电商,只有马云一家在盈利,并且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天蝎座的男人,有着一双及其敏锐的眼睛,洞察机遇的利弊。越是棘手的事情越要迎难而上,做到最好。
“我与马云先生赌一把。2022年,也就是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说起这个“秘密”的时候,他反倒一脸轻松。
辩论在这个秘密赌约中结束,而关于一场传统实业与电商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模式之争
9月底召开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说出了一个事实:万达广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客流增长在下降。二是单价在下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或者说消费意愿出现了下滑。三是商家开发计划出现比较多的调整。
万达快速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使得一个整合万达内部资源、服务、推广、数据的平台必不可少。在传统零售业进军电商集体增长乏力的一片唱衰声中,王健林高调宣布万达进军电商业。必然之举。
这种高调还表现在招揽人才上。把阿里巴巴曾花1亿美元打造的全球速卖通的灵魂人物,前原阿里巴巴国际站技术负责人龚义涛,以200万的高年薪挖墙脚过档万达担任电商CEO。一派来势汹汹的阵仗,在电商的咄咄逼人面前,王健林选择“残忍”对待对手。
1999年,马云在家中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而如今,电商业的B2C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在排名前十的B2C网站商家中,传统零售企业仅苏宁易购一家。天猫、淘宝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激烈。
王健林称,万达进入电商领域不想复制,而是研发新的电商模式。
“万达这么多零售资源,不做线上太可惜。”借电子商务将旗下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电影院线和连锁百货五大主营业务同时打包上线,开设虚拟线上商业综合体,坚持传统零售业不会死的王健林想要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结合(O2O模式)的智能广场。
就万达的业务板块来看,除了百货为实体产品的零售符合B2C的范畴外,商业地产和住宅的销售是无法全部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其酒店、电影院线、旅游地产的业务,则更符合本地生活服务(O2O)的范畴。在O2O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模式,万达也在摸索中寻求突破。
质疑声,鄙夷声伴随着万达的电商之路,以电商整合IT系统、人才、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五大业务,难度可想而知。但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不是王健林的风格。不认同现在的电商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万达”模式,才说得过去。
电商未来
马云的终极梦想是七剑合璧、30家公司、三波IPO。在未来10年当中,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当中会孕育出1000万小企业、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面向10亿级消费者,而最终交易额会达到10万亿。
马云在1995年创建中国黄页的时候同样自信。对于他来说,电子商务不是模式的创新,是生活方式的变革。“电子商务今天的一万亿只是刚刚开始。” 马云正在率领淘宝向着10万亿的目标进发。
王健林进军电商,却依然坚守传统产业不死的信念,意在打造全新的电商模式。而马云则宣称“电商不是想摧毁谁,想取代谁,只想创造未来的生活。”暗示了电商会是未来赢家。一个是电子商务巨头,一个是传统商业大佬,自然都会说自己的产业更有前途,否则就泄气了。
细浪网的微博投票显示,41.2%的人认为电商会赢,甚至用不了十年。27.5%的人认为电商在美国才占10%已经算极限了。还有31.3%的人投给了“公开赌博,先抓起来再说”。
且不谈结果,回头再来看看这个命题:电商会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王健林说,美国前十大电商都是零售渠道,而十年后绝大多数零售行业都会有电商渠道。十年后或许已经没有电商和传统零售行业的区别。
尽管电商在很大程度上对实体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但并不意味着电商会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业。“还有洗澡、捏脚、修耳朵,电商再厉害,这些也取代不了。”市场经济中,电子商务与实体店铺各有优缺点。在看似磅礴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真正实现盈利的电商并不多。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在方便消费者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之时,也丧失了用户对电商的忠诚性,而实体店铺则不会受此困扰。
“两千多年历史证明,传统产业生命力是最强的。”这是王健林始终相信的一点。但他同样也知道未来传统产业需要电商,需要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产业发展到线上。万达,在电子商务的战场中,各方面都与别家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塑造新的商业模式。
争论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谁输谁赢好像并无意义,这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代替之战。
当王健林日前再次回应“一亿赌约”时,已改称“那只是个玩笑”。 但事实显然不会这么简单,两个人所代表的是看似迥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但电子商务和传统实业在博弈中相互共生共荣、彼此渗透的格局正是大势所趋。其背后,革的却是渠道的命。
王健林和马云在CCTV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的偶遇,注定要泛起一阵涟漪。2012年12月12日,他们共同上台,一起接过颁奖嘉宾手中的奖杯,一起向观众挥手微笑致意,一起接受主持人对他们的调侃和提问。
王健林58岁,马云48岁。他们站在一起,却始终保持距离。一个是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一个是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传统实业与电商的邂逅,场面略显尴尬,但始终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正面交锋只是早晚的事情。
只不过,王健林这次采用“打入敌人内部”的战术,高调宣布万达进军电商,“除了马云和刘强东,其余人都能挖。”他依旧自信。万达进入的领域,要做就做老大。这次遇到的对手是马云,让这场游戏更有看头。
一亿赌约
