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同体的腐败“标本”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与商是古来就有的两种职业,既然是两种,一般不能合而为一,但二者从来就联系紧密。官商勾结,商人参与政治,官员搞经营牟利,古已有之,但从来不被社会舆论赞赏。时至今日,官商关系有法律、纪律、道德约束,不是古代可简单相比的。官商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合作,但身份绝不能混同,亦官亦商不可以,官商勾结谋私利也是违法的。官员的直系亲属也不许借助官员的权力经商。法纪清楚,但还是有一些官员暗地里经商赚钱,唯利是图。他们和老板们称兄道弟,不分彼此,收礼、受贿成了家常便饭。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渭平就是一个官商不分,疯狂追逐财富的“标本”。
   2014年6月,朱渭平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法院审理查明:朱渭平在担任区级领导的十几年时间里,在企业经营、工程承揽、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收受财物两千多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权力壮大家族企业,以官兴商,亦官亦商,家族财富滚雪球式增长,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这现代版的官商结合,发家致富是不可能长久的,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灰飞烟灭是必然的事!
  一路当官的“成功商人”
   朱渭平生于1961年,26岁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无锡市化工局工作。他一边上班,一边协助父亲做化工生意。他为父亲执掌的公司拉业务,赚提成,公司越办越红火,朱渭平也有了真刀真枪办企业的经验。1999年,年事已高的父亲要把公司交给朱渭平管理,此时朱渭平已经当上宜兴市副市长,舍不得辞官下海,但家里的生意又不想放。为掩人耳目,他将公司登记在哥哥名下,自己当幕后掌柜。公开说没经商,暗地里出主意,作决策;他还利用官员的身份揽业务,官商同体,经营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企业办大了要投资兴业,朱渭平搞起了大手笔的资本运作。他们先后投资入股了十多家大型企业,涉及化工、建材、房地产等领域。朱渭平在党政机关是官员,颐指气使,大权在握;在家族企业是老板,是富翁,家人对他也是众星捧月。
   朱渭平在区长、书记位子上也有点商人、企业家的味道,“善于资本运作”在当地出了名。前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介入土地、国企产权、公共设施等资本项目的所有权转让、建设招标等,这不算稀奇。朱渭平的出格在于他混淆了公私不同的资本运作。做一宗买卖,就要个人捞一把。他曾用区政府下属融资平台筹集资金20多亿元,竞购北京一家公司的股权。这次竞购之前,朱渭平就和其他股东商定,成交后,他个人要数千万元的股权。这次竞购虽然没有成功,人们却领教了区长原来是官商一体的。
   上海的房地产商吴某看好一处正转让的房地产项目,苦于无钱。他想起了不久前在商学院学习班上结识的朱渭平。吴某邀请朱渭平夫妇参观这个项目,请求朱渭平帮助筹资,许诺项目如果成功拿下,送给朱渭平一套千万元的住宅。在诱惑面前,朱渭平动心了。他安排将本应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3亿元借给吴某。吴某用这笔钱收购项目,重新装修后出售,获利数亿元。朱渭平也得到了价值1400多万元的豪宅。
   当过商人,也可以当官;但当上官之后,就不能是商人了。官商不分、官商一体,官是贪官,商也是巧取豪夺的货色。朱渭平若明若暗地官商同体,影响是十分恶劣的。他搞的很多资本运作,也超越了政府的职能,成了个人“无利不起早”的牟利活动,这样的干部看似“能干”“脑筋活”,实际上是在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干着以权谋私的勾当。
  追逐财富无休无止
   经商以逐利为目标,但要守法经营,道义良知也要遵守,唯利是图是不提倡的。党政官员要去逐利,捞非法的收入,就不仅是道义的问题了,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朱渭平在无锡市滨湖区担任区长、区委书记十多年,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有点政绩和威望,但可叹的是,他对送上门来的各种名目的现金、贵重物品来者不拒。逢年过节,面对大到价值10多万元的金条、数十万元人民币,小到各类烟酒,他没什么挑拣,照单收下。区里有位干部张某攀上了朱渭平,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断地“进贡”。从2005年夏到2012年春的7年间,朱渭平分17次收受张某送的购物卡、象牙制品、金条等,共折合人民币61.9万元。收受张某的贿赂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朱渭平受贿的方式五花八门,除了收钱办事,还低价购房、收受房产、旅游消费。
   日积月累地收受财物,积累起来就是大数字。朱渭平的贪腐可不仅仅是积少成多,大手笔地捞钱也时有所为。前几年无锡雪丰钢铁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注入资金。企业负责人找朱渭平联系贷款,朱渭平来个狮子大开口,两亿元贷款截留一半,挪作他用,他个人从中捞好处。雪丰钢铁公司最终选择举报朱渭平,这成了朱渭平案发的导火索。
   捞这么多钱干什么,朱渭平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占有财物瘾头十分强烈。自己名下的一些豪宅,他都没去住过一天,有的连一眼都没看。珍贵的古董堆积如山,有的到案发时还未开封。当官的追逐财富,比商人可疯狂多了。因为他们追逐财富是在犯罪、畸形的心理下所为,贪欲浸入了骨髓,既定不出金额的上限,也确定不了在什么时刻停止。
  天壤之别的“气场”
