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听力试题做的好坏不但会影响考生本题的得分,而且还常常会影响到考生后面试题的解答。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听力试题呢?了解听力试题命题特点,把握其应试技巧是关键。
一、命题特点
1.听力试题测试要点
听力测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考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义;
(2)需要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3)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作出简单的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听力试题话题和材料的选用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视语言真实性和交际性的原则。语言材料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围绕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涉及文化教育、传说、人物、科普、时事等,可分为校园、公共场所、家庭等方面,如shopping, finding the way, doing one’s homework, seeing a doctor, making a phone call, weather report, ask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等。
高考听力材料选材一般有这样的特点:
(1)对话或独白的结构和内容都不复杂,难度远低于阅读理解材料。
(2)所选材料具有充分的情感,说话人的情绪随着具体情况而变化。
故考生应善于从中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
3.听力试题中常见词句的使用
听力试题中以口头交际用语为主,具体表现在:
(1)大量使用日常词汇,如have, do, take, give, make等,这些词汇具有很强的活力,可以和其它词构成众多的短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如Give up? Take care! Have fun!等。
(2)大量使用习语等固定用语来表达某种感情,或引起对方注意,或改变话题。如Wonderful!(兴奋)Why not do…?(建议)By the way…(改变话题)等。
(3)短句、自然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如It’s interesting. Do you like it? It’s a hard job.
(4)在快速交谈中缩略语使用较多,如there’s, he’s, I’ll, UK, ad, pop等。
二、答题技巧
1.要善于听对话
(1)放录音前快速阅读选项和问题,以选项和问题透露的内容为线索,推断对话所涉及的话题。
(2)注意从第二人的答话中获取重要信息,设题时往往是根据答话人所说的内容而提问的。
(3)有些题目涉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干什么、谁干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要尽量听清对话的细节、内容和提问。
例 How much will you spend if you buy two shirts?
A. 50 dollars
B. 100 dollars
C. 80 dollars
原文
M: How much is the shirt?
W: It’s $50. but it will be cut down by 20% if you take a dozen.
答案 B 通过预阅问题可知,问的是买两件衬衫的价格。对话中涉及的数字较多,购买者要买12件(a dozen)才可能降价20%,有些考生由于没有听清后面的部分,而误选了C。错误原因在于考生对有些数字如twice, 20%, dozen, double, half of等表达法掌握不到位,容易受它们的干扰。
(4)注意对话中的“弦外之音”,即对话的一方并不直率地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或提出的问题表明态度,而是间接地或含蓄地从侧面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题一定要多加思考,仔细地揣摩“话中话”。
例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Spring has begun.
B. They’re ready for the rain.
C. It’s been raining.
原文
M: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W: Starting to rain? The ground is already wet.
答案 C从对话中得知,男方“认为天就要下雨了”,而女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地面已潮湿了”。这就表明了女方并不同意男方的说法,但又没有直接用yes或no来直接表明看法,而是含蓄地表明“天已经下雨了”的看法。
(5)注意捕捉对话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在成段的对话中,对话会出现多种信息,考生在听录音时,可能会顾此失彼。因此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在第一遍听懂对话大意,知道了选项内容后,听第二遍时要有意识地针对与选项有关的内容来捕捉有关信息,经过快速分析后,选出合理答案。
2.要善于听独白
独白是听力试题第二节中的最后一道题,一般为200字左右,其内容往往是讲述一件事。听独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听录音前考生应将所有题目和选项浏览一遍,以便对短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听短文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2)听短文时要注意捕捉每篇文章或每一段开头的一句话,它们往往是该篇或该段落的主题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对下文做出了重要提示。
(3)密切注意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和情节(plot)这些要素,因为短文后的问题通常会以what, when, where, which, who, why, whose, how等疑问词开头。
(4)要从整体上了解短文的中心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主要情节或论点,做到边听边记,把问题的关键词语及内容记录下来,但记的前提是不影响听,可以用符号或自己看懂的方式记录。
(5)注意试题的排列次序。当没有时间预先阅读选项或时间不宽裕时,考生可以边听录音边依次浏览选项,同时进行思考、答题,也可将先看后听和边看边听两个方法结合起来。
(6)如果有听不懂的词语,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或者记下该词的发音,等听完后再去判断它的词义。切忌听短文时,思维在某个词语上滞留,以致影响后面短文的理解,而造成一步跟不上,全部受影响的被动局面。
总之,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听力训练中,只要我们能制定目标,坚持不懈,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答题时,能做到方法得当、冷静答题,就一定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一、命题特点
1.听力试题测试要点
听力测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考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义;
(2)需要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3)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作出简单的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听力试题话题和材料的选用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视语言真实性和交际性的原则。语言材料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围绕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涉及文化教育、传说、人物、科普、时事等,可分为校园、公共场所、家庭等方面,如shopping, finding the way, doing one’s homework, seeing a doctor, making a phone call, weather report, ask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等。
高考听力材料选材一般有这样的特点:
(1)对话或独白的结构和内容都不复杂,难度远低于阅读理解材料。
(2)所选材料具有充分的情感,说话人的情绪随着具体情况而变化。
故考生应善于从中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
3.听力试题中常见词句的使用
听力试题中以口头交际用语为主,具体表现在:
(1)大量使用日常词汇,如have, do, take, give, make等,这些词汇具有很强的活力,可以和其它词构成众多的短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如Give up? Take care! Have fun!等。
(2)大量使用习语等固定用语来表达某种感情,或引起对方注意,或改变话题。如Wonderful!(兴奋)Why not do…?(建议)By the way…(改变话题)等。
(3)短句、自然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如It’s interesting. Do you like it? It’s a hard job.
