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力:演讲词教学的核心要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一、历史的声音
  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会是永恒的;有一些声音,虽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在15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伟人頒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称:“一切被蓄为奴的人应获得自由,并永享自由。”一百多年来,它一直激励着今天为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而奋斗着的正义的人们。在1963年8月28日,一位名叫马丁·路德·金的美国黑人领袖发表了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这是马丁·路德·金发自心底真诚的呼喊,也是20世纪人类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它犹如一道划过漫漫长夜的闪电,穿过半个世纪的时光,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悲悯情怀和伟大精神。今天借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马丁·路德·金,走进他伟大的梦想。
  师 请同学们思考,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
  生 梦想
  师 全文中抒写“梦想”是从哪一节开始的呢?
  生 从第18节开始。
  师 好的,这些抒写“梦想”的部分不到全文的1/2,那么文章第1~17节有何作用?换句话说,前文没有正面抒写“梦想”,但能为整篇讲稿起到什么作用?
  生 铺垫。
  师 做什么铺垫呢?
  生 情感上的,做了感情上的蓄势。
  师 说得对。我们知道,演讲的生命在于情感。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在情感上很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的这场演讲吸引了25万人。正因为有了前文17节的情感蓄势,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抒发不至于空洞说教。
  二、品味演讲词的感染力


  师 我想请一位同学先来朗读课文第三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小节写了哪些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饱含悲苦之情朗读。]
  师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悲痛?
  生 因为作者好像写得很悲痛。他说“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师 你能简单归纳下“黑人悲惨的事实”吗?
  生 黑人物质上贫苦,精神上受歧视,他们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
  师 这种悲惨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 我觉得“骇人听闻”写出了黑人的现状,让人感到很吃惊。
  师 对,还有“枷锁”“孤岛”“萎缩”这些词也很有震撼力。老师想让大家再看一些当时黑人遭受非人待遇的图片。(出示相关的图片)从18世纪到20世纪,自由与平等对黑人而言简直是一种奢侈。黑人们一方面默默忍受着方方面面的侮辱迫害,忍受着种族歧视的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他们又热切地渴望自由平等终归会到来。
  师 那么,这一节中包含的感情仅仅是悲苦吗?
  生 还有愤怒。
  师 为什么?
  生 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历史相比,黑人一百年后的命运没有改变。
  师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反复出现,形成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 强调吧,增添了讲演的气势,突出了黑人的痛不欲生。
  师 好,大家带着悲痛、激愤的心情再把这一节朗读一下,几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既要一气呵成,又要比前面语调有所抬升。
  [学生重读课文第三小节。]
  师 我们来看第6节,这一段中反复出现了一组词语。“现在是……现在决非……现在是……现在是从……现在是向……现在是把……”,作者为什么要强调“现在”?
  生 因为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
  生 因为现在这场示威游行是改变美国黑人命运的时刻。
  师 仅仅是改变黑人的命运吗?
  生 还包括国家。
  师 对。使用了这组排比句式,就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阴暗深谷”走向“光明大道”,是把“流沙”改为“磐石”,这样演讲就增加了这次游行正义的分量。
  师 这段演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 真诚、急切。
  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为了增加演讲中的情感,作者特别喜欢运用一种手法?
  生 反复。
  生 排比。
  师 对,体现在下文中哪些小节?
  生 第11至15节。
  师 这里连用四个“我们决不会满足”,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 愤怒。
  师 连用四个“不满足”,在内容上不会重复吗?
  生 我认为不会重复,因为它们讲的角度不一样。
  师 请你详细分析一下。
  生 他先是从基本的生存权谈起,讲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然后讲生活中旅居的权利和生活范围不受限制,最后是讲政治上的权利。
  师 为什么最后才讲政治上的权利?
  生 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因为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从生存权到生活权再到政治上的权利,有层层深入的味道。
  师 你说得很好。先争取最简单的、最急需的,这样听众才能感同身受,这也体现了讲演的鼓动性。
  师 我们再来朗读“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一句。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长短句式的变换。长句重在叙述,语势平缓;短句长于抒情,语气强烈。
  [学生以愤怒之情朗读第11~15节,师生交流评价。]
  师 我们来简要小结一下刚才分析的三个部分,它的情感比较激进与热烈,包括痛苦的、急切的、愤怒的,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不同的语调语速,痛苦时要低层缓慢,急切时要语速加快,愤怒时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师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前18小节中,剩下的语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从中能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 第8和第9节,它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缓慢的,感情是冷静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师 文段中有哪些词句能体现作者的这种理智或者克制?
