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tel、IBM、HP、NOVELL,对于一个大学还没有毕业的计算机系毛头小子来说,这样的名字意味着一种神秘,一种向往,一种仰视的崇敬。06年暑假,学院组织了开源之旅东软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让我有幸走进了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去触摸他们所带来的震撼,原来,拨开神秘和猜想的面纱,这些闪光的名字个个都灵动鲜活,个个都魅力四射。
“北京,我们来了!”
当我们身着整齐服装,佩戴胸卡,在鲜明队旗的指引下,在北京站前合影时,仿佛此刻的广场变得静止,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们的身上。那时的激动和自豪令我们难忘:“北京,我们来了!”——摘自队长裴起伦日记。
6月17日6点08分,我们13名队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顺利抵达北京。
来北京之前,跟好友说起暑假能去北京参观英特尔、惠普等公司的中国总部,他们齐刷刷从QQ上发来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北京夏天可有40度,你得做好准备啊。”
虽然从心理、生理和防晒装备三方面都作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一离开吹着空调的火车踏上北京站,还是马上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热,空气似乎都能着火,比这更火热的是北京的人,那叫一个字——多!还没走出北京站的站台,我们马上就淹没在滚滚的出站人流之中,刚才还在眼前的队友转眼间就被人群冲出好远,相互之间的沟通只能大声地喊,离开出站口不是走出去的而是被挤出去的。到处都是提着行李,神色匆匆的身影。自古以来皇城根的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的旅人,这里蕴含着无数的机会,隐藏着巨大的财富,他们称自己为“北漂一族”,虽然此次开源之旅只有短短的4天,但是我们也算是北京的客人了,那就做一个不太正宗的“北漂人”,在这里感受顶级IT企业传统与现代的交互吧。
这里流行
OPEN YOURSELF
香浓的咖啡,美味的小点心,舒适的座椅,摆满书刊杂志的书架。什么,你说这里是哪个图书馆的阅览室?大错特错了,这里是Intel北京研发中心的办公室——开源之旅的第一站。
不用说英特尔的双核芯片,最新的移动计算技术,设备先进的全球三大前沿技术实验中心,也不说英特尔的软件开发实力,面向多操作平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展示,单单是英特尔的办公室布局,员工之间的交流方式,身边不时走过手捧笔记本电脑的面带微笑的脸庞,都为我带来一种新鲜,感受到一种活力。双核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线程处理能力,很好地解决了硬件限制与运行效率的矛盾。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一直在追求增进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可以说Intel的另一个“双核”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他的文化和人才。
在英特尔公司看来,每一个员工都是平等的,职位的高低仅仅意味着你工作职责的不同,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隔断标示牌上都只有他的姓名而没有职务,每一位员工的员工卡上也没有职务和头衔,也许在电梯间里站在你身边的中年男子就是英特尔的老总,而你却浑然不知。在英特尔,你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工作方式,在Intel,你不会因为在工作的时间喝咖啡聊天而被开除,也不会因为顶撞老板而受到批评,相反,英特尔在每一个集中的办公环境里都设置了非常舒适的休息区,工作累了可以随时去休息,前面提到的图书馆就是专门为员工休息和查找资料准备的。在Intel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我发现大家仍然拼命地工作,在我看来也许为Intel工作已经渐渐地形成了他们的爱好。
在英特尔,这种OPEN的氛围不单单是在环境上,更已经根植于Intel的企业文化里,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我们参观的研发中心的大厅里就有很多的会议室,几乎每一个会议室都在使用,会议室门口的使用记录排得密密麻麻,据接待我们参观的Peter先生讲,在英特尔,谁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一个普通员工也可以对总经理发难,英特尔特别喜欢提问题的员工,因为这表明你在思考。如果你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并说服了相关领导,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公司调配的资源来实现你的想法。OPEN的工作,OPEN的思考,在英特尔,仿佛空气里都充满了自由的味道。
自由软件的大白菜理论
考察的第二天,我们来到跨国巨头汇聚的CBD,在北京财富中心的36层,拜访了全球三大Linux系统厂商之一——NOVELL公司。
