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

来源 :华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 是多发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由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形态呈梭形或上皮样,偶呈混合性;细胞表面表达KIT蛋白,CD117阳性;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传统放疗和化疗效果差.80年代免疫组化以及电镜技术发展后,Masur等[1]首次提出了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其后研究者逐渐发现GIST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非定向多潜能间质干细胞[2].本文拟对GIST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10例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病人,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前、无肝期前1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10
目的:减少对主动脉缩窄及其合并畸形的漏诊.方法:分析9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畸形的病例,并将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诊断主动
患者,女,20岁.因停经5月,右下腹痛2天急诊入院.患者于5月前停经,在外院检查后诊断为早孕,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为持续性隐痛,无阴道流血、腹泻等不适,于外院行输液抗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8例梗阻性黄疸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6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
毛囊角化病是以对称性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屈侧的倾向于融合成片的油污性疣状、丘疹样赘生物为特征,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