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华文化,提升审美品位,促进学生道德和思想的启蒙,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前我国统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数量不断增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需要学会鉴赏古诗文作品。但是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并非朝夕可成,还需要注重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进阶和提升。本文旨在对初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在实践中致力于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建构,并提出促进鉴赏能力进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诗歌鉴赏 模式建构 进阶策略
  古典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凝集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随着我国国学热度的提升,媒体推出《中国诗词大会》等栏目,为诗词作品与读者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既够展现古典诗词的价值,也能够培养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在社会普遍焦躁和青年价值观贬值的背景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引入大量的古诗词作品,意在延续诗歌的生命和价值,给青少年更多精神上的濡养和思想上的引领。但是,从当前初中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以进阶理念为基础,逐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初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现状
  1.诗歌意象层内容感受力不足
  初中生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诗词韵律以及意象的感知能力较弱,难以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意象美。同时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古典诗歌授课中,教学目的功利化,缺少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感悟的过程。学生对古诗词接触时间有限,而且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其他文本内容学习没有太大的差距,难以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韵律美和意象美[1]。教师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引导学生吟唱和诵读的意义,没有开发诗歌校本课程的理念,导致学生古典诗词诵读的时间和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多种感官的调动和参与,不利于学生意象感知能力的提升。
  2.诗歌意境层想象创造力受限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的联想能力仍然有待加强,难以将生活中的经历与诗歌意象结合。此外,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想象能力发挥不稳定,不会借助想象对诗歌的画面进行加工重组。想象力是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有利于鉴赏者将个人经验与诗人笔下的艺术形象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脑的物象存储功能构建相应的画面。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诗人的经历缺少切身的体验,导致无法实现对诗歌画面的拓展及其深刻内涵的挖掘。
  3.诗歌的意蕴层情感理解力不足
  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言约旨远。如果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无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则会影响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其一,学生没有意识到诗歌中意象词汇的重要作用;其二,学生没有掌握抓诗眼词眼的方法。古诗歌意象的理解中需要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固定意象元素,并了解意象的组合规律,才能够分析出诗歌的意象所包含的情感[2]。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不知道“水”的意象一般表现离愁,“月”的意象一般表达思乡,“梧桐”的意象则会触发心底的悲凉,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出现偏颇也属正常。
  4.诗歌的鉴赏层评价力较弱
  问卷的大量数据研究显示,学生在古诗歌鉴赏中不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部分学生,即使有想法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这种现象说明初中生的诗歌鉴赏评价能力亟待加强。初中生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但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被其他事情影响,难以凝神思考。教师在古诗歌教学中习惯于填鸭式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课下的预习和复习时间短,没有形成对古典诗歌的深刻理解,自然难以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想法[3]。此外,初中生开始逐渐出现害羞心理,在课堂上不爱表达,进一步影响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古代诗歌鉴赏课的模式构建策略
  过去两年笔者致力于古代诗歌鉴赏能力进阶的实践探究,探索出一个可供借鉴和推广的诗歌鉴赏课的课堂模式。即借助五层阅读实现诗歌鉴赏的进阶。吟咏,划出节奏,感知音韵;译读,抓住意象,知晓内容;创读,重组意象,想象意境;悟读,植入链接,把握意蕴;赏读,品味语言,鉴赏写法。其中悟读环节中植入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链接,是古诗鉴赏的有效助推器,帮助学生消除与经典诗词的隔膜,对于学生准确把握其主旨情感和深刻意蕴大有裨益。每一遍读都有主要任务的驱动和新的收获。实践证明主问题的导引,学习活动的开展,五读的推进,促使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逐渐进入高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1.吟咏,加强诗词歌鉴赏中意象感知力的训练
