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累,而学生普遍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走出历史教学的误区,认真掌握历史教学规律,努力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运用适当的史料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两方面分析如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 提问 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投身历史教学改革。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如何提高历史的有效性就成了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们讨论的热点,笔者从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问的艺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就是艺术。但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存在大量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低效或无效问题。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毛泽东晚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党章中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意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注意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置还应注意角度新颖,有启发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味如嚼蜡,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使他们积极思维。若一反常规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使学生在提高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二、情感的艺术
罗增儒教授说:“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和魅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历史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精选典型史料,运用恰当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看到鲜活的、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感悟的“历史”。
比如,我在上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展示了一些图文材料,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组一:兽行与人道,共三张图片。
图一是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留念,图二是南京下关江面的尸体,图三是1940年聂荣臻救了一个日本孤儿,并把孤儿送还给驻石家庄日军。
组二:勃兰特“华沙之跪”与小泉拜“鬼”。
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
正确对待历史可以赢得朋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组三:勿忘历史,开创未来。
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雪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多行不义必自毙!——王子淳
我们记住国耻不是要背上历史的包袱,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汲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要让今天的我们,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华民族近百年苦难、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树立忧患之心,激起强国之志。——爱国之无名氏
选用上述史料的意图是:初三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比较强,前两组图片从视角上产生强烈的对比性,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德日都是发动二战的法西斯国家,二战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而今,双方都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对那场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进行战争反思,勇于承担责任,令人肃然起敬,学生感受到灵魂高尚带给人的快乐;日本百般抵赖,推卸责任,虽然“站”着,但灵魂卑微,堕落在万劫不复的深渊中,让人嗤之以鼻。聂荣臻救日本孤儿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到中国军人的可敬可爱,日军的惨无人道。第三组文字材料让学生油然产生一种发奋读书的强国之志,热血沸腾却也充满理性。
每一个史实都可以启发情感,但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时应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还应考虑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和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身临其境,与历史事件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总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个历史老师都追求的目标,我们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靠自己的真情投入,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这样的课堂才富有实效,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编.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菁菁.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 提问 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投身历史教学改革。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如何提高历史的有效性就成了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们讨论的热点,笔者从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问的艺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就是艺术。但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存在大量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低效或无效问题。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毛泽东晚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党章中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意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注意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置还应注意角度新颖,有启发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味如嚼蜡,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使他们积极思维。若一反常规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激起思维的波澜,这就使学生在提高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二、情感的艺术
罗增儒教授说:“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和魅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历史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精选典型史料,运用恰当的呈现方式,让学生看到鲜活的、能够触动他们心灵感悟的“历史”。
比如,我在上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展示了一些图文材料,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组一:兽行与人道,共三张图片。
图一是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留念,图二是南京下关江面的尸体,图三是1940年聂荣臻救了一个日本孤儿,并把孤儿送还给驻石家庄日军。
组二:勃兰特“华沙之跪”与小泉拜“鬼”。
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
正确对待历史可以赢得朋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组三:勿忘历史,开创未来。
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雪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多行不义必自毙!——王子淳
我们记住国耻不是要背上历史的包袱,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汲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要让今天的我们,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华民族近百年苦难、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树立忧患之心,激起强国之志。——爱国之无名氏
选用上述史料的意图是:初三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比较强,前两组图片从视角上产生强烈的对比性,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德日都是发动二战的法西斯国家,二战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而今,双方都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对那场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进行战争反思,勇于承担责任,令人肃然起敬,学生感受到灵魂高尚带给人的快乐;日本百般抵赖,推卸责任,虽然“站”着,但灵魂卑微,堕落在万劫不复的深渊中,让人嗤之以鼻。聂荣臻救日本孤儿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到中国军人的可敬可爱,日军的惨无人道。第三组文字材料让学生油然产生一种发奋读书的强国之志,热血沸腾却也充满理性。
每一个史实都可以启发情感,但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时应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还应考虑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和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或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身临其境,与历史事件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总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个历史老师都追求的目标,我们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靠自己的真情投入,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这样的课堂才富有实效,才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主编.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菁菁.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