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面向新课程,什么样的数学教师才是合格的呢?笔者有以下一些认识和见解.
一、教师应转变思想,接受并具备全新的新课程所赋予
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开放式的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来.
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比获取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比获取数学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二、教师需要精湛的专业素养,应积极进行知识结构
的更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数学领域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才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或不确定性,为此教师必须具有驾驭动态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
在新课程中,数学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能否建立起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师教育的现实绩效.
新课程改革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拓展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空间,这给从事着前无古人的教育“革命”中的教师带来不可避免的困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适应新课改的教育信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来应对新课程内容
的多样性
新的高中课程,具有多样的选择性,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作出努力.
数学教师应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课堂研讨的参与者,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四、改进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创新实践
能力
数学开放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和数学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新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立足学生现实基础,放眼未来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走出学校后仍具备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仍具备强烈的学习欲望.
2.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努力向教材外拓宽,寻找并接受有益信息,拓宽视野,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不畏师唯师,要善于形成自己的见解,最终拥有数学的创造能力.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师应及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与数学新课程改革共生长,同发展.
、
面向新课程,什么样的数学教师才是合格的呢?笔者有以下一些认识和见解.
一、教师应转变思想,接受并具备全新的新课程所赋予
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开放式的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来.
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比获取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比获取数学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二、教师需要精湛的专业素养,应积极进行知识结构
的更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专业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数学领域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学习,才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形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教学过程充满了变数或不确定性,为此教师必须具有驾驭动态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
在新课程中,数学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能否建立起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师教育的现实绩效.
新课程改革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拓展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空间,这给从事着前无古人的教育“革命”中的教师带来不可避免的困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适应新课改的教育信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来应对新课程内容
的多样性
新的高中课程,具有多样的选择性,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作出努力.
数学教师应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课堂研讨的参与者,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四、改进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创新实践
能力
数学开放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育热点和数学教学新趋势,这种教学新模式着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立足学生现实基础,放眼未来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走出学校后仍具备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仍具备强烈的学习欲望.
2.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努力向教材外拓宽,寻找并接受有益信息,拓宽视野,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质疑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不畏师唯师,要善于形成自己的见解,最终拥有数学的创造能力.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教师应及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与数学新课程改革共生长,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