  首先,加强诗词吟咏的语感训练,感知节奏和韵律之美。古诗词都具有节奏感,虽然这些停顿音律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却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一种外化形式。因此加强诗歌吟咏训练,是感受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大意的敲门砖。在诵读的过程中需要细读和精读,全神贯注的感知和品味。长期练习,学生的语感才会形成,学生才会被古诗歌体现出来的韵律美所吸引,感受到这种由简单字词构建的意象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意境。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逐级进阶过程,犹如品味一道美食,在品味中需要层层拨开,感受各种食材以及调料的碰撞。所谓“披文入境”就是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进阶过程。如反复吟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两字一顿的节奏,学生很快就体会出秋的萧瑟与凄凉。并且曲子中采用意象叠加的手法,把游子的羁旅之思,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吟咏时学生语调低沉,语速稍慢。之后再与《归园田居》轻快的节奏感对比,中感受节奏和韵律之美表情达意的功能。
  2.创读,加强诗歌鉴赏中意境想象力的培养
  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初步感知诗歌意象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古典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距离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含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诗人描述的场景和画面想象比较困难,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历,思考自身与作者相似的境遇,或者联想看到过的他人的境遇等,提升想象力,将古诗词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渡荆门送别》的时候,对于颔联和颈联写景的诗句,笔者组织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眼前呈现的画面,并且给这四幅景象分别命名。这一学习任务驱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进入诗歌的意境层,感受李白笔下开阔绮丽的意境。“山峦消失图,平原开阔图,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这些被学生精准命名的画面,告诉我们学生在这个环节想象力得到了发展,进入了诗歌的画境。   3.悟读,促使诗歌鉴赏中意蕴情感的准确把握
  古诗词大多语言凝练,讲究炼字,情感意蕴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从汉乐府“缘事而发”到中唐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的创作主张在提醒我们,“知人论世”是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在诵读中逐渐植入写作背景的链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隐晦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时,笔者要求学生先对南宋皇帝偏安一隅,苟且偷安,朝廷上下主战派和主和派长期对峙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能够理解词中的弦外音和爱国情。阅读古典诗歌,每首诗歌中常会存在一个诗眼,实现对整首诗情感基调的凝集。抓住诗眼鉴赏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的诗眼是“破”字。笔者在教学中以“破”为突破口,学生很容易进入国都破败、荒草萋萋、满目凄凉、物是人非的意境中,与垂泪的诗人交流,感受诗人杜甫感时伤事忧国思家的情感,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抓住诗眼,植入链接,可以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进入高阶。另外,了解诗歌题材,也会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意蕴。例如边塞诗一般以征人思乡、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为主题,偶有反战厌战情感;田园诗一般表达田园之乐和隐逸之志;咏史诗一般慨叹昔盛今衰之感;送别诗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咏物诗表达高洁的品质;闺怨诗则抒发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4.赏读,解码学生的诗歌鉴赏和评价能力
  评价能力的培养也是古典诗歌鉴赏中的终极目标,是进阶的高级阶段。前面的环节是将诗歌读进去,赏读是从诗歌中走出来,以审美的眼光品鉴诗歌之美。鉴赏诗歌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诗歌展现的画面,分析诗歌的丰富意蕴,品味诗歌的炼字效果,探究诗歌艺术手法。学生首先要明确诗歌鉴赏的角度,在实践中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对于前两个鉴赏角度,笔者前文已经详细阐释,不再赘述。对于诗歌炼字效果的品赏,需要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在诗歌教学中要训练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赏析,体会遣词用字之妙。例如《渡荆门送别》中让学生品析颈联“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字和“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感受化静为动的手法之妙,体会船在移动山峦消失的动态之美。关于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笔者注重强化训练,归纳总结。例如,咏物诗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边塞诗和咏史诗一般会用典;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对含蓄;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一般即景抒情。写景要么烘托渲染,要么以乐景写哀情,至于如何准确把握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正衬还是反衬,这要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化静为动、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艺术手法也要有机渗透。学生在鉴赏时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诗歌的特点和规律,解码诗歌鉴赏难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尝试构建五读鉴赏模式突破诗歌鉴赏难题,从意象感知、意境感悟、意蕴理解、评价鉴赏四个维度进行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课内诗歌鉴赏延伸到课外诗歌品鉴,由教师指导过渡到自主鉴赏,实现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逐级进阶。当然从当前的古诗歌鉴赏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还需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參考文献】
  [1]李春才.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9):390.
  [2]李增超.把握意象 体味情感——浅谈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J].考试周刊,2020(88):39-40.
