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略读课定位 强化阅读力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的精读课、略读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彰显出略读课的独特地位。对略读课的教学,教师要从课程的角度确定课堂教学尺度、从文本的角度锁定教学重点、从自读的角度设计读写活动,引导学生默读文本、自读文本,感悟并交流阅读感受。这样,才能发挥略读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略读教学;“三位一体”;阅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07-03
  统编教材在保留原人教版教材精读课、略读课的基础上,又将课外阅读教材化,构成了精读课、略读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如果说精读课重在通过教师的“教(讲、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语文,那么略读课就是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日标,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有效迁移和拓展精读课上习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本文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芦花鞋》一文的教学为例,对略读课的教学做粗浅的探讨。
  一、从课程的角度定位略读尺度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区别,与课文的文本本身无关,而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紧密相连。换而言之,一篇文章入选教材,可以把它编为精读课文,也可
  以编为略读课文,这是由它起什么作用的课程任务决定的。所以,略读课的目标定位必须从课程的角度来审视。
  (一)从课程标准来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同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显然,“粗知”“大意”为略读教学的尺度、标准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强调了阅读理解的广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信息、理解更多的知识。
  说到略读,就不能不提到默读。这是因为,虽然默读的文本不一定都是略读,但略读的文本一般都采用默读的方式阅读,两者往往形影不离、密不可分。《芦花鞋》一文就是如此,课前导读就有“默读课文”的要求。只是这里的“默读课文”,没有像前两篇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那样,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虽然没有速度上的要求,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度。本文又是一篇两千字左有的长文,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否则就会影响阅读任务的完成。从这一点看,本文所承担的默读任务并不轻松。它的任务不是要将教材挖掘多深,那是精读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但要进行默读和把握文章大意的训练。
  (二)从语文要素来看
  我们知道,语文要素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教材化、具体化。统编教材以“宽泛的人文主题 明确的语文要素”为结构框架,使一个个看似独立却有紧密联系的语文要素构成了完整的语文能力体系,成了单元的统领和核心,自然也是单元课文教学的目标和准绳。《芦花鞋》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属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训练的一部分。何谓“把握”?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把握”的解释是“抓住(抽象的东西)”。它与“概括”的意思——“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有较大的区别。可见,“把握”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三学段的“粗知文章大意”“抓住要点”“把握内容”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从文本的角度锁定教学重点
  《芦花鞋》节选白曹文轩先生的长篇小说《青铜菊花》的第四章。文章以纯美的笔调、诗意的语言,讲述了青铜一家采芦花做鞋、青铜顶风冒雪卖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生活艰辛却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少年形象。特别是文章对苦难生活、对人间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湿润和纯净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和心灵,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全文篇幅较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以空行的形式标示,形成不同于前两篇课文的独特的篇章结构。教材除了文本内容外,还有课文导读、生字栏和插图。特别是大雪坚守芦花鞋、雪地上的一行足印这两幅插图,生动地诠释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随文会读“捋、覆”等6个字。要求会读的字中,“祈、遗、污”是整体认读音节,“憾”是前鼻音,“啧”是平舌音,要读准。要求会认的字中,“搓、祈、憾、污”都是左窄右寬,“遗、屑”是半包围结构,可以进行归类识记。
  2.列小标题。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导读写得明明白白:“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同时,这也是单元的训练项目,因为有了小标题,“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才能得到落实。由于这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经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列小标题的方法,所以,本课教学应放手让学生个人或合作进行,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点拨、辅导即可。
  3.语言品读。本文有着白雪一般纯洁、雅致、干净、美丽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如,写脱芦花鞋:“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脱鞋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竟写得如此富有画面感、仪式感。近似对仗的写法,整齐有序的语言形式,互为对应的句子反复,让人眼前一亮。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一份良善、那一丝温暖、那一股关爱,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
  4.人物形象认识。青铜是文章的主人公,这个从小因病情延误而成哑巴的孩子,虽然家庭贫寒,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做事那么执着、认真,他是那么的诚实、厚道、纯真,他又那么能吃苦耐劳。他所做的一切,竟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个不是亲妹妹的葵花能上学。一个多么勤劳善良、富有爱心的少年,一个多么和睦温馨、安宁幸福的农村家庭。   三、从自读的角度设计课堂活动
  板块一:默读,粗知内容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鞋。板书课题,理解“芦花”,学生读课题。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曹文轩以及《青铜葵花》。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出示导读提示一:“一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这样分的根据是什么?三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1.检查反馈一:认识生字,读好难读的句子。
  2.检查反馈二:学习词语。出示词语:“搓草绳
  捋芦花倾覆而去祈求抚摸遗憾污迹
  雪屑咯吱咯吱啧啧啧。”指名读,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空行标示各部分内容的行文特点,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板块二:自读,列小标题
  (一)导读引路,尝试练习
  1.引导学生回顾《小英雄雨来(节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如何列小标题的,唤醒经验,回忆方法。
  2.出示导读提示二:“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学生独立或合作阅读,动手列出小标题。
  (小标题例举:①自己概括:乐编芦花鞋、热卖芦花鞋、卖完芦花鞋、最后一双鞋;②引用原文:“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今天一定要去镇上”“唯恐下手晚了”“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二)成果分享,评价反馈
  1.指名说出自己列的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列。
  2.比较不同的小标题,讨论评价:谁列的小标题更好,为什么?
