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内HBV-DNA的阴转效果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1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A(47例)、B(34例)两组,分别采用拉米夫定
【机 构】
:
淮南,安徽省淮南第二矿工医院感染科,安徽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内HBV-DNA的阴转效果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1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A(47例)、B(34例)两组,分别采用拉米夫定和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中HBV-DNA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36周后,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32%(26/47)和61.70%(29/47),常规治疗组PBMC内和血清中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6.47%(9/34)和32.35%(11/3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拉米夫定治疗24、36周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46.81%(22/47)和68.09%(32/47),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采用拉米夫定和常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酸(AST)、ALT/AST水平分别为(30.1±9.6)U/ml、(32.3±10.7)U/ml、0.9±0.1和(48.4±10.7)U/ml、(44.7±11.0)U/ml、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患者IL-6、IL-8、TNF-α表达水平较高,拉米夫定可显著下调IL-6、IL-8、TNF-α至(250.5±33.3)pg/ml、(153.4±22.2)pg/ml、(232.6±21.2)pg/ml,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对PBMC及血清内HBV-DNA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阴转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法.拉米夫定比常规药物更具有减轻局部炎性细胞因子浸润、分泌和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断流术后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均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
对银的流动注射氨性样品溶液注入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银可在流动注射氨性样品溶液注入蒸气发生条件下生成挥发性气态物质。经过对银蒸气态物
目的研究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2周紧邻术区鼻黏膜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嗜酸粒细胞亲合素(EOTAX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
目的:评价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30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 Hepatom 3924A肝癌瘤块(2 mm3),移植术后13天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断裂修复后吻合处不同时期的力学性能变化.方法以大鼠坐骨神经为实验对象,离断后端端外膜缝合,于术后即刻、1、3、6周采用拉伸实验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
对纤维混凝土中应力传递机制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将应力和位移看作一组“初等解”和一组“修正解”的叠加;“初等解”即为一般的二维理论所得的解答,而“修正解”应用拉甫(Love)
1964年发现 A2G 小鼠能耐受对其它小鼠致死剂量的流感病 毒感染,这种特性是从小鼠16号染色体上单一显性等位基因遗 传获得的,因能抵抗副粘病毒(流感)而将其命名为 Mx 基因。 Mx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法刺激大鼠涌泉穴的fMRI表现,为揭示针灸镇痛的中枢机制提供可视实验数据.方法:使用热板仪测定大鼠TENS前后痛阈的变化,利用fMRI血氧水平依赖(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急性ST段抬高心
目的探讨应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中的应用。方法获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单个淋巴细胞,建立了稳定的单细胞多重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