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组织学肝硬化的分布情况;应用非创伤的指标建立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5例,分成模型组206例和验证组69例,均接受肝活组织检查.根据肝脏病理结果计算S0-S3组、S4(早期肝硬化)组、活动性肝硬化组的构成比.选择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HBV标志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病毒载量、血清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以及相关指数:年龄-血小板指数、AST-血小板比值指数.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年龄-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ASPR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275例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中,S0~S3组193例(70.2%),S4组42例(15.3%),活动性肝硬化组40例(14.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较多,共23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断≥S4的预测因子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建立肝硬化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本模型判断≥S4的ROC曲线下面积0.871,诊断界值是0.458,敏感性84.4%,特异性75.7%,准确度79.7%;判断活动性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53,诊断界值是0.526,敏感性81.8%,特异性62.9%,准确度67.4%.将预测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该组与模型组的ROE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在两组的诊断价值相近.结论 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与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有密切关系;由此4项预测因子建立的组织学肝硬化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