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业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目标体系、引进科学人才评定体系、改进课程体系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职业定位、职业技能与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降低学生心理压力,提高职业适应力。
【关键词】心理压力;自我评价;合作学习;职业技能
【中图号】G44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9-01
从2004年以来,我院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监控。普查时,我们选用的量表为“大学生人格测试(UPI)”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种量表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初步鉴别,筛选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并给予专门的辅导。但这两种量表不能囊括高职学生面临的所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潜在的心理隐患。为此,2008年5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状况调查。该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办法。首先从全院06、05、04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4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材料为自编心理健康问卷。问卷涉及从信心、压力来源、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等多方面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答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440份。收回有效问卷 3000份。二是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随机选取30名同学进行座谈,对问卷中的问题答案做进一步调查了解。该研究样本涵盖了学生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以往的失败的学业成绩导致高职学生自我评价偏低,普遍缺乏自信52.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自信,其中46%不太自信、5%不自信、1.5%自卑。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匮乏、能力低下、家庭经济状况困难。认为自己知识匮乏、专业能力低主要是因为自身学习成绩差及学院档次低。
2.2学习成绩差或学习方法不当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压力较大24.2%的学生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这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担心挂科,个别学习较好些的同学担心能否获得更高层次的奖学金。高中生源的学生比较担心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操作课的分数,三校生源的学生比较担心文化课。学习成绩差的主要是原因是基础差(文化课或专业课)和缺乏学习动机(未将专业学习与未来求职就业联系在一起)。很多同学来我校学习并非是喜欢我院的专业设置、职业院校的就业定位,而是出于无奈。来我院学习的学生中27。12%是因高考失利、16.52%高考分数低只能上职业技术学院、5。84 %的学生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不能上三本的,仅有8。26%的学生是出于喜欢所设专业而自愿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很多高考成绩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会安排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个别文化基础好的同学在专业技能课学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高度焦虑,心理压力较大。这种现象在理科系、艺术系比较明显。
2.3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学习和人际关系、情感53%的学生表示目前心理压力较大。27.8%的同学压力来自就业、24.2%来自学习成绩、12%的学生压力来源于人际关系、9%来自经济状况、8.9%来自情感问题。经济上带来的压力与贫困生人数不相对应。说明近几年来我院建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学习、生活问题。就业压力大主要是源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对高文凭的盲目追求和往届毕业生职业定位错误,好高骛远,不愿干基层第一线工作。在就业竞争中不能发挥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职业技能优势,而用自己的劣势去和本科生竞争岗位,导致直接就业率较低,职业适应力低。这些反馈信息又加重的在校生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对学校的不认同。
2.4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或挫折时能够从朋友处获得帮助和支持,部分同学存在沟通困难问题①同龄伙伴在人际关系中占重要地位。朋辈影响力度非常大。74.06%的同学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是向同学倾诉、从同学那里寻求帮助。仅有9.26%的同学是听取老师、家长的意见。可见,对于青年期的学生,同伴的意见在他们心目中占重要位置。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占重要地位。25.84%的同学非常在乎自己是否被周围同学喜欢。②部分同学缺乏沟通技巧,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交往中,36.39%的同学因为不善表达、11.93%的同学因为害羞而不能主动与同学交往,但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交往,非常羡慕人际关系好的同学。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和过分依赖,不善合作的特点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2.5多数高职学生有正确的恋爱观。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但对婚前性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恋爱是生理、心理发展自然成熟、水道渠成的过程。48.94%的同学对校园爱情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对因各种原因而分手的结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说明他们比较注重过程,但对结果不太在乎。43。79%的学生认为恋爱以志同道合为主要依据,功利思想不严重。
对婚前性行为看法比较开放(31.06%认为可以,29.6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但有关性知识知道的并不多,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认识、考虑不足。(半数以上同学的性知识来自与自己的主动探究,33.46%听同学讲、36.2%来自书籍、网络,仅有11.36%是来自学校正面教育)。婚前性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性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3结论与建议
3.1开展自信教育,提高自信度①确定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定体系,改变学生认知观念,屏弃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②创设情景、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品尝成功的滋味、积累成功的经验,提高自我评价准确性。③树立职业目标,找出职业与能力的差距,主动提高相应的技能,降低失败的几率,减少失败的打击。④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提高成功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失败的消极作用,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3.2进行生涯辅导,确立目标体系,激发学习动机①目标的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辅导可让学生认识未来职业与现在专业的关系,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②加强学风建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功经验。③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获得双赢。针对高中生源学生文化课基础好专业技能水平差、三校生源专业技能高而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让他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3调整课程体系,突出技能特点,加大实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减轻就业压力①课程调整,尽早接触专业课,提高学习内在动力。②确立专业(职业)目标,提高学习外部动机。③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举办有针对性的团体训练、情景剧演出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培养沟通技巧、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心理压力;自我评价;合作学习;职业技能
