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时期,刻苦努力
杨澜父亲杨鑫楠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妈妈是上海人。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杨澜刚出生时,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一直等到杨澜4岁时,他才回国。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妈妈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一直到10岁时,杨澜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上学时的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也不是善于解决各种难题的“学霸”,但是努力让她的学业从来不落下风。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考大学的时候,同很多人一样,杨澜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当时杨澜想去学导演,但他父亲不愿杨澜去从事艺术,杨澜对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想去学历史。父亲又怕将来不好找工作。最终,杨澜的父亲帮杨澜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步与世界融合。无论未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取舍的自在。
这样,当时杨澜就选择了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英语。
对于赵忠祥老师,杨澜一直抱着刻苦学习的态度,她因此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赵忠祥老师对杨澜也很照顾。有一次,赵忠祥老师对杨澜说:“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至关重要,而语言功底的根本在于写作。有了好的笔头,才会有好的口才,思路的清晰,逻辑的严谨,都在文字里呈现出来。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能只靠念别人的稿子来主持,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为了锻炼自己,杨澜尝试着自己写主持人的串词;为了让观众在主持人的“唠叨”中得到更多知识,也为了主持语言的趣味性,杨澜利用英语的优势在中文和英文资料里搜集大量的可读性强的资料,转换成可听性强的语言。后来杨澜在主持《正大综艺》时,表现的本色而自然,既没有刻意宣扬自己的学识,也没有刻意去表现“清纯”,而是塑造出了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同时也富有智慧,兼具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的形象。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杨澜和赵忠祥共同主持“正大综艺”的节目,他们一老一少,一个沉稳,充满洞察世事的沧桑;一个热情,尽现涉世未深的清纯明快。场上节奏一动一静,有张有弛,韵味无穷,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从事电视主持仅4年的杨澜,就获得了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这是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心目中,杨澜不仅仅是当时最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在内心深处,杨澜是一个不断追求挑战的人。随着视野的开阔,社会经验的增加,杨澜越来越觉得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杨澜也在不断的自省,不断追寻新的挑战。
就在这时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找到了杨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我当时没有认真,我开玩笑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他说没有,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杨澜在主持最后一期《正大综艺》的时候,和王志文唱了一首《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曲终人散,杨澜做了这个决定:去美国读书。当时她26岁,而离开的理由则成为经典:“年轻时最重要的资本不是青春、美貌和充沛的精力。是你拥有犯错的机会,不要为青春留白。如果年轻时不能追随梦想,去为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一件事冒一次险,哪怕犯一次错,那青春将是多么苍白啊!”
在异国他乡,在磨砺中成长
刚出去时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时中国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相距甚远。比如当时中国还没有信用卡和个人支票,杨澜第一次到纽约时,想把自己随身带的外汇存到银行里,开账户时银行的办事员问杨澜要不要同时开一个支票账户,杨澜当即回答不需要,不明白要支票账户做什么,后来才知道在美国支付水电费都要用支票。
杨澜后来报了纽约大学三个月的电影培训班。饭间,两个同学问:“澜,你在中国是做什么的?”她说:“我是电视主持人。”同学很好奇:“一个月收入是多少?”“三四万。”同学惊讶得同时放下手中的披萨:“那你还来读什么书啊?”
