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合作互助的品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进一步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汉字呢?
首先。生动形象。加强趣味性。在开始教学汉字时,我用一个实物,编一句儿歌,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简笔画,教一个手势,尽可能用上体态语言,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教学“尖”字,我会用上学生们最熟悉的两支铅笔。一支被削尖的,一支是刚买来没用过的。我问学生:“这两支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肯定会说一支铅笔尖,一支铅笔不尖。顺水推舟地,我马上引导他们说出这支铅笔为什么尖。学生们一口说出了我想说出的答案,并且能记住了这个字。我听后大加表扬他们,他们个个脸上都迸射出兴奋与微笑。二年级后的汉字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做动作记汉字,用形声记忆、合新字等办法识记汉字。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教师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游”字,学生经常先写三点水,右边再写个“放”字,无论讲了多少次,还是会有学生写错。于是我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小孩子,戴帽子,去方池,玩水滴。有了这句顺口溜,学生明白了,“游”字的最右边不是反文旁,而是一个“子”字跟一个撇横头(即戴帽子的孩子),学生们明白了这点,就再也不会写错字了。这种识字法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阅读、语言表达得到了发展。
其次。创设语境。放飞想象。教学中,我注意到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汉字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字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多功能的作用。如通过看图说话,用一些好词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句子、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汉字。我在教学“茶”字的时候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说,很多学徒想拜一位名师为师傅,名师择优选徒,出了一道考题:他一声不出,头戴草帽,脚穿木鞋,站在学徒们面前。如果哪个学徒猜得出来他想要什么,他就收那个为徒弟。学徒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个平时爱学习,善观察,勤思考的学徒,跑开去端了一杯茶送给师傅,结果他被录用了。谁能说说他为什么被录用了吗?学生们都争着说因为他给师傅端茶。“他怎么知道师傅要喝茶?”“因为他师傅头戴草就是草字头,他师傅是个人,脚下的木鞋是个木字,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个茶字。”故事讲完了,“茶”字学生也牢记了。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们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再次。巧妙复现,感官参与。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主要表现为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到兴趣和情绪所支配,所以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巧妙的复现,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得到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调动起来。比如学习新课文,我先带拼音出示生字词,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中不会读的听。接着,去掉拼音,学生自由练习读,然后“开火车”读,之后是男女生比赛读,打乱顺序指名读,随机抽学生读,做手势读生字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装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
最后,回归生活,搭建桥梁。孩子们都能读下课文指认汉字了,但一离开课本再指认,学生却不会认了。所以我特别注意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我就将物品名、找家庭成员名字、拼儿歌……引入到家庭作业中,课堂上将刚学过的汉字以“帮汉字回家”的游戏要求孩子找一找学过的生字,以“闯三关”的形式将认字、组词、读常用字组成的新句子融为一体。拼音、汉字都得到了强化。教学《我在街上识汉字》时,要求学生在大街上再次寻找当天学过的生字,还让他们看看今天学的生字宝宝都躲到哪里了?引导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生字外,用上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更多街上的汉字,把生字带到课堂,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比赛看看谁带回来的生字宝宝最多。交上的新朋友最多。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教识字。不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也使语文课堂变成一座与生活接轨的桥梁。从而使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回首初为人师伊始,由尝试到失败,再到总结、尝试、实践,我越来越喜欢上识字教学,因为它使我不断得到磨砺,看着学生们不断成长,不断学到新知识,我也觉得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我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
首先。生动形象。加强趣味性。在开始教学汉字时,我用一个实物,编一句儿歌,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简笔画,教一个手势,尽可能用上体态语言,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教学“尖”字,我会用上学生们最熟悉的两支铅笔。一支被削尖的,一支是刚买来没用过的。我问学生:“这两支笔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肯定会说一支铅笔尖,一支铅笔不尖。顺水推舟地,我马上引导他们说出这支铅笔为什么尖。学生们一口说出了我想说出的答案,并且能记住了这个字。我听后大加表扬他们,他们个个脸上都迸射出兴奋与微笑。二年级后的汉字学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编儿歌,做动作记汉字,用形声记忆、合新字等办法识记汉字。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教师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游”字,学生经常先写三点水,右边再写个“放”字,无论讲了多少次,还是会有学生写错。于是我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小孩子,戴帽子,去方池,玩水滴。有了这句顺口溜,学生明白了,“游”字的最右边不是反文旁,而是一个“子”字跟一个撇横头(即戴帽子的孩子),学生们明白了这点,就再也不会写错字了。这种识字法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阅读、语言表达得到了发展。
其次。创设语境。放飞想象。教学中,我注意到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汉字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字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字多功能的作用。如通过看图说话,用一些好词和口语中的词语联系起来说句子、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汉字。我在教学“茶”字的时候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说,很多学徒想拜一位名师为师傅,名师择优选徒,出了一道考题:他一声不出,头戴草帽,脚穿木鞋,站在学徒们面前。如果哪个学徒猜得出来他想要什么,他就收那个为徒弟。学徒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个平时爱学习,善观察,勤思考的学徒,跑开去端了一杯茶送给师傅,结果他被录用了。谁能说说他为什么被录用了吗?学生们都争着说因为他给师傅端茶。“他怎么知道师傅要喝茶?”“因为他师傅头戴草就是草字头,他师傅是个人,脚下的木鞋是个木字,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个茶字。”故事讲完了,“茶”字学生也牢记了。课后,我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们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再次。巧妙复现,感官参与。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主要表现为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到兴趣和情绪所支配,所以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巧妙的复现,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得到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调动起来。比如学习新课文,我先带拼音出示生字词,小组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中不会读的听。接着,去掉拼音,学生自由练习读,然后“开火车”读,之后是男女生比赛读,打乱顺序指名读,随机抽学生读,做手势读生字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装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
最后,回归生活,搭建桥梁。孩子们都能读下课文指认汉字了,但一离开课本再指认,学生却不会认了。所以我特别注意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我就将物品名、找家庭成员名字、拼儿歌……引入到家庭作业中,课堂上将刚学过的汉字以“帮汉字回家”的游戏要求孩子找一找学过的生字,以“闯三关”的形式将认字、组词、读常用字组成的新句子融为一体。拼音、汉字都得到了强化。教学《我在街上识汉字》时,要求学生在大街上再次寻找当天学过的生字,还让他们看看今天学的生字宝宝都躲到哪里了?引导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生字外,用上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更多街上的汉字,把生字带到课堂,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比赛看看谁带回来的生字宝宝最多。交上的新朋友最多。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教识字。不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也使语文课堂变成一座与生活接轨的桥梁。从而使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回首初为人师伊始,由尝试到失败,再到总结、尝试、实践,我越来越喜欢上识字教学,因为它使我不断得到磨砺,看着学生们不断成长,不断学到新知识,我也觉得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我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