想来是节目组的精心安排,从台下一众“看热闹”的表情便可得知。一身西装革履的王健林保持着淡定的微笑,眼前这个比他小10岁的男人,马云。天蓝色毛衫搭配一条亮黄色围巾,一身休闲与他站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同样也是传统实业与电商的直面交锋,在这样一个问题中展开:电商会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我一定觉得电商会胜。”马云斩钉截铁。“不是胜负的问题,双方都能活。”王健林不紧不慢。
马云的回答是有底气的。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宝销售总额创造了191亿的神话。马云的电商帝国一直在创造着奇迹。王健林深知电商的势头之迅猛,不论自己如何坚守传统实业,最后都将需要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只是,万达要做电商的老大,恐怕有点困难。
在王健林看来,中国的电商,只有马云一家在盈利,并且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天蝎座的男人,有着一双及其敏锐的眼睛,洞察机遇的利弊。越是棘手的事情越要迎难而上,做到最好。
“我与马云先生赌一把。2022年,也就是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说起这个“秘密”的时候,他反倒一脸轻松。
辩论在这个秘密赌约中结束,而关于一场传统实业与电商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模式之争
9月底召开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说出了一个事实:万达广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一是客流增长在下降。二是单价在下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或者说消费意愿出现了下滑。三是商家开发计划出现比较多的调整。
万达快速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使得一个整合万达内部资源、服务、推广、数据的平台必不可少。在传统零售业进军电商集体增长乏力的一片唱衰声中,王健林高调宣布万达进军电商业。必然之举。
这种高调还表现在招揽人才上。把阿里巴巴曾花1亿美元打造的全球速卖通的灵魂人物,前原阿里巴巴国际站技术负责人龚义涛,以200万的高年薪挖墙脚过档万达担任电商CEO。一派来势汹汹的阵仗,在电商的咄咄逼人面前,王健林选择“残忍”对待对手。
1999年,马云在家中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迅速成为全球最大B2B电子商务平台。而如今,电商业的B2C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在排名前十的B2C网站商家中,传统零售企业仅苏宁易购一家。天猫、淘宝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激烈。
王健林称,万达进入电商领域不想复制,而是研发新的电商模式。
“万达这么多零售资源,不做线上太可惜。”借电子商务将旗下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电影院线和连锁百货五大主营业务同时打包上线,开设虚拟线上商业综合体,坚持传统零售业不会死的王健林想要打造一个线上与线下结合(O2O模式)的智能广场。
就万达的业务板块来看,除了百货为实体产品的零售符合B2C的范畴外,商业地产和住宅的销售是无法全部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其酒店、电影院线、旅游地产的业务,则更符合本地生活服务(O2O)的范畴。在O2O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模式,万达也在摸索中寻求突破。
质疑声,鄙夷声伴随着万达的电商之路,以电商整合IT系统、人才、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五大业务,难度可想而知。但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不是王健林的风格。不认同现在的电商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万达”模式,才说得过去。
电商未来
马云的终极梦想是七剑合璧、30家公司、三波IPO。在未来10年当中,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当中会孕育出1000万小企业、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面向10亿级消费者,而最终交易额会达到10万亿。
马云在1995年创建中国黄页的时候同样自信。对于他来说,电子商务不是模式的创新,是生活方式的变革。“电子商务今天的一万亿只是刚刚开始。” 马云正在率领淘宝向着10万亿的目标进发。
王健林进军电商,却依然坚守传统产业不死的信念,意在打造全新的电商模式。而马云则宣称“电商不是想摧毁谁,想取代谁,只想创造未来的生活。”暗示了电商会是未来赢家。一个是电子商务巨头,一个是传统商业大佬,自然都会说自己的产业更有前途,否则就泄气了。
细浪网的微博投票显示,41.2%的人认为电商会赢,甚至用不了十年。27.5%的人认为电商在美国才占10%已经算极限了。还有31.3%的人投给了“公开赌博,先抓起来再说”。
且不谈结果,回头再来看看这个命题:电商会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王健林说,美国前十大电商都是零售渠道,而十年后绝大多数零售行业都会有电商渠道。十年后或许已经没有电商和传统零售行业的区别。
尽管电商在很大程度上对实体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但并不意味着电商会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业。“还有洗澡、捏脚、修耳朵,电商再厉害,这些也取代不了。”市场经济中,电子商务与实体店铺各有优缺点。在看似磅礴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真正实现盈利的电商并不多。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在方便消费者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之时,也丧失了用户对电商的忠诚性,而实体店铺则不会受此困扰。
“两千多年历史证明,传统产业生命力是最强的。”这是王健林始终相信的一点。但他同样也知道未来传统产业需要电商,需要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产业发展到线上。万达,在电子商务的战场中,各方面都与别家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塑造新的商业模式。
争论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谁输谁赢好像并无意义,这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代替之战。
当王健林日前再次回应“一亿赌约”时,已改称“那只是个玩笑”。 但事实显然不会这么简单,两个人所代表的是看似迥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但电子商务和传统实业在博弈中相互共生共荣、彼此渗透的格局正是大势所趋。其背后,革的却是渠道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