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伦理·身份——朱利安·巴恩斯《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后现代鹦鹉意象

来源 :外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楼拜的鹦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成名之作。鹦鹉意象在从古至今、从东到西的多个经典文本中都有其表达,主要涉及“人类语言”“性的不可靠”“自我的身份”等命题。巴恩斯将上述有关鹦鹉的命题纳入该小说,探寻作家和语言、小说真实和历史虚构的互动关系,审视当代语境中的两性伦理和个体身份,展现后现代叙事的模糊性和颠覆性,在继承此前文学文化史中鹦鹉意象的基础上,从长远意义上将该小说纳入文学传统。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网络调研梳理国内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现状。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主要包含以馆藏、空间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种模式,分别为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建设、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建设、以其他机构或个人收藏者为主体的建设。影响图书馆开展红色文献建设的因素包括建设主体、图书馆定位、图书馆目的、图书馆管理、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存在不系统、缺乏理论研究指导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与推广路径。
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图书馆共读服务模型,由共读目标、服务主体、共读主体、共读内容、共读过程、共读环境与资源等6个要素构成。借助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图书馆共读服务典型实践活动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同层次群体共读和多层次群体共读、全程共读和非全程共读、读者参与指导式共读和专家定期指导共读、单一书本共读和“书本+”共读、网络共读、现场共读以及“O2O”共读,归纳出各类型共读服务的特点,总结我国图书馆共读服务的经验与问题,从6个要素视角提出图书馆共读服务的优化路径。
语言相对论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转向至新沃尔夫假说之后,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讨论重新焕发了活力。社会实践理论的3个核心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有助于论证新沃尔夫假说的合理性。引入场域概念就是引入语言对思维施加影响力的场所,把语言放到特定的空间中去理解;引入资本概念就是把语言当作一种可争夺的资源,掌握主流语言资本的说话者往往具备更强的表现力与竞争力;引入惯习概念就是把惯习作为语言使用方式的时间基础,发挥语言背后所属文化的作用,承认说话者学习语言时积累的经验会影响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