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对幼儿美术的一种颠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而“借形想象”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从而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创作工具材料和多种美术形式,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美术想象力借形想象
  一、借形想象——切中传统教育富贵病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于天空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力就是对积累在脑海中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思维的翅膀。生活中,想象无处不在。如看天上飘过的云彩会觉得像一头狮子,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会让你想起一只蝴蝶……
  现代幼儿美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要让幼儿在自由、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美术的熏陶,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禁锢,当前幼儿美术教育陷入了功利性、制作性、成人化的误区,就像现代人犯的“富贵病”,让无数孩子丧失了用绘画表达心灵的“画语权”,丧失了儿童潜在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更是被早早地扼杀在萌芽期。
  1.封闭少动。孩子天性会画画,只要提供一只笔和一张纸,他们都会在纸上自由的挥洒,留下无意识的涂鸦痕迹。他们把画画当成游戏,绘画是他们内心的流露和和抒发。但随着成人的介入,把孩子们天真的涂抹、自由的表达看成是“乱七八糟”、“画得不像”的东西而被否定。从此,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只画成人喜欢的画,成人的干预使他们背负技法的负担,对没把握的东西不敢贸然下笔,也不敢把作品给别人看,怕被笑话。
  2.依赖现成。“只会临摹,不会自由表达”这是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忽视了幼儿个性的表现,使他们失去了最宝贵的童真和稚拙,过早以固定的模式和形象比例去替代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更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抛弃了自身潜在的创造意识和表现力。
  3.精细饮食。
  成人约定俗成的图形符号和简笔画成了教育孩子、让孩子临摹的范本。这些画是成人加工的产品,缺乏原生态的粗纤维和鲜活物质,最后,虽然孩子只能用这些“模式化”的图形进行绘画创作,但却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
  面对当前幼儿美术这种成人化、专业化的病态模式,我们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需求。为此,如何挖掘孩子的艺术天分?引领激发孩子的创造想象?带领孩子走进自己的艺术表现世界?已成为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困惑。
  二、借形想象——开辟美术教育桃花源
  “借形想象”是现代幼儿美术的一个新理念,即通过对原有的画面内容进行想象、添画,产生另一种画面效果。借形想象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着重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即兴的联想和思考,使他们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比如:将一片树叶描画下来,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这片树叶展开想象,象小鱼、象小鸭、象怪兽等……在想象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着用各种绘画工具为叶子添上各种"部件",如眼睛、嘴巴等。生活中的各种媒材,如一把椅子,一顶帽子,一只鞋子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和创作。这种美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打破了传统美术绘画技法的约束,既
  培养了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发掘他们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借形想象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借形、实物借形、随意借形、生活用品借形、立体物借形等。
  ㈠色块借形想象
  我们先让孩子们充分地玩颜色,将沾满水粉颜料的毛笔,在纸面上自由拖洒、尽情挥舞,画纸上会留下各种色块、线条和点子,然后沿着色块的边边勾出轮廓,最后引导孩子观察这些色和形的特点,联想躲在画纸中的动物,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㈡立体制作借形想象
  立体制作借形想象,即立体制作完成后,教师从观察立体作品外形特征等方面来启发孩子进行想象。例如“凹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嘴巴,“凸形”可以想象成动物的鼻子、耳朵,“长条形”可变成动物的四肢,“大块面形状”可变成动物的身体等。想象后再进行添画、制作,立体造型就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了。
  三、借形想象——奏响幼儿生活欢乐颂
  ㈠为幼儿打开创造之窗
  “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对、相似想象为基础的智慧创意想象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如一把普通的折叠椅,添上两只大眼睛,扎两个小辫儿,就成了可爱的小姑娘;一坨棕褐色的陶泥,拉拉长,扭一扭,再掏几个洞,看着像什么动物,你就努力把它变成那个动物,像不像不要紧,只要你能说出自己做的是什么……
  ㈡创设童趣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环境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它是艺术活动的起始,也是艺术活动的延伸。平常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教师也往往为此搞得筋疲力尽。 当我们开展借形想象美术活动后,发觉环境布置变得相得益彰,孩子们富有想象的作品稍作整理便可布置一大块墙,如:细致的拓印画可让孩子们画在长卷上,布置走廊;大块的色块想象可以裱上画框布置大墙面;立体制作的作品可以陈列在展示柜上……这些作品不仅给幼儿园环境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让幼儿园的环境充满童心、童趣,真正做到了讓美术成为孩子的语言!
  ㈢让孩子体验创作的喜悦
  借形想象,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轻松愉悦的游戏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中不再出现“老师不画幼儿就不会画”的局面,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画画大胆创作,而且对活动课越来越感兴趣。同时,借形想象美术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还在于它能够用任意一种技法来表现,如彩笔画、刮蜡画、版画、平面纸工、立体手工、废旧材料制作等等。孩子们在活动课中不但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还可以感受到来自画画的快乐,感受到创作作品的喜悦,感受到同伴合作的快乐。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孩子自由的翱翔吧!给美术教育一块肥沃的土壤,让作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体验和观察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及生产生活的认知能力。文章从化学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通过简单案例进行点述。  关键词:乡土资源 化学课程 挖掘利用 课程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必须与经济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教始终起支配地位,学生的学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少教多学”的方法很多,其中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角色转换”的方法。“角色转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无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如果儿童的努力不被压力、外来的约束、惩罚或恐惧所扭曲,他们是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中,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英语,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快,记得牢,也不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乐于参与,自然也乐于学习。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把知识化理性为感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创设意境;二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中组织教学,使用网络学习工具完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步伐。为使我們的接班人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抓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基础。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摘要】根据学生各自的基础知识和接受知识能力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和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发现学生的成功,并及时给以鼓励,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体验成功快乐  1、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
【摘要】“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图片情景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运用历史图片反映历史事件具有简洁、直观、形象、具体的特征,可以再现历史场景或创设历史新情景,使学生一看记住,一看就理解,从而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刻地感知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学会论从史
【摘要】閱读教学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过于强调自己“教”的作用,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必须改变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思想肤浅、脱离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等一些问题,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都有待于语文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水平的高低,更能体现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