(4)在快速交谈中缩略语使用较多,如there’s, he’s, I’ll, UK, ad, pop等。
二、答题技巧
1.要善于听对话
(1)放录音前快速阅读选项和问题,以选项和问题透露的内容为线索,推断对话所涉及的话题。
(2)注意从第二人的答话中获取重要信息,设题时往往是根据答话人所说的内容而提问的。
(3)有些题目涉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干什么、谁干什么等。解答这类题时,我们要尽量听清对话的细节、内容和提问。
例 How much will you spend if you buy two shirts?
A. 50 dollars
B. 100 dollars
C. 80 dollars
原文
M: How much is the shirt?
W: It’s $50. but it will be cut down by 20% if you take a dozen.
答案 B 通过预阅问题可知,问的是买两件衬衫的价格。对话中涉及的数字较多,购买者要买12件(a dozen)才可能降价20%,有些考生由于没有听清后面的部分,而误选了C。错误原因在于考生对有些数字如twice, 20%, dozen, double, half of等表达法掌握不到位,容易受它们的干扰。
(4)注意对话中的“弦外之音”,即对话的一方并不直率地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或提出的问题表明态度,而是间接地或含蓄地从侧面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题一定要多加思考,仔细地揣摩“话中话”。
例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Spring has begun.
B. They’re ready for the rain.
C. It’s been raining.
原文
M: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W: Starting to rain? The ground is already wet.
答案 C从对话中得知,男方“认为天就要下雨了”,而女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说“……地面已潮湿了”。这就表明了女方并不同意男方的说法,但又没有直接用yes或no来直接表明看法,而是含蓄地表明“天已经下雨了”的看法。
(5)注意捕捉对话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在成段的对话中,对话会出现多种信息,考生在听录音时,可能会顾此失彼。因此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在第一遍听懂对话大意,知道了选项内容后,听第二遍时要有意识地针对与选项有关的内容来捕捉有关信息,经过快速分析后,选出合理答案。
2.要善于听独白
独白是听力试题第二节中的最后一道题,一般为200字左右,其内容往往是讲述一件事。听独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听录音前考生应将所有题目和选项浏览一遍,以便对短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听短文时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2)听短文时要注意捕捉每篇文章或每一段开头的一句话,它们往往是该篇或该段落的主题句,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对下文做出了重要提示。
(3)密切注意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和情节(plot)这些要素,因为短文后的问题通常会以what, when, where, which, who, why, whose, how等疑问词开头。
(4)要从整体上了解短文的中心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主要情节或论点,做到边听边记,把问题的关键词语及内容记录下来,但记的前提是不影响听,可以用符号或自己看懂的方式记录。
(5)注意试题的排列次序。当没有时间预先阅读选项或时间不宽裕时,考生可以边听录音边依次浏览选项,同时进行思考、答题,也可将先看后听和边看边听两个方法结合起来。
(6)如果有听不懂的词语,可以从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或者记下该词的发音,等听完后再去判断它的词义。切忌听短文时,思维在某个词语上滞留,以致影响后面短文的理解,而造成一步跟不上,全部受影响的被动局面。
总之,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听力训练中,只要我们能制定目标,坚持不懈,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答题时,能做到方法得当、冷静答题,就一定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