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Barrett食管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

前瞻性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疝和腹壁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1例食管裂孔疝合并Barrett食管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编码分为两组:29例患者予以APC术后再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 1次/d,持续8周(APC联合药物组);32例患者予以APC术后再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APC联合手术组)。两组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进行随访并复查胃镜,对比两组患者Barrett食管改善与复发的差异。

结果

APC联合药物组患者经过1~ 2次APC治疗后Barrett食管消除,半年后复查胃镜,病理结果示7例Barrett食管复发,1年后复查累计16例(16/29, 55.2%)复发;APC联合手术组患者手术后半年复查胃镜,病理结果示1例Barrett食管复发,1年后复查累计2例(2/32,6.3%)复发;APC联合手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PC联合药物组(P<0.01)。随访过程中,除APC联合手术组1年后1例食管裂孔疝复发外,全组未发生癌变病例。

结论

对于食管裂孔疝同时合并Barrett食管者,APC术后再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比例的动态变化,并探讨MDSC比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2009年1—12月间收治的64例I~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21 d的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MDSC比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1 d,直肠癌患者MDSC比例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1),但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时,MDSC比
直肠癌局部复发是目前直肠癌治疗上的一个难点。尽管目前认为局部复发仍有手术治愈的可能性,但是客观存在可根治率低、手术难度大等情况,其预后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对于直肠癌局部复发来说,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被广泛接受,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已得到大幅降低。除此之外,仍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局部复发的危险度,包括环周切缘、手术方式、肿瘤分期、神经浸润等。合适的放化疗能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法(即以肠系膜根部右髂窝附着处与后腹膜愈着的"黄白交界线"为手术入路)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连续收治的行尾侧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1.3%)患者因术中损伤回结肠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52.8±42
目的探讨低位前切除术中不同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粪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并拟行低位前切除术的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至IMA高位结扎组(63例,距IMA根部1.0~1.5 cm切断)和低位结扎组(65例,距IMA发出的左结肠动脉根部0.5~1.0 cm切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月和1年的排粪功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