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在大鼠慢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PN)在慢性胰腺炎(C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胰腺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P模型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无水乙醇及甘油,CP组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二氯二丁基锡(DBTC)构建CP模型。术后6周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采用Sirius-Red染色评估胰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OP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

CP组死亡3只大鼠,成活的7只大鼠胰腺组织镜下见胰腺小叶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腺泡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小叶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胰管扩张。Sirius-Red染色显示CP组胰腺小叶间隙内大量鲜红色条索状及网状胶原纤维沉积,而对照组仅在血管及胰管周围有少许纤维沉积,CP组染色面积为(5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P组7只大鼠中3只胰腺组织OPN强阳性表达,4只阳性表达;对照组10只大鼠中3只胰腺组织OPN弱阳性表达,7只阴性表达,CP组OP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0,P<0.01),且其表达与Sirius-Red染色面积呈正相关(r=0.790,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CP组OPN、α-SMA及ColⅠ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70±0.22比0.24±0.11,0.71±0.10比0.06±0.01,2.83±1.42比0.3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尾静脉单次注射DBTC可成功构建CP大鼠模型,CP大鼠胰腺组织OPN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胰腺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超声刀切除术在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按入院当天所在月份的奇偶分为A组(奇数月,采用DG-HAL联合超声刀切除术治疗,48例)和B组(偶数月,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和术后出血、术后远期肛门
目的从残端胰腺组织形态角度思考目前所采用的胰肠吻合方式存在的风险,探讨依据胰腺组织形态不同选择适当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触诊将残端胰腺组织形态分为4型:Ⅰ型为胰腺质硬、萎缩,胰管明显扩张,直径>5 mm,残端胰腺断面长度<3 cm;Ⅱ型为胰腺质硬、萎缩,胰管轻度扩张,直径3~5 mm,残端胰腺断面长度<3 cm;Ⅲ型为胰腺质稍硬、未萎缩,胰管正
目的观察自噬抑制剂spautin-1干预雨蛙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AP)AR42J细胞后对腺泡细胞自噬、凋亡率及坏死率的影响,探讨其在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给予AR42J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100 nmol/L的雨蛙素(雨蛙素组)、100 nmol/L的雨蛙素联合10 μmol/L spautin-1(雨蛙素+spautin-1组)处理24 h,雨蛙素作用AR42J细胞0、6、12、24 h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环状胰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间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斜形侧侧吻合术治疗6例先天性环状胰腺的新生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4 d,平均2 d,体重2.5~3.5 kg,平均3.1 kg。采用5~8 mmHg(1 mmHg=0.133 kPa)低压气腹腹腔镜探查腹腔及肝脏悬吊技术,四孔法进行腹腔
目的比较外伤性黄斑孔手术不同的玻璃体填充物的效果。方法对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68例(68只眼)外伤性黄斑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消毒空气(25例)、隋性气体14%C3F8(28例)和硅油(15例)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分析术后孔闭合、视力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孔闭合率空气组和C3F8组都较硅油组高(P=0.01,0.03),而两气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术后视力提高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