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而“借形想象”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从而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创作工具材料和多种美术形式,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美术想象力借形想象
一、借形想象——切中传统教育富贵病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于天空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力就是对积累在脑海中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思维的翅膀。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如看天上飘过的云彩会觉得像一头狮子,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会让你想起一只蝴蝶……
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要让幼儿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美术的熏陶,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
1.封闭少动。孩子天性会画画,只要提供一只笔和一张纸,他们都会在纸上自由的挥洒,留下无意识的涂鸦痕迹。他们把画画当成游戏,绘画是他们内心的流露和和抒发。但随着成人的介入,把孩子们天真的涂抹、自由的表达看成是“乱七八糟”、“画得不像”的东西而被否定。从此,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只画成人喜欢的画,成人的干预使他们背负技法的负担,对没把握的东西不敢贸然下笔,也不敢把作品给别人看,怕被笑话。
2.依赖现成。“只会临摹,不会自由表达”这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幼儿个性的表现,使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童真和稚拙,过早以固定的模式和形象比例去替代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更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抛弃了自身潜在的创造意识和表现力。
3.精细饮食。
成人约定俗成的图形符号和简笔画成了教育孩子、让孩子临摹的范本。这些画是成人加工的产品,缺乏原生态的粗纤维和鲜活物质,最后,虽然孩子只能用这些“模式化”的图形进行绘画创作,但却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
面对当前幼儿美术这种成人化、专业化的病态模式,我们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需求。为此,如何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引领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带领孩子走进自己的艺术表现世界?已成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困惑。
二、借形想象——开辟美术教育桃花源
“借形想象”是现代幼儿美术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比如:将一片树叶描画下来,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这片树叶展开想象,象小鱼、象小鸭、象怪兽等……在想象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着用各种绘画工具为叶子添上各种"部件",如眼睛、嘴巴等。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如一把椅子,一顶帽子,一只鞋子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和创作。这种美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打破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的约束,既
培养了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发掘他们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借形想象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借形、实物借形、随意借形、生活用品借形、立体物借形等。
㈠色块借形想象
我们先让孩子们充分地玩颜色,将沾满水粉颜料的毛笔,在纸面上自由拖洒、尽情挥舞,画纸上会留下各种色块、线条和点子,然后沿着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最后引导孩子观察这些色和形的特点,联想躲在画纸中的动物,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㈡立体制作借形想象
立体制作借形想象,即立体制作完成后,教师从观察立体作品外形特征等方面来启发孩子进行想象。例如“凹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嘴巴,“凸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鼻子、耳朵,“长条形”可变成动物的四肢,“大块面形状”可变成动物的身体等。想象后再进行添画、制作,立体造型就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了。
三、借形想象——奏响幼儿生活欢乐颂
㈠为幼儿打开创造之窗
“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对、相似想象为基础的智慧创意想象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如一把普通的折叠椅,添上两只大眼睛,扎两个小辫儿,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一坨棕褐色的陶泥,拉拉长,扭一扭,再掏几个洞,看着像什么动物,你就努力把它变成那个动物,像不像不要紧,只要你能说出自己做的是什么……
㈡创设童趣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它是艺术活动的起始,也是艺术活动的延伸。平常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教师也往往为此搞得筋疲力尽。 当我们开展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后,发觉环境布置变得相得益彰,孩子们富有想象的作品稍作整理便可布置一大块墙,如:细致的拓印画可让孩子们画在长卷上,布置走廊;大块的色块想象可以裱上画框布置大墙面;立体制作的作品可以陈列在展示柜上……这些作品不仅给幼儿园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让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童心、童趣,真正做到了讓美术成为孩子的语言!
