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卢森堡论非西方前资本主义社会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和卢森堡都将公社组织形式和公有财产作为贯穿整个非西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加以论述,对其被西方帝国主义征服之前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转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都没有将这些前资本主义形式理想化。同时,两人也存在一些分歧:卢森堡接受了认为穆斯林法律统治下的印度社会已然是封建社会这一说法,对此,马克思是明确反对的。卢森堡没有发现这些社会形式中存在着革命性动力或者主观发展需求,而马克思认为公社形式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碰撞是有可能推动革命暴动的潜在因素。 Marx and Luxembourg, both as commoners and public property, as a general phenomenon that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non-Western pre-capitalist society, have given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side them before the Western imperialists conquered, none at all Idealize these forms of pre-capitalism.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accepting the view that the Indian society under the Muslim law is already a feudal society, Luxembourg rejects this explicitly. Luxembourg did not find the existence of revolutionary or subjective developmental needs in these social forms. However, Marx thought that the collision of the commune form with modern capitalism was a potential factor that could push the revolutionary insurrection.
其他文献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民族精神培育效果较好,在国家意识、政府作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方面各有特色。发达国家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和实践,在突出意识形态和强化民族精神,更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少地方论到了有关“和谐社会”的问题,其中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片断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他关于共产主义的总纲要的论述就是和谐社
现代的政治个人观是掩藏在政治思潮纷争背后更为基本的话题。现代中国思想家是在“民族国家”的语境下讨论政治的个人观的。陈独秀和杜亚泉等思想家已经揭示出“五四”时期三
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队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作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及时提出了实行科学编制和正规化训练;发展军工生产,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新军兵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
马来西亚学校德育具有注重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显著特点,系统地分析马来西亚学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北京交通大学多年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从系统化的体制机制、规范化的选拔机制、政策性的支持机制、
在"时代主题"转换了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国际共运中长期强调"国际联合"和"统一性"的传统发展战略实行调整和转变,从而形成了一条新的强调"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在政治上是批判性的、在哲学上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他所关注的是把日常经验范畴与经济学中的"技术性"范畴联系起来的那种意义;而且他还从哲学的层面关
1923年列宁口授的论文有这样的断语:"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是集体的资本主义组织".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作社(工厂)所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有很大反差,长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