  生 “不要”“不能”。
  师 这是制止的语气,对吧?两处“不要”和三处“不能”等话语,让人明白,马丁·路德·金倡导的黑人自由运动不是为了消灭白人,不是在以暴制暴,以恶抗恶。
  生 马丁·路德·金是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倡导者,所以他主张黑人斗争时必须要团结白人兄弟,要消除肤色界别、种族歧视。
  师 第18节中马丁·路德·金为什么强调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生 为了美国的安全,为了美国的民主,为了美国的自由,为了美国的发展。
  师 马丁·路德·金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视全美国人为同一个民族,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更显示出他博大的心胸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生 马丁·路德·金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他说“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这也是他倡导非暴力抵抗的精神支柱之一,他特别能忍受。
  师 你研究得很深入,哪个地方可见出他高尚的忍耐精神呢?
  生 第16~17节“我们不要在绝望的深谷中流泪”包含了他坚忍的精神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是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这种激情并没有使全文结构有丝毫的紊乱。围绕黑人要争取民主平等这一中心,他从美国伟大的历史到百年后令人愤怒的现实,从黑人生活现状的悲苦到需要政府兑现诺言的急切,从斗争需要理智、坚忍的精神到高度张扬伟大的爱国情怀。演讲情感线索清晰,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我们在朗读时也要体会到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辞中隐含着情感上的抑扬顿挫:扬的是这种悲苦、急切、愤怒之情,抑的是他诠释的爱国情怀、斗争策略的理智、斗争精神的坚忍。扬的是情,抑的是理。因此,这样的情理交融犹如一道翻滚不息的海浪在敲击着听者的心胸,时时地激起他们的共鸣,真正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演讲魅力。
  [在具体教学形成如图1所示的板书。]
  三、再次收获感动
  [师生共读第18~34节,再次感受演讲的激情与气势。]
  师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梦想的内容。
  生 人人平等、自由正义、消除歧视、和谐共处。
  生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自由。
  师 这些“梦想”次序可以打乱吗?
  生 不能。从国家到家庭,从抽象到具体。它们依次推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师 第27节中“转化为歌颂手足情深的优美交响乐章”有何深刻含义?
  生 用交响乐章作比喻,恰当地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出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一位饱经患难的黑人,依然能够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言辞,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其博大的心胸与伟大的爱国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伟人魅力,再次收获感动。]
  生 伟人的魅力在于正义的声音、爱国的情怀、不屈的精神、自由的信念。
  师 请大家讨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或作文)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这篇演讲在情感上或语言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生通过讨论形成如图2所示的板书。]
  师 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美国法定的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风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1968年4月4日,39岁的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如果我们要给他树一座纪念碑,你认为应该写一句或一段什么样的碑文最合适?请写一句或一段文字并阐释理由。
  ……
  【教学思考】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极富思想意义和感染力的演讲词。我们知道,演讲词的魅力在于其内容上深刻性和形式上的感染性。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一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的情感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美国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抨击,又有对将来自由美好愿景的深情渴望;既有对黑人投身自由平等战斗的热情号召,又有对倡导非暴力抵抗运动的理智冷静。与教材相应专题“英名与事业”中的另一篇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相比,两者在表现方式上有许多相似点,但《我有一个梦想》情感魅力更突出,时代色彩更为鲜明,也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思想,很能为当代中学生所接受,那饱满激情、张扬生命色彩的演讲语言也能激起当今学子的共鸣。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隔阂,学生并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极少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与政治文化,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缺乏深入的感受,所以也难以理解作者所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伟大情感和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定信念。而这些因素正是理解这场伟大演讲意义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作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工作,如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语感,点拨突破,移情共鸣。
  “批文入情、知人论世”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优秀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浸润了专属个人的情怀。恰当的文本解读,就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形成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它引导读者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因此,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力求避免教学目标过大、过空、过虚的弊端,力求消除在教材解读中面面俱到、主题不明的缺憾,做到“毕其功于一役”,以小见大,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核心,直击作品内核,直面作家丰富而深邃的情怀。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把《我有一個梦想》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把握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演讲词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学习马丁·路德·金为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感受其朴素的悲悯情怀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激发树立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远大志向。