Novell的Linux研发工程师陈俊贤先生为我们作了生动而精彩的演讲。在当他给我们演示suse 10.2版本的3D桌面时,我有点惊呆了,原来开源真的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正印证了Novell的那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克隆Microsoft Windows,因为我们相信Windows并不是可用性的代名词。”在我个人看来,以开源软件为代表的自由软件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源代码的公开性,进而被很多人理解成为免费。在讲座中,刘先生用很精辟的比喻,阐述了他理解的自由软件的精髓。他把自由软件比喻成开炒一盘大白菜,白菜都是一样的白菜,用的调味料也大同小异,但是不一样的餐馆就能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你去吃这道菜,却不可以说:“白菜是地里长的,并不是你饭店里长的,我为什么要付给你钱呢?”自由软件也是如此,开源并不代表免费,开源软件里面也包含了开发者的智慧在其中,所以开源软件的收费是合情合理的。自由软件的精神就是自由地研究,自由地使用,自由地散布,自由地改良软件。永远会记着我们私下里产生的口号:“OSS IS NOT FREE,OH YEAH,OH NO,OH MY GOD.”刘先生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使有一天Novell公司不存在了,开源事业依然会继续下去,不是因为某个公司才有的开源软件,我们希望各个公司一起来互相提高,包括微软,他们的东西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推出的东西能够促进他们去改善他们的产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良性的竞争关系。”
Novell做桌面的目标不是去克隆Windows,而是要从用户的视觉去使用桌面,而在第三天考察国产Linux领导者中科红旗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创新,但红旗多数的创新都是隐性的,例如,可以在Linux下仿真运行Windows程序,而且开发了一些跨平台的软件。但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创新是不能满足我们要求的。也许国外对开源运动和自由软件的理解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短短的4天考察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背负行囊踏上归途时,每个人的行囊中都平添了一份重量,因为那是收获的智慧。此行11站,无论是有着浓郁企业文化的顶级IT企业Intel、HP、IBM,还是正努力探寻自己特色的中国企业中科红旗、文思创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的“北漂”历程也仿佛只是一种开始,一种IT大学生学习之旅的开始,一种为中国IT业而奋斗的开始。是的,中国IT业的崛起需要我们的努力,中国IT业呼唤自己的英特尔,呼唤自己的比尔·盖茨。有比较方显差距,知差距方有动力,要博得世界IT业界仰视的目光,还看我们。
“北京,我们来了!”
当我们身着整齐服装,佩戴胸卡,在鲜明队旗的指引下,在北京站前合影时,仿佛此刻的广场变得静止,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们的身上。那时的激动和自豪令我们难忘:“北京,我们来了!”——摘自队长裴起伦日记。
6月17日6点08分,我们13名队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顺利抵达北京。
来北京之前,跟好友说起暑假能去北京参观英特尔、惠普等公司的中国总部,他们齐刷刷从QQ上发来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北京夏天可有40度,你得做好准备啊。”
虽然从心理、生理和防晒装备三方面都作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一离开吹着空调的火车踏上北京站,还是马上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热,空气似乎都能着火,比这更火热的是北京的人,那叫一个字——多!还没走出北京站的站台,我们马上就淹没在滚滚的出站人流之中,刚才还在眼前的队友转眼间就被人群冲出好远,相互之间的沟通只能大声地喊,离开出站口不是走出去的而是被挤出去的。到处都是提着行李,神色匆匆的身影。自古以来皇城根的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的旅人,这里蕴含着无数的机会,隐藏着巨大的财富,他们称自己为“北漂一族”,虽然此次开源之旅只有短短的4天,但是我们也算是北京的客人了,那就做一个不太正宗的“北漂人”,在这里感受顶级IT企业传统与现代的交互吧。
这里流行
OPEN YOURSELF
香浓的咖啡,美味的小点心,舒适的座椅,摆满书刊杂志的书架。什么,你说这里是哪个图书馆的阅览室?大错特错了,这里是Intel北京研发中心的办公室——开源之旅的第一站。
不用说英特尔的双核芯片,最新的移动计算技术,设备先进的全球三大前沿技术实验中心,也不说英特尔的软件开发实力,面向多操作平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展示,单单是英特尔的办公室布局,员工之间的交流方式,身边不时走过手捧笔记本电脑的面带微笑的脸庞,都为我带来一种新鲜,感受到一种活力。双核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线程处理能力,很好地解决了硬件限制与运行效率的矛盾。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一直在追求增进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可以说Intel的另一个“双核”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他的文化和人才。
