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致巩膜坏死二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眼科自2000y~2006y收治2例因巩膜异物漏诊致巩膜坏死的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成人单或双眼轴性高度近视可发生限制性内斜视,此类病人对药物及常规手术治疗无效.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应用于眼肌的诊断治疗,Krzizok[1]等经MRI检查发现这类病人是由明显的眼外肌路径不正常,外直肌向颞下移位引起.本科收治此类患者两例,经MRI检查外直肌向下移位,采用新的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在引起流泪的泪道疾患中,泪小点狭窄和泪小点息肉遮盖泪小点管口是二个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病因.获得性外泪小点狭窄(Acquired external punctual stenosis,AEPS)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局部或全身用药的毒性作用、各种感染、或各种形式的外伤、以及年龄增长也可引起泪小点狭窄[1-3].我们对这些病人进行了三剪手术(3-snip procedure),术后经过2~6个月的随访,
期刊
目的 评价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中低度远视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对43例(67眼)中低度远视眼患者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远视度数的不同在周边角膜6mm到8mm区域进行8~32点的射频治疗.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屈光度,远近视力,角膜屈光力,眼内压,角膜内皮计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1年裸眼远视力有42眼(62.7%)≥1.0,54眼(80.6%)
本文60例60眼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病例均为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年龄24岁至46岁,平均36岁,男45例,女15例,均为单眼,发病时间10天~2年.随机分两组,灯盏花素组(观察组)30例,复方丹参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24岁,病程15天~2年,视力0.05~0.6,对照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4
期刊
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于2006年12月上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高级学习班”,共5d,会务费860元。学习期满授予学员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6分。
期刊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方法 利用UBM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前房角、前房深度、睫状体检查,对合并睫状体脱离UBM图像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21例(29只眼)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平均眼压为(34.84±9.37)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67±0.18)mm,眼轴长度为(23.10±1.25)mm.UBM图像分析示睫状
病理性近视指屈光度高于-6.0D、视力进行性下降、且多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等并发症的致盲性眼病.高度近视占近视人群的27%~3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存在种族差异.黄种人比白种人患病率高[1].
期刊
患者 男 1岁,既往于出生后4d双眼分泌物增多,为白色粘液性.生后第16d,无明显原因右眼球突然明显突出,右眼睑肿胀,逐渐加重,伴内眦部红肿,分泌物增多,哭闹明显,无体温升高,其父母无感染病史.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眼眶CT提示右眼眶内肿物.遂于2006年12月11日来我院就诊。
期刊
泪点栓植入目的是保存自然泪液使之减少丢失,从而重建泪液平衡,是目前治疗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暴露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化学伤的一个有效方法。
期刊
目的 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普通的LASIK手术对角膜Q值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方法 对73例(14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其中对35例70眼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对38例75眼行普通的LASIK手术.手术前后应用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并用其自带软件测量Q值(非球面形状因子),观察两组手术前后Q值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3m,波前像差引导组手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