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的教育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即使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也勇于面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数学体系中,计算教学占据的比例较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更加的有利,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教育;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TP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67-01
  数学的教学是思维的教学,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过程,整个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学生首先接触的教学方式,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養,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如何进行思考,对今后的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整体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性
  数学思维是教学活动中的思维,通过数学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数学角度上对思维本质的认识。因此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解题的过程,完全可以看作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果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将计算课程看作是思维培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解决计算教学中课程设计较为枯燥的情况,不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反复的练习方面,而是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接触到计算教学的时候,在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之后就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进行巩固,以便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提升计算的准确度,但是这样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固化,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计算教學中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重视教学思维的培养。
  二、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途径分析
  1.重视在口算中的思维培养
  在小学教材中,口算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口算课程时,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对算法进行分析、对结果准确性进行思考,这一系列的过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思维,因此在口算中可以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敏捷。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口算乘法数练习题:
  (1)20+20+20=60乘法算式:________
  (2)30+30+30+30=120乘法算式:________
  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先让学生对题目的解题方式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思索采用何种解题方式可以更快的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说可以采用加法与乘法之间转换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在基本的方法讨论结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他方法的思考,例如可以通过叠加法等更加简单方法去思考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发散,不仅可以提升口算的速度,同时可以对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2.适当创设情境
  适当的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自觉的通过思考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在,引导学生自由的进行计算,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学习方法,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乘法交换律的原理,教师可在教室创设如下情境:在后排空地摆12把椅子,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每排4把,有3排,竖着看,每列有3把,有4列,实际上数量一样,此时学生就可明白4×3=3×4,即a×b=b×a。此外还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例如20颗珠子1串,穿6串和6颗珠子1串,穿20串,请问两种穿法各需要多少颗珠子?学生很快就能通过20×6,6×20得出两种穿法所需的珠子颗数均为120颗。
  3.重视直观操作
  直观操作可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理解和起来,数学中存在着较多的抽象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转化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事物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例如在人教版第五册笔算乘法例24*3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辅助工具的方法,通常使用计算棒作为辅助,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掌握从抽象知识向具体知识转化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放置两捆小棒,一捆的数量是10根,同时可以另外摆四根小棒,表示是24根,在按照这种规律摆两行,都是24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思考计算棒应该怎样摆是最合适的,也可以通过表一中的表格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分析,摆几行是合理的,几行几列的摆放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并进行讨论,然后得到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更加细致,掌握从抽象到现实的方法,善于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利用,完成整个的解题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整体的完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这样的案例较多,但是在面对这类型的计算知识时,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出发,学生在进行学习中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掌握之后可以熟练的进行运用,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延伸。
  三、结语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可以延伸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毕竟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需要重视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自如的学习数学知识,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在计算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小学数学教育,2016(3):7-9.
  [2]曹小琴.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85-86.
  [3]田宇,朱晓洁.在教学“计算”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15(11):59-60.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已经严重影响英语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因此,如何创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是我们现在英语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更新,教育系统也不例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也应随着进行一定的创新,虽然很多的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提高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方法进
【摘要】激励就是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的行为动机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其能够有充足的动力去完成某项工作或者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激励机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应该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更加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