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粉改良剂中的苯甲羟肟酸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粉改良剂中苯甲羟肟酸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苯甲羟肟酸采用甲醇提取,经水稀释一倍后,电喷雾负离子下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5~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LOD)为0.01 mg/kg,定量限(LOQ)为0.05 mg/kg;在LOQ、2 LOQ和10 LOQ三个添加水平下重复测定6次的回收率为92.0%~97.6%,RSD为0.8%~2.6%,在不同种类的小麦粉改良剂下的基质效应可忽略。该方法前
其他文献
探讨核桃油(Walnut oil,W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损伤小肠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的影响。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LPS组、LPS+WO组和WO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与小肠组织炎性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
采用糖化酶对糯玉米原淀粉进行预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确定糖化酶预处理的最佳用量,再对酶预处理淀粉进行硫酸酸水解,制备糯玉米淀粉纳米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测量和Zeta电位分析等对淀粉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1000 U/g活性的糖化酶对糯玉米原淀粉处理2 h,再结合酸水解2 d,得到粒径约100 nm、分散性好、产率为24.1%的糯玉米淀粉纳米晶;相较于仅硫酸酸水解处理,酶预处理结合酸水解法制备糯玉米淀粉纳米晶的反应时间缩短了3 d,产率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