㈢让孩子体验创作的喜悦
借形想象,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轻松愉悦的游戏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中不再出现“老师不画幼儿就不会画”的局面,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画画大胆创作,而且对活动课越来越感兴趣。同时,借形想象美术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在于它能够用任意一种技法来表现,如彩笔画、刮蜡画、版画、平面纸工、立体手工、废旧材料制作等等。孩子们在活动课中不但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还可以感受到来自画画的快乐,感受到创作作品的喜悦,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快乐。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孩子自由的翱翔吧!给美术教育一块肥沃的土壤,让作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
【关键词】幼儿美术想象力借形想象
一、借形想象——切中传统教育富贵病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于天空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力就是对积累在脑海中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思维的翅膀。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如看天上飘过的云彩会觉得像一头狮子,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会让你想起一只蝴蝶……
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要让幼儿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美术的熏陶,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
1.封闭少动。孩子天性会画画,只要提供一只笔和一张纸,他们都会在纸上自由的挥洒,留下无意识的涂鸦痕迹。他们把画画当成游戏,绘画是他们内心的流露和和抒发。但随着成人的介入,把孩子们天真的涂抹、自由的表达看成是“乱七八糟”、“画得不像”的东西而被否定。从此,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只画成人喜欢的画,成人的干预使他们背负技法的负担,对没把握的东西不敢贸然下笔,也不敢把作品给别人看,怕被笑话。
2.依赖现成。“只会临摹,不会自由表达”这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幼儿个性的表现,使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童真和稚拙,过早以固定的模式和形象比例去替代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更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抛弃了自身潜在的创造意识和表现力。
3.精细饮食。
成人约定俗成的图形符号和简笔画成了教育孩子、让孩子临摹的范本。这些画是成人加工的产品,缺乏原生态的粗纤维和鲜活物质,最后,虽然孩子只能用这些“模式化”的图形进行绘画创作,但却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
面对当前幼儿美术这种成人化、专业化的病态模式,我们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需求。为此,如何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引领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带领孩子走进自己的艺术表现世界?已成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困惑。
二、借形想象——开辟美术教育桃花源
“借形想象”是现代幼儿美术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比如:将一片树叶描画下来,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这片树叶展开想象,象小鱼、象小鸭、象怪兽等……在想象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着用各种绘画工具为叶子添上各种"部件",如眼睛、嘴巴等。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如一把椅子,一顶帽子,一只鞋子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和创作。这种美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打破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的约束,既
培养了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发掘他们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借形想象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借形、实物借形、随意借形、生活用品借形、立体物借形等。
㈠色块借形想象
我们先让孩子们充分地玩颜色,将沾满水粉颜料的毛笔,在纸面上自由拖洒、尽情挥舞,画纸上会留下各种色块、线条和点子,然后沿着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最后引导孩子观察这些色和形的特点,联想躲在画纸中的动物,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㈡立体制作借形想象
立体制作借形想象,即立体制作完成后,教师从观察立体作品外形特征等方面来启发孩子进行想象。例如“凹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嘴巴,“凸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鼻子、耳朵,“长条形”可变成动物的四肢,“大块面形状”可变成动物的身体等。想象后再进行添画、制作,立体造型就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了。
三、借形想象——奏响幼儿生活欢乐颂
㈠为幼儿打开创造之窗
“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对、相似想象为基础的智慧创意想象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如一把普通的折叠椅,添上两只大眼睛,扎两个小辫儿,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一坨棕褐色的陶泥,拉拉长,扭一扭,再掏几个洞,看着像什么动物,你就努力把它变成那个动物,像不像不要紧,只要你能说出自己做的是什么……
㈡创设童趣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它是艺术活动的起始,也是艺术活动的延伸。平常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教师也往往为此搞得筋疲力尽。 当我们开展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后,发觉环境布置变得相得益彰,孩子们富有想象的作品稍作整理便可布置一大块墙,如:细致的拓印画可让孩子们画在长卷上,布置走廊;大块的色块想象可以裱上画框布置大墙面;立体制作的作品可以陈列在展示柜上……这些作品不仅给幼儿园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让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童心、童趣,真正做到了讓美术成为孩子的语言!
㈢让孩子体验创作的喜悦
借形想象,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轻松愉悦的游戏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中不再出现“老师不画幼儿就不会画”的局面,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画画大胆创作,而且对活动课越来越感兴趣。同时,借形想象美术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在于它能够用任意一种技法来表现,如彩笔画、刮蜡画、版画、平面纸工、立体手工、废旧材料制作等等。孩子们在活动课中不但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还可以感受到来自画画的快乐,感受到创作作品的喜悦,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快乐。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孩子自由的翱翔吧!给美术教育一块肥沃的土壤,让作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