在英特尔公司看来,每一个员工都是平等的,职位的高低仅仅意味着你工作职责的不同,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隔断标示牌上都只有他的姓名而没有职务,每一位员工的员工卡上也没有职务和头衔,也许在电梯间里站在你身边的中年男子就是英特尔的老总,而你却浑然不知。在英特尔,你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工作方式,在Intel,你不会因为在工作的时间喝咖啡聊天而被开除,也不会因为顶撞老板而受到批评,相反,英特尔在每一个集中的办公环境里都设置了非常舒适的休息区,工作累了可以随时去休息,前面提到的图书馆就是专门为员工休息和查找资料准备的。在Intel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我发现大家仍然拼命地工作,在我看来也许为Intel工作已经渐渐地形成了他们的爱好。
在英特尔,这种OPEN的氛围不单单是在环境上,更已经根植于Intel的企业文化里,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我们参观的研发中心的大厅里就有很多的会议室,几乎每一个会议室都在使用,会议室门口的使用记录排得密密麻麻,据接待我们参观的Peter先生讲,在英特尔,谁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一个普通员工也可以对总经理发难,英特尔特别喜欢提问题的员工,因为这表明你在思考。如果你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并说服了相关领导,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公司调配的资源来实现你的想法。OPEN的工作,OPEN的思考,在英特尔,仿佛空气里都充满了自由的味道。
自由软件的大白菜理论
考察的第二天,我们来到跨国巨头汇聚的CBD,在北京财富中心的36层,拜访了全球三大Linux系统厂商之一——NOVELL公司。
Novell的Linux研发工程师陈俊贤先生为我们作了生动而精彩的演讲。在当他给我们演示suse 10.2版本的3D桌面时,我有点惊呆了,原来开源真的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正印证了Novell的那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克隆Microsoft Windows,因为我们相信Windows并不是可用性的代名词。”在我个人看来,以开源软件为代表的自由软件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源代码的公开性,进而被很多人理解成为免费。在讲座中,刘先生用很精辟的比喻,阐述了他理解的自由软件的精髓。他把自由软件比喻成开炒一盘大白菜,白菜都是一样的白菜,用的调味料也大同小异,但是不一样的餐馆就能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你去吃这道菜,却不可以说:“白菜是地里长的,并不是你饭店里长的,我为什么要付给你钱呢?”自由软件也是如此,开源并不代表免费,开源软件里面也包含了开发者的智慧在其中,所以开源软件的收费是合情合理的。自由软件的精神就是自由地研究,自由地使用,自由地散布,自由地改良软件。永远会记着我们私下里产生的口号:“OSS IS NOT FREE,OH YEAH,OH NO,OH MY GOD.”刘先生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使有一天Novell公司不存在了,开源事业依然会继续下去,不是因为某个公司才有的开源软件,我们希望各个公司一起来互相提高,包括微软,他们的东西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推出的东西能够促进他们去改善他们的产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良性的竞争关系。”
Novell做桌面的目标不是去克隆Windows,而是要从用户的视觉去使用桌面,而在第三天考察国产Linux领导者中科红旗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创新,但红旗多数的创新都是隐性的,例如,可以在Linux下仿真运行Windows程序,而且开发了一些跨平台的软件。但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创新是不能满足我们要求的。也许国外对开源运动和自由软件的理解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短短的4天考察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背负行囊踏上归途时,每个人的行囊中都平添了一份重量,因为那是收获的智慧。此行11站,无论是有着浓郁企业文化的顶级IT企业Intel、HP、IBM,还是正努力探寻自己特色的中国企业中科红旗、文思创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的“北漂”历程也仿佛只是一种开始,一种IT大学生学习之旅的开始,一种为中国IT业而奋斗的开始。是的,中国IT业的崛起需要我们的努力,中国IT业呼唤自己的英特尔,呼唤自己的比尔·盖茨。有比较方显差距,知差距方有动力,要博得世界IT业界仰视的目光,还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