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曲马多术前给药用于妇产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妇产科腹腔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术切皮前静注:Ⅰ组生理盐水2 ml、Ⅱ组曲马多1.5 ms/ks、Ⅲ组曲马多2 ms/kg、Ⅳ组曲马多2.5 ms/kg.采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拔管后、离室前以及术后1 h,2 h,4 h,8 h、12 h、24 h进行疼痛和镇静程度评分,并记录恶
【机 构】
:
277100,山东枣庄市立医院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曲马多术前给药用于妇产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妇产科腹腔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术切皮前静注:Ⅰ组生理盐水2 ml、Ⅱ组曲马多1.5 ms/ks、Ⅲ组曲马多2 ms/kg、Ⅳ组曲马多2.5 ms/kg.采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拔管后、离室前以及术后1 h,2 h,4 h,8 h、12 h、24 h进行疼痛和镇静程度评分,并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躁动、恶梦、瘙痒、多汗等副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Ⅰ相比,Ⅱ、Ⅲ、Ⅳ组在术后8 h内VAS评分显著降低,在3种剂量下未见量效相关性.4组Ramsay镇静评分均为0~2分.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恶心、呕吐以及出汗的发生例数较多,Ⅳ与Ⅰ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Ⅱ、Ⅲ组与Ⅳ组之间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妇产科腹腔镜全麻术前单次注射曲马多1.5 ms/kg~2 ms/kg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辅助镇痛药用量,副作用较少,是临床上较好的镇痛方法。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普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CME),解决广大麻醉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院麻醉科医师参加CME“工作忙、离岗难、费用高、效果差”的困扰,充分发挥杂志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资料新、途径便捷的优点,经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苏继委发[2009]4号文件批准,我刊从2010年起将以期刊作为培训教材,网络为工具,
挥发性麻醉药对肺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但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应抗缺血,再灌注(IIR)损伤的保护性效应已在心肌、脑、肝、肾脏中得到证实。现就挥发性麻醉药对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等的影响阐述挥发性麻醉药的肺保护的作用及机制。
干细胞作为形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1].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vmal stem cells,MSCs)是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先在骨髓中被发现,因此被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来相继在脐带等多种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被发现.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功能,并且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
目的 测定丙泊酚镇静深度下瑞芬太尼抑制不同年龄患者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Cp50)、半数有效实测浓度(Cm50)值、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值.方法 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22岁~82岁,分为:青年组(n=20),22岁~44岁,中年组(n=20),45岁~64岁,老年组(n=20),65岁~82岁.所有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将脑电双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新近资料不仅提供了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剖宫产率、阴道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影响的进展,而且它与持续性枕后位和产妇发烧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改进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的关键是减小对分娩不利影响并保证产妇满意镇痛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硬膜外镇痛,设置大容量PCEA和长锁定时间的输注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最小。
干细胞作为形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于细胞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先在骨髓中被发现,因此被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来相继在脐带等多种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被发现。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功能,并且来源方便,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应遵照执行。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目的 以丙泊酚为对照,观察1.3 MAC的七氟烷对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阿曲库铵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人.七氟烷罗库溴铵组(sR组)、七氟烷维库溴铵组(SV组)及七氟烷阿曲库铵组(SA组)分别吸入1.3 MAC的七氟烷及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丙泊酚罗库溴铵组(CR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组(CV组)及丙泊酚阿曲库铵组(CA组)以丙泊酚6 mg·kg-1·h
延迟预处理是一个涉及多种应激-反应基凶表达,并最终导致心肌保护蛋白合成的复杂过程.除缺血之外,热刺激、锻炼和细胞因子等亦可触发相同的信号转导过程.更蘑要的是,许多药物,如NO供体、A1受体激动剂、内毒素衍生物和阿片受体激动剂等均可诱导出类似于缺血预处理的延迟预处理效应.这说明这种内源性调节反应可用于治疗目的 .现就延迟预处理效应的触发环节、信号转导系统和介导凶素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