【中图号】G44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39-01
从2004年以来,我院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监控。普查时,我们选用的量表为“大学生人格测试(UPI)”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种量表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初步鉴别,筛选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并给予专门的辅导。但这两种量表不能囊括高职学生面临的所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潜在的心理隐患。为此,2008年5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状况调查。该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与座谈会相结合的办法。首先从全院06、05、04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4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材料为自编心理健康问卷。问卷涉及从信心、压力来源、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人际关系、学习态度等多方面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答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440份。收回有效问卷 3000份。二是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随机选取30名同学进行座谈,对问卷中的问题答案做进一步调查了解。该研究样本涵盖了学生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以往的失败的学业成绩导致高职学生自我评价偏低,普遍缺乏自信52.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自信,其中46%不太自信、5%不自信、1.5%自卑。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匮乏、能力低下、家庭经济状况困难。认为自己知识匮乏、专业能力低主要是因为自身学习成绩差及学院档次低。
2.2学习成绩差或学习方法不当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压力较大24.2%的学生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这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担心挂科,个别学习较好些的同学担心能否获得更高层次的奖学金。高中生源的学生比较担心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操作课的分数,三校生源的学生比较担心文化课。学习成绩差的主要是原因是基础差(文化课或专业课)和缺乏学习动机(未将专业学习与未来求职就业联系在一起)。很多同学来我校学习并非是喜欢我院的专业设置、职业院校的就业定位,而是出于无奈。来我院学习的学生中27。12%是因高考失利、16.52%高考分数低只能上职业技术学院、5。84 %的学生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不能上三本的,仅有8。26%的学生是出于喜欢所设专业而自愿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很多高考成绩差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会安排学习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个别文化基础好的同学在专业技能课学习上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高度焦虑,心理压力较大。这种现象在理科系、艺术系比较明显。
2.3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依次为就业、学习和人际关系、情感53%的学生表示目前心理压力较大。27.8%的同学压力来自就业、24.2%来自学习成绩、12%的学生压力来源于人际关系、9%来自经济状况、8.9%来自情感问题。经济上带来的压力与贫困生人数不相对应。说明近几年来我院建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学习、生活问题。就业压力大主要是源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对高文凭的盲目追求和往届毕业生职业定位错误,好高骛远,不愿干基层第一线工作。在就业竞争中不能发挥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职业技能优势,而用自己的劣势去和本科生竞争岗位,导致直接就业率较低,职业适应力低。这些反馈信息又加重的在校生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对学校的不认同。
2.4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或挫折时能够从朋友处获得帮助和支持,部分同学存在沟通困难问题①同龄伙伴在人际关系中占重要地位。朋辈影响力度非常大。74.06%的同学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是向同学倾诉、从同学那里寻求帮助。仅有9.26%的同学是听取老师、家长的意见。可见,对于青年期的学生,同伴的意见在他们心目中占重要位置。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占重要地位。25.84%的同学非常在乎自己是否被周围同学喜欢。②部分同学缺乏沟通技巧,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交往中,36.39%的同学因为不善表达、11.93%的同学因为害羞而不能主动与同学交往,但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交往,非常羡慕人际关系好的同学。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和过分依赖,不善合作的特点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2.5多数高职学生有正确的恋爱观。掌握一定的性知识,但对婚前性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恋爱是生理、心理发展自然成熟、水道渠成的过程。48.94%的同学对校园爱情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对因各种原因而分手的结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说明他们比较注重过程,但对结果不太在乎。43。79%的学生认为恋爱以志同道合为主要依据,功利思想不严重。
对婚前性行为看法比较开放(31.06%认为可以,29.6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但有关性知识知道的并不多,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认识、考虑不足。(半数以上同学的性知识来自与自己的主动探究,33.46%听同学讲、36.2%来自书籍、网络,仅有11.36%是来自学校正面教育)。婚前性行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性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3结论与建议
3.1开展自信教育,提高自信度①确定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定体系,改变学生认知观念,屏弃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②创设情景、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品尝成功的滋味、积累成功的经验,提高自我评价准确性。③树立职业目标,找出职业与能力的差距,主动提高相应的技能,降低失败的几率,减少失败的打击。④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提高成功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失败的消极作用,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3.2进行生涯辅导,确立目标体系,激发学习动机①目标的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辅导可让学生认识未来职业与现在专业的关系,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②加强学风建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功经验。③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获得双赢。针对高中生源学生文化课基础好专业技能水平差、三校生源专业技能高而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让他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3调整课程体系,突出技能特点,加大实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减轻就业压力①课程调整,尽早接触专业课,提高学习内在动力。②确立专业(职业)目标,提高学习外部动机。③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举办有针对性的团体训练、情景剧演出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培养沟通技巧、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