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新中国150多位将军的故乡,这里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被称为中国的“好望角”;这里是中国海岸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荣成市是山东省威海市所辖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占全省的1/6,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地区,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其中石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目前开通了石岛港至韩国仁川港、龙眼港至韩国平泽港两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和石岛港至韩国釜山港、石岛港至日本博多、门司三条全集装箱班轮航线,是我国沿海重要开放城市。
美丽之城 经济强市
荣成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西汉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成筑桥立祠,观海祀日,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驶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荣成儿女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的150多位将军,成为名符其实的“光荣之城”。作为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荣成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这里美丽、富饶,风景优美、生态优良,是中国海岸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2000年,荣成市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千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丰富,山、海、石、花、鸟、寺等要素遍布其间。成山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神雕山野生动物园是中国第一家村办放养式野生动物园;世界四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的天鹅湖、全真教发祥地九顶铁槎山、五虎圈羊地圣水观、中日韩三国友好象征的赤山法华院以及鬼斧神工的花斑彩石让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2007年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商品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到14.4亿元和1.5亿美元。
荣成市是经济强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山东省首位。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9.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荣成市利用临近黄海、渤海、东海三大渔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洋渔业开发、名优品种养殖、水产精深加工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18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海洋“863”计划,2007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6万吨,渔业总收入371.3亿元,成为中国著名的渔业大市。
从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召开以来,荣成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全市经济和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479.1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8亿元,增长22.2%;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60元、8301元,分别增长16%和12%。
生态优先 科学发展
早在1998年,荣成市在全国县级城市首批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3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之一。
荣成市市委书记汤光运告诉记者:多年来,特别是自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召开以后,荣成市委、市政府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提升荣成市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实力,推动荣成由资源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型,全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
为此,荣成市按照港区一体、港城一体、港路一体的思路,实施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石岛、荣成、龙眼三港改扩建工程,拥有万吨泊位20多个,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规划了荣乌高速、青荣城际铁路、威荣港口铁路、环海生态路等基础交通工程,已开通直达国际国内20多条海上航线。以港口为承载,荣成正在成为以环黄渤海为中心,连接东北西南国内沿海、沟通日韩东南亚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和半岛制造业服务基地,加速融入环黄渤海经济圈和山东“一体两冀”区域发展格局。荣成市充分发挥临港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倾力培植发展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能源化工、滨海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城市,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是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黄海造船、海达造船、西霞口造船等19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改造扩建,2007年造船能力突破50万载重吨。二是坚持规模扩张与技术引进双向驱动,加速隆起胶东半岛汽车工业的强势板块,形成了以华泰越野车、成山轮胎为龙头,200多家零部件厂商为配套的产业链,年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食品深加工产业,先后实施转化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20多项,发展以好当家集团、泰祥水产为龙头的食品企业500多家,着力培植独具特色的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药品开发基地,年加工能力接近200万吨,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三大产业的支撑带动下,荣成市工业增势迅猛,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
在荣成市采访期间,荣成市市长王强深有感触而又风趣地告诉记者:我们荣成市的空气质量用山东省的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一只鼻子也能喘气,已达到国家一类空气质量,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投资兴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节能降耗减排的发展道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荣成滨海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更是保障荣成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近年来,荣成市在新型能源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总投资1100亿元的“双核电”工程已动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华能、国华、鲁能三大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年发电3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在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方面,荣成市立足于打造滨海休闲目的地,把旅游与文化、运动、影视、资源要素有机结合,重点开发了成山头、绿岛湖、法华院、铁槎山等八大旅游板块,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渔家风情、寻根朝拜、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五大品牌,成功举办了滨海旅游度假周、《中华情》等一批推介荣成旅游资源的大型活动,并大力培植以港口为龙头,园区为腹地的物流服务业,信息技术、策划创意为内容的外包服务业,金融担保、会展商贸、社区服务为特色的新型服务业,构建起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荣成市市长王强自信地告诉记者:目前荣成全市人民正抓住山东省“建设日韩经济协作区、构建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日韩协作区的桥头堡、半岛城市群的领头雁和国际造船基地,全面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幸福的人居福地,荣成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合作开发,让我们携手并肩,和衷共济,同创美好未来!

