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原因,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从作业的类型、作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业 设计
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做作业能够有效巩固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给学生的学习以明确的方向指引,更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状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是,中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
1.收作业难。老师每天为收作业疲于奔命,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交作业:不会做、忘记了、不见了等。
2.作业质量低。交上来的作业除少部分是自己独立完成外,有马虎应付的,有抄袭的。对于老师来说,不论是收作业还是改作业,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痛苦的事情。
3.抄抄写写积累型的作业质量好于理解运用型的作业。
(二)原因分析。
1.来自学生方面。我校地处珠三角,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没用,不读书也照样赚大钱,对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业便是一种负担。
2.来自老师方面。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根基。透视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现状,大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作业设计却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有些教师作业设计盲目、随意。另有一些教师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铺天盖地的试卷,陷入题海,结果是大海捞针,时间付出了,收效甚微,最严重的是由此而导致学生马虎应付,或干脆抄作业,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情绪。
3.来自家长方面。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督促力度不够,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晚修时的作业一般能收齐,而且作业质量较高,而没有晚修或周末,作业不但质量低,而且很难收齐。
二、作业的类型
(一)预习型。
学习新课前,对该课的字、词、句、篇的预先学习,或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等等,都可以设计成预习型作业,这种作业除了可以为教师上课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巩固型。
是对文本涉及的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三)运用型。
运用文本学过的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四)积累型。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通过这一类型的作业,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如字词、背诵、读书笔记等。
三、作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确定作业的难易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体现出一定的梯度,作业设计具有弹性,可设计必做与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个实际情况要考虑,就是学生大概能有多少时间做语文作业,从而确定作业量,若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完成起来有困难的,表明量多了。太难太多的作业,不但起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起到负作用,令大部分学生马虎应付,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情绪。适当时候可以借鉴魏书生先生的定量作业[1],所谓定量作业就是字数确定,内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须写够500字。这500字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根据语文总体知识和整册教材分析,将知识分类排队,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再排一排队,稍加努力就能会的排在最前面。每天作业就写这些稍加努力就能写会的内容。写会了,再写后面的。这样敌人越打越少,学习兴趣就越来越高。
(二)要考慮教学目的。
依据教学目的确定作业内容,这样可以克服盲目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第一、二段的词句,作业可设计为整理第一、二段的重点词句,并翻译一、二段,这样可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若盲目地设计一个课外现代文文段,不但起不到巩固效果,反而会打断课堂内外的连贯性。
(三)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课堂效果好,作业就可以设计少些,甚至没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上课积极认真。若其中某一知识点效果不满意,在设计作业时可有意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如在进行说明文专题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语言准确性方面掌握的效果不理想,就结合相关文段设计了两道作业题:
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两个问题:
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三分之二,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
1.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有实测记录以来”能删掉吗?为什么?
通过这个作业,强化了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
四、其他因素
(一)作业要及时改、及时讲评。
作业要遵循“不评不做”的原则,学生通过作业把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而及时地改、讲评作业,也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改正错误。改、讲评作业拖拉,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积极性。
(二)处理好堂上作业与课外作业的关系。
一些需学生独立思考,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型作业,宜在堂上或教师能掌控的前提下完成,这样可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从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一些文段阅读,宜在堂上完成,即使不会做或做错了,也总比抄作业强,起码学生都看过文段,讲评起来有印象。而一些积累型作业则可以安排在课外,完成作业的时间可适当放宽松。如设计周末作业时,我要求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然后用150—200字概括鲁滨孙流落荒岛前的情节,周一就把作业布置下去,有些同学在做完其他作业后,就着手做这一作业,周末前就已完成,周末就轻松多了。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又不用担心下周一收不齐作业,一举两得。
(三)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
老师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应站在同一阵线上,发挥家长在家的督促作用,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业 设计
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做作业能够有效巩固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给学生的学习以明确的方向指引,更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状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是,中学语文作业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
1.收作业难。老师每天为收作业疲于奔命,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交作业:不会做、忘记了、不见了等。
2.作业质量低。交上来的作业除少部分是自己独立完成外,有马虎应付的,有抄袭的。对于老师来说,不论是收作业还是改作业,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痛苦的事情。
3.抄抄写写积累型的作业质量好于理解运用型的作业。
(二)原因分析。
1.来自学生方面。我校地处珠三角,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较发达的乡镇,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没用,不读书也照样赚大钱,对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业便是一种负担。
2.来自老师方面。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根基。透视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现状,大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作业设计却逐渐沦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有些教师作业设计盲目、随意。另有一些教师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铺天盖地的试卷,陷入题海,结果是大海捞针,时间付出了,收效甚微,最严重的是由此而导致学生马虎应付,或干脆抄作业,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情绪。
3.来自家长方面。一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督促力度不够,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晚修时的作业一般能收齐,而且作业质量较高,而没有晚修或周末,作业不但质量低,而且很难收齐。
二、作业的类型
(一)预习型。
学习新课前,对该课的字、词、句、篇的预先学习,或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思考,等等,都可以设计成预习型作业,这种作业除了可以为教师上课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巩固型。
是对文本涉及的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三)运用型。
运用文本学过的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四)积累型。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通过这一类型的作业,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如字词、背诵、读书笔记等。
三、作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确定作业的难易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体现出一定的梯度,作业设计具有弹性,可设计必做与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个实际情况要考虑,就是学生大概能有多少时间做语文作业,从而确定作业量,若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完成起来有困难的,表明量多了。太难太多的作业,不但起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起到负作用,令大部分学生马虎应付,对学习语文产生厌烦情绪。适当时候可以借鉴魏书生先生的定量作业[1],所谓定量作业就是字数确定,内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须写够500字。这500字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根据语文总体知识和整册教材分析,将知识分类排队,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再排一排队,稍加努力就能会的排在最前面。每天作业就写这些稍加努力就能写会的内容。写会了,再写后面的。这样敌人越打越少,学习兴趣就越来越高。
(二)要考慮教学目的。
依据教学目的确定作业内容,这样可以克服盲目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第一、二段的词句,作业可设计为整理第一、二段的重点词句,并翻译一、二段,这样可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若盲目地设计一个课外现代文文段,不但起不到巩固效果,反而会打断课堂内外的连贯性。
(三)课堂教学效果。
如果课堂效果好,作业就可以设计少些,甚至没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上课积极认真。若其中某一知识点效果不满意,在设计作业时可有意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如在进行说明文专题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语言准确性方面掌握的效果不理想,就结合相关文段设计了两道作业题:
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两个问题:
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三分之二,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
1.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有实测记录以来”能删掉吗?为什么?
通过这个作业,强化了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
四、其他因素
(一)作业要及时改、及时讲评。
作业要遵循“不评不做”的原则,学生通过作业把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而及时地改、讲评作业,也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改正错误。改、讲评作业拖拉,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学生积极性。
(二)处理好堂上作业与课外作业的关系。
一些需学生独立思考,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型作业,宜在堂上或教师能掌控的前提下完成,这样可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从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一些文段阅读,宜在堂上完成,即使不会做或做错了,也总比抄作业强,起码学生都看过文段,讲评起来有印象。而一些积累型作业则可以安排在课外,完成作业的时间可适当放宽松。如设计周末作业时,我要求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然后用150—200字概括鲁滨孙流落荒岛前的情节,周一就把作业布置下去,有些同学在做完其他作业后,就着手做这一作业,周末前就已完成,周末就轻松多了。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又不用担心下周一收不齐作业,一举两得。
(三)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
老师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应站在同一阵线上,发挥家长在家的督促作用,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