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亲身经历军事院校十五年间的发展及变革,在本文中分析了军事院校信息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过程中,在机构设置及职能定位、部门名称及工作职责、人才建设及中心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及问题,结合新时期的军事变革,提出了信息管理中心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发展
200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详细记述了从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此后,许多军事院校将电教中心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2004年前后,网络管理中心又重新归属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教育技术中心在既有的电教媒体外,新增加了网络教学和校园网运营等内容。2009年前后,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改名为信息管理中心,这是军事院校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网络教学、顺应军事教育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给新一轮军事变革特别是院校改革提供了强力支撑。
历史的年轮马上步入2015年,我军军事院校教育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每所军事院校培养层次、经费投入、自身特点不尽相同,教育技术水平和信息管理中心发展境遇又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以部分军事院校为对象,对信息管理中心的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进而引发思考。
一、 机构设置及职能定位
在被调查的多所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中,信息管理中心部门的部门设置主要分为四种:
1.同时设置信息管理办公室行政机构(信息办)
目前,在国防大学、第二炮兵武汉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设置有团级以上编制的信息办,负责全校的信息化筹划、计划及实施工作。信息办与信息管理中心紧密联系,一般由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或者副主任兼任领导职务,有效履行教育技术管理和信息技术发展职责。信息办通过行政功能的发挥,向学校领导和机关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全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控与合理调配,建设统一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院校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有独立运营经费支持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部分军事院校中,虽然没有设立信息办这类信息管理行政机构,名义上归属教保部门管理,但有一定的行政建议权,并在财务部门设有较为独立的银行账户。信息管理中心每年对院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技术短板和教育技术需求进行筹劃,对于部分能够快速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在报请机关批准后可以迅速实施。
3.无独立运营经费支持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部分军事院校中,信息管理中心没有独立运营经费支持,它们在教保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于院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信息技术建设需求,一般由教保部门和信息管理中心联合提出建设方案,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4.信息管理中心部分职责被其他部门分担
在笔者了解的部分地方院校中,由于受到经费投入、人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管理中心原有的教育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相继“跳槽”至其他教学部门,人员数量大幅萎缩,甚至出现一人、一摄像机、一办公室的极端现象。
二、部门名称及工作职责
在我军现有的七十余所军事院校中,全部设置有教育技术部门。2009年前,教育技术部门的名称不尽相同,先后出现了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名称,其中,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最为普遍。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多数军事院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开始与网络管理中心合并,陆续采用信息管理中心这个名称。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同为院校教育的教学辅助部门,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上有共通之处,重组与整合可以增进传统业务和新兴技术的交流,有利于构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的军事院校教学平台,加快军事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媒体资源和新兴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还有极少数军事院校尽管没有实现合并,教育技术中心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并也没有局限于视听媒体教育为中心的传统电教工作,而是与时俱进地实现了向多媒体教学的转移,承担着全校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设、数字化音视频资源建设及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室运营管理、数字电视接入及日常管理、重大军事活动的媒体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三、人才建设及部门发展
从电教中心到教育技术中心,再到信息管理中心,多数军事院校还是将教育技术部门定位为单纯的技术业务部门和教学辅助单位,以教学服务为主要职能,这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部门的发展,进而影响人才的吸纳和保留,人才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信息管理中心向纵深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电教中心时代,电教工作被诟病为单纯的“三子”(做片子、放带子、修机子)服务工作,始终没有进入院校教育的主体,再加上部分电教工作者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电教中心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电教中心逐步成为行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收容所”,干部家属和领导子女的“避风港”,人员成分复杂,普遍学历不高,能力不强。