荣成市是山东省威海市所辖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占全省的1/6,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地区,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其中石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目前开通了石岛港至韩国仁川港、龙眼港至韩国平泽港两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和石岛港至韩国釜山港、石岛港至日本博多、门司三条全集装箱班轮航线,是我国沿海重要开放城市。
美丽之城 经济强市
荣成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西汉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成筑桥立祠,观海祀日,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驶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荣成儿女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的150多位将军,成为名符其实的“光荣之城”。作为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最深处,荣成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这里美丽、富饶,风景优美、生态优良,是中国海岸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2000年,荣成市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千里黄金海岸旅游资源丰富,山、海、石、花、鸟、寺等要素遍布其间。成山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中国好望角”之称;神雕山野生动物园是中国第一家村办放养式野生动物园;世界四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的天鹅湖、全真教发祥地九顶铁槎山、五虎圈羊地圣水观、中日韩三国友好象征的赤山法华院以及鬼斧神工的花斑彩石让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2007年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商品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到14.4亿元和1.5亿美元。
荣成市是经济强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山东省首位。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9.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荣成市利用临近黄海、渤海、东海三大渔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洋渔业开发、名优品种养殖、水产精深加工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18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海洋“863”计划,2007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6万吨,渔业总收入371.3亿元,成为中国著名的渔业大市。
从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召开以来,荣成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全市经济和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479.1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8亿元,增长22.2%;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60元、8301元,分别增长16%和12%。
生态优先 科学发展
早在1998年,荣成市在全国县级城市首批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3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之一。
荣成市市委书记汤光运告诉记者:多年来,特别是自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召开以后,荣成市委、市政府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提升荣成市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实力,推动荣成由资源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型,全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
为此,荣成市按照港区一体、港城一体、港路一体的思路,实施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石岛、荣成、龙眼三港改扩建工程,拥有万吨泊位20多个,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规划了荣乌高速、青荣城际铁路、威荣港口铁路、环海生态路等基础交通工程,已开通直达国际国内20多条海上航线。以港口为承载,荣成正在成为以环黄渤海为中心,连接东北西南国内沿海、沟通日韩东南亚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和半岛制造业服务基地,加速融入环黄渤海经济圈和山东“一体两冀”区域发展格局。荣成市充分发挥临港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倾力培植发展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能源化工、滨海旅游、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城市,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是先后投资30多亿元对黄海造船、海达造船、西霞口造船等19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改造扩建,2007年造船能力突破50万载重吨。二是坚持规模扩张与技术引进双向驱动,加速隆起胶东半岛汽车工业的强势板块,形成了以华泰越野车、成山轮胎为龙头,200多家零部件厂商为配套的产业链,年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食品深加工产业,先后实施转化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20多项,发展以好当家集团、泰祥水产为龙头的食品企业500多家,着力培植独具特色的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药品开发基地,年加工能力接近200万吨,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在三大产业的支撑带动下,荣成市工业增势迅猛,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
在荣成市采访期间,荣成市市长王强深有感触而又风趣地告诉记者:我们荣成市的空气质量用山东省的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一只鼻子也能喘气,已达到国家一类空气质量,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投资兴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节能降耗减排的发展道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荣成滨海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更是保障荣成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近年来,荣成市在新型能源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总投资1100亿元的“双核电”工程已动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华能、国华、鲁能三大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年发电3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在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方面,荣成市立足于打造滨海休闲目的地,把旅游与文化、运动、影视、资源要素有机结合,重点开发了成山头、绿岛湖、法华院、铁槎山等八大旅游板块,形成了以“民俗文化、渔家风情、寻根朝拜、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五大品牌,成功举办了滨海旅游度假周、《中华情》等一批推介荣成旅游资源的大型活动,并大力培植以港口为龙头,园区为腹地的物流服务业,信息技术、策划创意为内容的外包服务业,金融担保、会展商贸、社区服务为特色的新型服务业,构建起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荣成市市长王强自信地告诉记者:目前荣成全市人民正抓住山东省“建设日韩经济协作区、构建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着力打造日韩协作区的桥头堡、半岛城市群的领头雁和国际造船基地,全面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幸福的人居福地,荣成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合作开发,让我们携手并肩,和衷共济,同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