杨澜,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传媒企业家、慈善家。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1990年至199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并于1994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之后赴美深造,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之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截至2014年已访问过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华语观众中具有较高美誉度。
1999年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5年,杨澜创办了《天下女人》。
2008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形象大使。2013年5月在纽约佩利媒体中心被授予女性“开拓者”荣誉,成为首位MAKERS项目“开拓者”奖项的非美国本土获奖者,以及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杨澜父亲杨鑫楠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妈妈是上海人。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杨澜刚出生时,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一直等到杨澜4岁时,他才回国。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妈妈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一直到10岁时,杨澜才被父母接回北京。
上学时的杨澜并不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女孩,也不是善于解决各种难题的“学霸”,但是努力让她的学业从来不落下风。她颇为自诩的是:考试时基本分上她从来一分不丢,地理历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随便问哪道题,她马上就能说出是在哪一页上。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没一样不是完成得仔仔细细。
考大学的时候,同很多人一样,杨澜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当时杨澜想去学导演,但他父亲不愿杨澜去从事艺术,杨澜对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想去学历史。父亲又怕将来不好找工作。最终,杨澜的父亲帮杨澜做了一个决定。他说:你还是去学英语吧。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正在逐步与世界融合。无论未来在哪个领域,英语都会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等到你再成熟一点之后,还可以有进一步取舍的自在。
这样,当时杨澜就选择了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英语。

对于赵忠祥老师,杨澜一直抱着刻苦学习的态度,她因此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赵忠祥老师对杨澜也很照顾。有一次,赵忠祥老师对杨澜说:“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至关重要,而语言功底的根本在于写作。有了好的笔头,才会有好的口才,思路的清晰,逻辑的严谨,都在文字里呈现出来。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能只靠念别人的稿子来主持,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为了锻炼自己,杨澜尝试着自己写主持人的串词;为了让观众在主持人的“唠叨”中得到更多知识,也为了主持语言的趣味性,杨澜利用英语的优势在中文和英文资料里搜集大量的可读性强的资料,转换成可听性强的语言。后来杨澜在主持《正大综艺》时,表现的本色而自然,既没有刻意宣扬自己的学识,也没有刻意去表现“清纯”,而是塑造出了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同时也富有智慧,兼具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的形象。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杨澜和赵忠祥共同主持“正大综艺”的节目,他们一老一少,一个沉稳,充满洞察世事的沧桑;一个热情,尽现涉世未深的清纯明快。场上节奏一动一静,有张有弛,韵味无穷,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从事电视主持仅4年的杨澜,就获得了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这是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心目中,杨澜不仅仅是当时最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在内心深处,杨澜是一个不断追求挑战的人。随着视野的开阔,社会经验的增加,杨澜越来越觉得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杨澜也在不断的自省,不断追寻新的挑战。
就在这时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找到了杨澜。“1993年的时候,谢国民先生到大陆来,我们一起吃饭,他对我说,杨澜我觉得你应该到国外去学习,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主持人。我当时没有认真,我开玩笑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说谢先生您需要我们怎么回报您呢?是不是回来为您工作?他说没有,你也不是我第一个赞助去留学的年轻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这就是你对我的回报。”
杨澜在主持最后一期《正大综艺》的时候,和王志文唱了一首《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曲终人散,杨澜做了这个决定:去美国读书。当时她26岁,而离开的理由则成为经典:“年轻时最重要的资本不是青春、美貌和充沛的精力。是你拥有犯错的机会,不要为青春留白。如果年轻时不能追随梦想,去为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一件事冒一次险,哪怕犯一次错,那青春将是多么苍白啊!”
在异国他乡,在磨砺中成长
刚出去时一切都是陌生的,那时中国和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相距甚远。比如当时中国还没有信用卡和个人支票,杨澜第一次到纽约时,想把自己随身带的外汇存到银行里,开账户时银行的办事员问杨澜要不要同时开一个支票账户,杨澜当即回答不需要,不明白要支票账户做什么,后来才知道在美国支付水电费都要用支票。
杨澜后来报了纽约大学三个月的电影培训班。饭间,两个同学问:“澜,你在中国是做什么的?”她说:“我是电视主持人。”同学很好奇:“一个月收入是多少?”“三四万。”同学惊讶得同时放下手中的披萨:“那你还来读什么书啊?”

杨澜,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传媒企业家、慈善家。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
1990年至199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并于1994年获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之后赴美深造,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之后加盟香港凤凰卫视,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截至2014年已访问过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华语观众中具有较高美誉度。
1999年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5年,杨澜创办了《天下女人》。
2008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形象大使。2013年5月在纽约佩利媒体中心被授予女性“开拓者”荣誉,成为首位MAKERS项目“开拓者”奖项的非美国本土获奖者,以及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