  (三)串联讲述,巩固方法
  1.让学生运用“小标题串联法”,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要点:先根据小标题说说每个部分的内容,再连起来说。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从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洁清楚.衔接连贯通畅等角度加以点评。
  板块三:自悟,畅说感受
  (一)自读自悟,圈画批注
  1.出示导读提示三:“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最深?做上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2.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
  (二)自主交流,言意兼得
  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分类交流,适时指导。
  1.引导从语言表达、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角度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2.重点指导品读青铜的行为表现,感悟人物的精神之美。
  指导步骤:
  ①青铜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面出相关的语句。
  ②出示重点语句,抓住关键字词,深入理解感悟。
  句子一:“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些毛茸茸的、蓬松的、闪着银光的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下来。”
  句中的“大布袋”“深处”以及“钻”“挑”“捋”等连续动作词,表现出青铜对芦花的挑剔,写出他的勤劳与认真。
  句子二:“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抓住“坚持”“一定”等词语,结合环境描写,体会青铜冒雪卖鞋的艰辛,感受青铜的执着、为了家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③梳理总结,形成对青铜这一人物的全面认识。
  板块四:自编,读写结合
  (一)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1.出示课文结尾:“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2.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省略的内容续写出来。
  3.指名分享练习成果。
  (二)阅读拓展,让美延续
  1.出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2.结语:“曹文轩先生的许多作品都像《芦花鞋》一样情节美、语言美、形象美、人性美,他把这一系列赞颂美的作品称为‘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让我们带着美好和追求走进这些作品,进一步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吧。”
  (责编 韦雄)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课堂落地实践研究”(编号:KCX-2019009)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近日,在深圳提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中,就出现了试征遗产税的建议。这一建议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尽管遗产税的提议,距离真正实施尚有时日,但触动了不少富人的神经。那么什么是遗产税?为何要征收遗产税?遗产税又是怎么征收呢?  遗产税的过往  4000年前,古埃及法老胡夫为了筹措军费,开征遗产税,这便是遗产税的先河。遗产税从诞生之初,便充当着筹措军费的角色。除了古埃及,古罗马时也有过类似的法律
摘要: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感悟成长》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取舍;创设;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19-2为了渗透回归生活、知行统一的理念,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教
老年人对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能力与青壮年不同,更容易发生副作用。  根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加替沙星被列为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应避免使用;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被列为低风险药物,老年人应慎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的潜在风险包括肾损伤和耳毒性。  ·加替沙星的潜在风险包括血糖异常,头晕、痉挛、抽搐、晕厥、意识模糊、昏迷、癫
处于困境的欧洲屌丝们竟遇到了天赐良机——毫无疑问,中国掉下来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的。据荷兰的一篇报道,当下的中国“新贵族”越来越喜欢在国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位管家。  正忙于培训为中国富豪服务的管家的荷兰国际管家学院院长罗伯特·维尼克这样评价他的中国顾客:“他们快速地致富,但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花钱以及生活。我的工作就是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据说荷兰国际管家学院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专门培养高级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没有因为看到该影片得出的结论,说中国的学生在未来将会居于领先地位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就此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效果就比美国的强。相反,这部影片既应该也值得引发我们对中国教育、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刻的反思和深入的研究。  我在高校任教20年,一直关注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在,我越来越感到,很多时候,我们高等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其症结实际上在于基础教育。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应该反思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目标。我校自2007年9月份开始,针对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特点和教师的青年化年龄结构,提出了“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两年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一种初步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简介    1.分切块:是指把大块整体不易掌握的知识分解成小块、小片段容易掌握的知识
10月8日,由4个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在葡萄酒盲品世界锦标赛上出乎意料地夺得冠军。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这与中国葡萄酒的崛起不无关系,中国距离成为葡萄酒超级大国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也有葡萄酒专家指出,中国应该更努力地摆脱大规模、低品质的葡萄酒生产国形象。  10月8日,在法国最大葡萄酒庄园之一的佳禄沛城堡,吸引万千葡萄酒爱好者的葡萄酒盲品世界锦标赛如期而至。与以往不同的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但是我以为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己的批评技巧,有效地发挥批评的积极效应,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身教;关爱;尊重;激励;宽容;无声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18-
奢侈品巨头皮诺家族  今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率庞大商务团访问中国。这趟“旋风之旅”中,奥朗德的风头很快被随行的奢侈品巨头弗朗索瓦-亨利·皮诺盖过,只因后者于4月26日代表其家族宣布向中国政府无偿赠还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兔首和鼠首,引起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皮诺家族从幕后走向台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具有戏剧性的是,2009年,全球最大的拍卖行佳士得在法国巴黎以2亿元人民币起拍价强行拍卖兔首和鼠
2009年,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一部电影《假结婚》。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玛格丽塔的美国出版社的执行总编因为技术移民的问题,而面临着被美国移民局遣返回加拿大原籍的危险。情急之下,她要挟拥有美国国籍的下属安德鲁与其假结婚,以骗过移民局调查人员。这部电影最终以喜剧收尾,而影片中提到的“假结婚骗绿卡”,这种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的移民方式,目前在澳大利亚已经渐成规模。事实上,这种被澳大利亚移民称之为“商婚”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