   2012年,朱渭平在51岁生日时被立案调查。不到两个月,案件就基本查清。开始他还百般抵赖,寄希望于和一些人定了攻守同盟,负隅顽抗。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终于败下阵来。在心理防线崩溃的瞬间,朱渭平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抓住面前小桌子的边沿,埋头沉默了几秒。“啊……”他狂吼一声,身体后仰,双腿伸直,脚上的拖鞋飞了出去。过去大权在握时,人们感到他说话办事气魄足,有“气场”;不想如今狂躁暴发,内心掀起惊涛骇浪时,他的“气场”更加令人震撼。
   在朱渭平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一沓沓人民币、美元摆放有序,有的上面还摆了纸条“退给某某某”。办案人员加大审查力度,朱渭平交代了将6大行李箱贵重物品转移至他处。随后,朱渭平交代了其收受贿赂、违规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问题。案情很快水落石出,朱渭平从人生高峰重重跌落到深谷。
   朱渭平在被关押后写了《悔过书》,在交代案情时也表达了悔恨之情。他忏悔道:“随着案子调查的深入,对每件事情的回忆,与每个人的交往,一幕幕、一件件,不论是在建设工程领域、土地供应开发合作,还是干部任用、大额资金使用方面,收受金钱及贵重物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一套套房子的来源背后的细节、转移资产的清理、对每件物品的回忆,数量之多,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么多年来,在不知不觉中收受了他人这么多东西。在人证物证面前,自己对暴露出的潜藏在内心中的私欲和对金钱财富无休止的追逐的贪婪,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我从一个座上客变为阶下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从大喜到大悲的人生跌落。由于我的过错,我断送了多年辛勤努力搭砌起的事业前程,告别了我在滨湖的事业。我悔恨交加,悔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做了违反党纪的事;恨自己这么多年来放松、放纵自己,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不计后果,我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
   朱渭平的忏悔不能说不沉痛,这样的忏悔对别人也有点警示作用,但成了阶下囚的腐败分子的这类忏悔,总让人产生疑问:现在这么明白,当时干什么了呢?此一时彼一时罢了。贪官有权有势时,贪图享受、放纵占有,奢侈糜烂。身败名裂的危险不能说一点没想,但评估安全系数时常常高估,偏重于往侥幸过关上想。一段时间里、一件事情上不出事,就暗暗庆幸,以为可以长久,持续干起贪腐勾当。失去自由,想想自己为什么走这一步,真是痛不欲生,后悔应该说是真实的。他们说出悔意,要重新做人,应该理解。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不同境遇、心情之下的感受不可以简单相比。阶下囚作的忏悔对他们走过的罪恶之路并无任何补救。别人要从他们的可悲命运中受些启发,首要的便是在为官时就要清正廉洁,不要进了监狱才知道追悔。
其他文献
作为新实用主义者,罗蒂力图把实用主义与欧洲大陆的后现代哲学思潮结合起来,批驳传统的“系统哲学”“镜式哲学”以及后来的“分析哲学”,提倡“后哲学文化”,这对鲍曼的音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之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坚持对自己“严”,对群众“实”,切莫让“严”和“实”找错了对象。  对自己要“严”。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思想松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敷衍应付,遇到有难度的工作不敢担当、能躲就躲,对群众颐指气使讲“严格”,对自己却得过且过求“实惠”。一系列的作风之垢、行为之弊致使工作停滞不
现有的大多数情感识别算法在进行连续情感识别时稳健性较差,影响了识别的精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连续情感识别和跟踪算法,可持续识别出人脸在正常交流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在训练阶段,首先重建输入图像的三维脸部模型。并通过图像融合来构建连续情感表示(CEP)和用户无关情感表示(UIEP)。然后,由三维脸部形态、CEP图像及其情感值构成增强型训练集,并利用该训练集来构建随机森林。在情感估计阶段,随机森
1X线对动物疾病诊断的意义和应用1.1X线成像原理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穿透能力、荧光作用和照相作用,穿透身体后使各种结构在荧光屏或胶片上显示影像表现,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
近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印发,标志着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开启。人们期待公车改革,可以解决“车轮上的铺张”,因为奔跑在马路上的超编车、超标车,消耗的不仅仅是汽油和钞票,更透支着党的信用。  这些年,老百姓最看不惯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小车存在的依赖性。党员干部天天坐小车,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相去甚远。有人给某些党员干部“双脚离地”的“
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外国将军,盛气凌人,他在吃饭时,绝对不允许陪餐的卫兵跟他说话,以免影响他的食欲和情绪。一天中午,将军正在用餐,突然从外面飞来一只毒虫落在他的饭碗里,卫兵大惊,但欲呼又止,不敢说话。将军没发现这只毒虫,便把饭和毒虫一起吞进肚里。片刻之后,虫子的毒性发作,将军的肚子疼痛难忍,呕吐不止,送往医院后被确诊为食物中毒,虽经抢救却不治身亡。  这则故事,是真有其人其事,还是虚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