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CRP第二委员会西雅图会议情况介绍
【机 构】
: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北京
【出 处】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发表日期】
:
1989年09期
其他文献
Wistar大鼠,每天接受0.05、0.10Gy X射线全身照射,累积剂量分别达到1.5、3.0Gy时,给予应激刺激(后肢单腿骨折断法)后,用放免分析等方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酮、催乳素(PRL)、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垂体和肾上腺的cAMP、下丘脑β-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亮-脑啡肽(L-EnK)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大
在事故受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中,为了估计损伤程度,要求提供受照者的剂量学参数,这些参数应能较好的反映人体损伤效应。目前,文献上使用的剂量表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的剂量学工作者对干细胞活存计权方法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骨髓型放射病剂量范围内的照射,干细胞剂量可以表达全身造血组织的损伤程度。当然,对于高度不均匀的外照射,全身辐射损伤除了用干细胞剂量参数表达外,还应给出受高剂量照射部位或某些关键器
小鼠受60Coγ射线一次(12.90×10-2C/kg)和分次(2.58×10-2C/kg连续5天)照射,停照后2天两组股骨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分次照射明显高于一次照射组,其恢复前者也较后者快;分次照射组骨髓基质功能的损伤也轻于一次照射组;两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孕鼠分次照射后出生3个月的雄性仔鼠的睾丸损伤重于一次照射组。
本文报道了16例职业性钚工作者的二十年医学观察结果及评价。结果表明:全身接受(1.4~10.3)×103Bq·曝射年的内照射后,医学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与钚内污染有关的阳性结果。临床表现以神经衰弱征候群为主,未见有肿瘤发生,生育能力未见受影响,子女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