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讲,以上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情感”为切入点,体会演讲词的感染力,即披文入情,以“感染力”为教学核心,深刻领悟演讲词“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高超表现技巧。《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以我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互交流、撞击,形成共鸣”(钱理群语)。教师不能一味以自己的诵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体验替代学生个性化的品悟,应尊重、鼓励学生情感领悟中的精彩生成。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游泰山》组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比较,以及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细读可知: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述的神仙世界,充满了神秘奇幻绚烂的壮美格调,是李白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是李白所心念神往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权贵作威作福的自由的世界。  关键词:文本解读;《游泰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是一篇经典。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有着重大的分歧。比如
期刊
摘 要:审慎、真诚是思辨的态度,清楚、明白是思辨的要求。这是思辨作为一种习惯应有的行为准则,也即思辨性写作的基本追求——慎思而明辨。思辨性写作要审慎地确立观点,思辨的前提是进行概念界定,并且要考虑观点确立的多种条件;而明辨需要学点分类讨论,并树立提纲意识。  关键词:思辨性写作,慎思,明辨  一、思辨是一种习惯  近年来,关于思辨性写作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及测试评价日益丰富与完善。思辨性写作已成为
期刊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现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能源结构煤炭的占比最大。山西作为全国性煤炭资源大省,煤炭、焦炭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GDP总量逐年攀升的同时,省内环境日益恶化。笔者以山西省A焦化厂为个案,基于其发展历程研究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和媒体三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环境治理不同阶段,主体间关系呈现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主体间利益嵌套阶段,时间为企业建厂至十八大召开前(2003-2012)。在该阶段,社会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中央政府鲜少发
摘 要:“有效背诵”的内涵是,通过对背诵节奏的微调,激活僵化的思维,寻求新的目标点和突破口,从而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享受主动求知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熟读:理清文章思路”“试背:与自己对话”“默写:找出理解和思维的薄弱点”这一操作模式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背诵;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我们常说背诵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放眼望去,背诵的知识田野一片狼藉:25分钟的早读课,两段《
期刊
摘 要: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以一“独”字开头,其中意味,颇费猜详:从“独”字沿波讨源,可以解开此词在写作时间上的谜团,即“一九二六年”说有其合理性;从“独”字披文入情,有助于揣摩《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情感肌理,为解读此词提供一个贯穿全篇的切入角度。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伟人形象;写作时间;情感肌理  《沁园春·长沙》以一“独”字开头,稍有语感的读者都会有点疑问。毛主席的词一向雄健
期刊
编者按:在编辑部近期收到的有关写作教学的众多投稿中,涉及“元写作”“微写作”“写作虹吸效应”等内容的文章颇有新意。王荣生先生曾撰文指出“我国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一论断,写作在教学实践层面的弱势与其在语文教学中该有的重要地位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所以,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尚需更多的努力。有鉴于此,本期以“写作教学新思维”为专题刊发这些研究角度新颖的论文,供读者参考。 
期刊
摘 要:散文教学主要通过细读文本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言说方式,来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察作者的所感所思。教师备课要研读文本个性,聚焦核心问题。散文课堂教学要整体聚焦,有所取舍,局部聚焦,搭建支架,这样方能充分体察作者情感,走进作者心灵。  关键词:散文教学;文本个性;核心问题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最主要文本,几乎占了所有课文的近二分之一,但是散文解读理论却远不如小说或诗歌等文类那么丰富,这就造
期刊
摘 要:《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叙述的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当前的学生是有隔阂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用“疑”的姿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咀嚼和玩味,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问题。  关键词:文本细读;教学内容;问题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林海音年少时期的经历为原型,时间大概是20世纪30年代,细想来看,这篇文章就如同发了黄的老照片,其叙述的主人公的成
期刊
摘 要:散文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情感意蕴的慢慢浸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语言文字的奥秘来体悟散文语言的独特魅力,比较阅读、角色换位、还原解读等是散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散文教学;比较阅读;角色换位;还原解读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被称为具有强烈感情的“文学小精灵”。散文在教材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悟到,散文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离
期刊
摘 要:初中生因受其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限制,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在古诗词教学中设计各种猜读、求证活动,以帮助学生披文以入情。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动设计;猜读;求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初中生因受其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限制,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笔者任教的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尤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