  [3]陈斯惠.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J].读与写,2019,16(20):56.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那句话,我等了很久,安东没有说。可今天,却在这样一个场合,这样一个女孩子面前,他说出来,像呼吸一口并不怎么特别的空气。我的心在一点一点碎落,它们在忧伤的怀旧老歌里一点点飘远。我爱过,却没有承诺。     A.忽然想起,爱情没来得及被承诺    遇上安东,是2003年的秋天,当时我在一家合资企业做文员。无关风月情爱,生活平静得像一泓湖水。在朋友的生日派对上,有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一曲《无言的爱》让全
哪些药准父亲须当心    舒雨:  和妻子结婚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们打算要一个小宝宝了。但是一个月前我因感冒服过一个星期的药,所以暂时中止了要孩子的计划。请问:哪些药准父亲须当心呢?谢谢。   南通丁鹏  丁鹏朋友:  研究资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睾丸组织与流经睾丸的血液之间有一个防护层,医学上称为血睾屏障。这一屏障可阻止血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睾丸。但是很多药物却能通过血睾屏障,并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精
【内容摘要】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是学生分析地理过程、理解地理规律、形成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把握问题情境、理解设问角度、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精确表达问题时必备的学科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高中地理教学经验,阐述了如何三年一盘棋,分层次、分時段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身基本素质的一种能力与品格。  【关键词】高中地理 逐次递进 区域认知 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
1.拍照的前一周,应该开始适当地做一些面部、皮肤的保养,护发、剪发、烫发最好在拍摄前一个月完成。  2.拍照前一天,心情放松,提早休息,睡前少喝水,以免隔日眼睛浮肿,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此拍起来更为精神焕发、神采飞扬。新娘应自行修剪指甲,并将腋毛刮干净。  3.拍照当天新娘请穿肉色丝袜并带一双合脚的高跟鞋,以搭配比较长的礼服。  4.拍照当天新娘勿在家中自行上妆,以免造成化妆师的困扰。拍照时,最好不
心有所属,与男友同居唱“空城计”    1974年出生的王婷是一个漂亮的重庆女子。由于父母都是本市某商业银行的职员,王婷自幼过着富家小姐般的生活。因此,王婷一向心高气傲,以至于她长大后,对选择男朋友百般挑剔。  1996年9月,22岁的王婷从一所民办大学毕业。由于没有找到好工作,她只得进了一家小公司打工。父母接二连三地给女儿介绍男朋友,可王婷一个也看不上,仍只顾着玩。  2003年春节,公司安排王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完善。高中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要加大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完善教学资源,培养更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本篇主要论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出路进行讨论,希望对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现状;出路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
一      玻璃下班的时候经过一家鞋店,看到橱窗里几十双鞋正千娇百媚地向她含笑招手,一时经不住诱惑,抬脚走了进去。  卖鞋的小姐很热情,立即拿出各种款式的鞋子,玻璃一双双地试,试好后,从钱夹里拿出信用卡来付账。收款小姐对玻璃说:“小姐,您的信用卡已经停止使用。”  “哦,是吗,那么换这张。”  不是不惆怅的,从今以后买任何东西,都需要自己买单,衣服、鞋、手袋,头饰、纱巾,所有的一切。  周已经不
花季女孩梦想一夜成名    1987年,我出生于哈尔滨尚志市郊区。父母都是当地民办小学教师,他们对我期望很高。我从小就长得清纯漂亮,身材高挑。17岁时,我的身高已经达到了1?郾76米。当时正读高三的我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越来越渴望成为一名时装模特。  2005年“五一”期间,我和女友一起在市区逛街时,路边书报亭一份娱乐报纸的标题吸引了我:“哈尔滨彩艺礼仪公司诚招模特!”我眼睛一亮,
【内容摘要】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地理学中非常直观的表述学习的工具。地图可以形象简单地把地理知识呈现在眼前,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逐渐掌握和理解所学地理知识。此文中,笔者所要研究的就是“以图导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图导学 地理教学 教学实践 训练思维  初中地理
【内容摘要】数学是中职院校文化课程体系当中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基本条件。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增强学生数形结合、学以致用等方面的能力,为中学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指导中,提高数学教学改革水平,促进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