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助剂对螺螨酯防治柑橘红蜘蛛的增效作用

来源 :现代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单因子优化法探究GY-WS10、GY-1602、GY-W07、TY-领美和TY-有机硅等6种农药助剂对螺螨酯防控柑橘红蜘蛛的减量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种农药助剂与240 g/L螺螨酯SC桶混,可降低螺螨酯15%有效成分推荐用量。其中TY-1602与240 g/L螺螨酯SC 85%有效成分推荐用量桶混,对柑橘红蜘蛛防效最高。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91.37%、90.39%。采用单因素优化法试验结果表明,螺螨酯85%有效成分推荐用量与75%推荐用量的农药助剂TY-1602桶混,减少25%的喷雾用水量,对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挖掘太行山南部野生宿根花卉的观赏价值在花境景观中的应用潜力,为丰富花境植物材料和营造有地域特色及文化的花境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太行山南部野生宿根花卉进行花境景观应用的观赏性评价,以野生宿根花卉花境景观观赏性评价为目标层,以野生宿根花卉的观花价值、观叶价值、观果价值、株型及园艺化程度为约束层,建立由13个评价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模型,并根据野生宿根花卉观赏价值的综合得分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Ⅰ级(>3.6分,花境景观应用观赏价值高)26种;Ⅱ级(3.
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目前我国统一规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763—2021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与2019版GB 2763相比,新增农药品种81种和残留限量标准2985项,修订限量标准194项,修订农药残留物监测定义12种和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ADI)4种;新增食品名称20种,修订食品名称15种。此外,笔者分析了2021版GB 2763的主要特点,对加强农药残留标准宣贯、评估标准实施影响及其应对
笔者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公布登记用于防治蝗虫类药剂的信息(已过有效期和目前登记的药剂)进行查询,分别从农药分类、毒性、剂型、防治对象、施药方式和推荐用量等方面分析我国蝗虫防治用药登记变化规律,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登记趋势进行展望。结果发现,目前登记的蝗虫防治药剂条目中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和蝗虫微孢子虫和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和印楝素占比大幅增加,但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以及有机磷类,如马拉硫磷等化学农药仍占多数(占比74.5%)。登记农药毒性由以中等毒为主(占比62.5%)向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土壤中溴嘧氯草醚残留量,采用薄层层析法首次研究了溴嘧氯草醚在重壤土、中壤土和砂壤土中移动特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溴嘧氯草醚在重壤土、中壤土和砂壤土中移动值(Rf)均为0.083,在3类土壤中溴嘧氯草醚属于不移动农药。在正常条件下,溴嘧氯草醚通过移动作用进入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较小。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氯氟吡啶酯不同剂量对机插稻田主要杂草和不同叶龄稗草的防效,明确了2种助剂的增效减量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25 d,施用3%氯氟吡啶酯EC 600~1200 mL/hm2对稗草、鸭舌草、水苋菜、陌上菜、合萌、空心莲子草等具有较好防效,对野荸荠防效中等,对千金子防效稍差,对丁香蓼不敏感。移栽后40 d施药,3%氯氟吡啶酯EC 900 mL/hm2+10%氰氟草酯EC 2250 mL/hm2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比移栽
采用EPI Suite计算和数据检索的方式对比评估了农业农村部禁限用25种有机磷农药(OPPs)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PBT)。结果表明,已禁用OPPs中,甲胺磷和磷胺的环境持久性最强;蝇毒磷和特丁硫磷的logBCF值>2.7,生物累积效应明显;甲基对硫磷的水蚤急性毒性最强,48 h-LC50值为0.14μg/L;特丁硫磷和对硫磷对大鼠的毒性最强,LD50(经口)均为2 mg/kg;对硫磷浓度为0.2 mg/L时可使人体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有潜在遗传毒性。部分禁用的乙酰甲胺磷在25
以对硝基苯甲醛作为起始合成原料,经过偶联反应、还原反应、氯化反应制得中间体1-(氯甲基)-4-苯氧基苯,随后中间体与2-氨基-6-甲基烟酸进行取代反应后得到目标产物Aminopyrifen,其结构经过1H NMR和ESI-MS确证,反应总收率是85.73%(以对硝基苯甲醛计),目标产物纯度为98%。由实验结果可见,Aminopyrifen在质量浓度为1.25 mg/L和6.25 mg/L的条件下,其对大豆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杀菌活性为分别为77%和85%,杀菌效果显然优于对照药剂啶
为探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且对镰刀菌毒素控制较好的药剂,笔者用7种杀菌剂,分别在穗期开展防治1遍和2遍试验。结果表明,用25%氰烯菌酯SC 1800 mL/hm2、600 g/L戊唑·百菌清SC 600 g/hm2、50%叶菌唑WDG 240 g/hm2、48%丙硫菌唑SC 600 mL/hm2防治2遍,对小麦赤霉病和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ZEN(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控制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雾滴蒸发性能,笔者首次提出利用悬滴法测试单个雾滴在空中的蒸发规律,以雾滴蒸发速率及雾滴蒸发抑制率为表征参数。在33℃下测定蒸发1 min内不同化学有效成分(高分子聚合物、醇类、甲酯化植物油类)对雾滴蒸发性能的影响。从雾滴蒸发速率结果可知,雾滴的蒸发并非一个速率恒定不变的过程,大致分为初始蒸发阶段及平衡蒸发阶段。从雾滴蒸发抑制率结果得知,1.0%、0.5%甲酯化植物油-倍达通的蒸发抑制效果最佳,蒸发抑制率分别达62.5%和50%;1.0%丙三醇的蒸发抑制效果次之,蒸发抑制率可达37.5
瓜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重大农作物害虫,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混剂对瓜蚜的杀虫活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及其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2种不同剂型混剂对瓜蚜48 h的LC50值分别为2.674 mg/L、1.411 mg/L和4.119 mg/L,其毒力活性显著高于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42.748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及其二者的2种混剂对瓜蚜表现出优良防效,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