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捍卫雷锋遭压制”看当前网络顽疾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_ST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一篇题为“老兵捍卫雷锋遭网站压制:1帖发78遍才审核通过”文章受到各大网站转载,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这个案例并非个例。试问:为何这种正能量的文章会遭到如此压制?背后涉及到哪些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网络文化问题。日前,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一些网站确实存在由于管理不严而导致的严重问题,并分门别类总结如下。
  惯用诋毁抹黑手段混淆是非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恶意毁谤受到社会的严厉问责,特别是恶意丑化、诋毁中国的英雄人物、烈士等的事件给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极大伤害。众所周知,网络可以轻松通过技术后台屏蔽信息或制作虚假数据,一些幕后的人对网络言论的滥用,破坏了公共空间的正常秩序,超越了基本道德底线,让网络空间变得混浊。这种行为挑战了大众的历史常识和历史感情,早已超出了正常的历史学习和讨论的范畴,也深深摧残中国的优秀文化、道德根基,已经引起社会大多数人们的厌恶与声讨。要知道,文化的根歪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困难就会加重,中国人民的安定幸福也就变得没有保障。
  举一个十分严重的例子:一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以娱乐的心态、猎奇的心理,消解和恶搞英雄,抹黑历史事实,不仅损害了英雄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光辉形象,也混淆了是非曲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这样的现象一度在网上大量出现,相关媒体平台和从业人员也应好好反省自我,并加以整改。
  网站负能量内容过多
  网络上的负能量是毒害网民的精神鸦片。如今网上各种负能量的文章经常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在军事类网站上,误导性的文章也充斥各大版面。如“南海诸国不安:中国正处于好战状态”,类似这样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很抓人眼球。有些网站不投入精力、人力进行内容的精炼,却取巧在标题上花心思,力求文章标题吸人眼球,但是这种标题通常误导性极大。这种误导还只是标题上的误导,问题还不算太严重,而最严重的误导则是内容上的误导。
  歪曲历史真相
  “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有人打着寻找历史“真相”的幌子,对英雄进行所谓的“细节”质疑,无中生有设置话题,以此来颠覆英雄、消解崇高、解构历史;有些人则为博取眼球,盲目跟风、扎堆起哄。难道,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正气与信仰,就这样被不分是非的人毁于无形?难道,一代代先辈传承下来的英雄之魂,就要在我们这一代终结?而我们,对历史,对英雄,对长眠于疆场的每一个不朽的英雄名誉的维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历史本,正英雄名,正民族魂,正国家骨,是我们媒体界全体同仁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误导网民
  近几年网络的发展大大刺激了网民对新闻资讯的阅读兴趣,网民已不满足官媒对新闻浅尝辄止的报道,这就催生了大批网络写手。在中国强势崛起的背景下,网民希望知道中国真正的实力,希望见识到中国真正的军力到底有多强大,不少网络写手应运而生,开始“深度解读”时事政治!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在无界新闻搜集的9100篇热门文章中,时事类新闻以1185篇占据第二名。一些网站大量转载这种网民的文章,却抱着“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的态度,对其文章内容不予负责,但阅读者出于对网站的信任,通常选择相信文章内容所述。而这些网络写手基于个人喜好、视野和能力限制所写文章大多良莠不济,在内容上很容易对网民形成误导;甚至有的网络写手为迎合阅读者喜好,不负责任的肆意解读一些热点时事,根本无法保证文章的正确性以及客观性。而有些网民无法辨别这类文章的优劣,对其内容往往全盘接受,其后果就是:这类文章使网民对中国国力以及国际局势有了错误的认知,这对于中国崛起是有一定危害的。这种文章不仅可能误导网友,有时也会给国外传达错误的信号。
  网站为生存背离原则
  而这些问题跟网站的生存现状有很大关系,以某热点网站为例:2014年商品销售收入占比75%左右,其它收入只占比25%,而在该销售军品之前,经常入不敷出。另外一些转载型新闻资讯网站一边受着新闻类网站禁止转载的限制;另一边又受着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半路狙击,生存空间也是越来越小。网民关注度是网站盈利的基础,网站为吸引网民关注也会使用各种办法,在国家的规章制度下大打擦边球。甚至有的网站为应付检查,网站分为北京版和外地版,北京版的页面严格遵循主管部门的要求,而外地版的页面却可能违规操作。
  网络上的又一种不正之风
  与此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另外一股不正之风:一些敌对势力从唱衰中国转为恶意唱盛中国,以图让中国人在沾沾自喜中丧失客观判断事务的能力,其用心何等险恶。有的还屏蔽那些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的、中肯的、实用的意见建议,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国家决策——媒体舆论反馈建议——国家接纳纠正”这一机制的形成。而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上升期,尤其需要媒体的有效反馈,否则过度的赞扬则会变成捧杀!媒体作为传播消息的工具,首先应保持其公正客观,其次不可因其本身或网民喜好而对新闻进行选择性报道。
  网络如今作为民众获取消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更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其他文献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一直是各朝各代的主流思想,到了明代,儒家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却已不是牢不可破。当天下读书人还怀抱四书五经,十年寒窗以求得功名时,明代思想家李贽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大胆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与丑恶,主张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是古代少有的敢于非孔批儒、反对伪道学的“异端”思想家。当时对于这种“狂悖”之徒,好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刘东星却与李贽有着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