现在,随着院校教育的正规化和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管理中心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现有人员专业不对口、在位人员素质不达标、主管干部技术不了解等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管理是两门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对于信息管理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现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传统的电教中心发展而来,继承了大量了老电教人员,这部分人员多是从其他岗位上分流到教育技术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所学专业涉及军事、政治、后勤等学科,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电教技术上,习惯于“搞硬件”,不习惯“搞软件”,对于新兴的数字媒体、数字网络等技术比较生疏,再加上年龄、资历等因素,不能主动适应信息管理中心的技术要求。近几年军事院校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军地培养的技术人才,但是由于信息管理中心不是院校教学一线和科研前线,难以吸引顶尖科技人才的加入,种种因素导致信息管理中心技术实力整体偏弱。
信息管理中心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散地,是构建新型军事院校的的重要基础工程,是院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窗口,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发展状况更是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和正规化教学的晴雨表,因此,军事院校必须注重信息管理中心的人才配备和建设发展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发展
200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详细记述了从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此后,许多军事院校将电教中心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2004年前后,网络管理中心又重新归属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教育技术中心在既有的电教媒体外,新增加了网络教学和校园网运营等内容。2009年前后,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改名为信息管理中心,这是军事院校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网络教学、顺应军事教育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给新一轮军事变革特别是院校改革提供了强力支撑。
历史的年轮马上步入2015年,我军军事院校教育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每所军事院校培养层次、经费投入、自身特点不尽相同,教育技术水平和信息管理中心发展境遇又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以部分军事院校为对象,对信息管理中心的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进而引发思考。
一、 机构设置及职能定位
在被调查的多所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中,信息管理中心部门的部门设置主要分为四种:
1.同时设置信息管理办公室行政机构(信息办)
目前,在国防大学、第二炮兵武汉指挥学院等军事院校设置有团级以上编制的信息办,负责全校的信息化筹划、计划及实施工作。信息办与信息管理中心紧密联系,一般由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或者副主任兼任领导职务,有效履行教育技术管理和信息技术发展职责。信息办通过行政功能的发挥,向学校领导和机关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全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控与合理调配,建设统一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院校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有独立运营经费支持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部分军事院校中,虽然没有设立信息办这类信息管理行政机构,名义上归属教保部门管理,但有一定的行政建议权,并在财务部门设有较为独立的银行账户。信息管理中心每年对院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技术短板和教育技术需求进行筹劃,对于部分能够快速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在报请机关批准后可以迅速实施。
3.无独立运营经费支持的信息管理中心
在部分军事院校中,信息管理中心没有独立运营经费支持,它们在教保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于院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信息技术建设需求,一般由教保部门和信息管理中心联合提出建设方案,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4.信息管理中心部分职责被其他部门分担
在笔者了解的部分地方院校中,由于受到经费投入、人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管理中心原有的教育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相继“跳槽”至其他教学部门,人员数量大幅萎缩,甚至出现一人、一摄像机、一办公室的极端现象。
二、部门名称及工作职责
在我军现有的七十余所军事院校中,全部设置有教育技术部门。2009年前,教育技术部门的名称不尽相同,先后出现了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等名称,其中,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最为普遍。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多数军事院校的教育技术部门开始与网络管理中心合并,陆续采用信息管理中心这个名称。教育技术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同为院校教育的教学辅助部门,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上有共通之处,重组与整合可以增进传统业务和新兴技术的交流,有利于构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的军事院校教学平台,加快军事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媒体资源和新兴数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还有极少数军事院校尽管没有实现合并,教育技术中心实质性的工作职责并也没有局限于视听媒体教育为中心的传统电教工作,而是与时俱进地实现了向多媒体教学的转移,承担着全校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设、数字化音视频资源建设及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室运营管理、数字电视接入及日常管理、重大军事活动的媒体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三、人才建设及部门发展
从电教中心到教育技术中心,再到信息管理中心,多数军事院校还是将教育技术部门定位为单纯的技术业务部门和教学辅助单位,以教学服务为主要职能,这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部门的发展,进而影响人才的吸纳和保留,人才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信息管理中心向纵深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电教中心时代,电教工作被诟病为单纯的“三子”(做片子、放带子、修机子)服务工作,始终没有进入院校教育的主体,再加上部分电教工作者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电教中心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电教中心逐步成为行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收容所”,干部家属和领导子女的“避风港”,人员成分复杂,普遍学历不高,能力不强。
现在,随着院校教育的正规化和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管理中心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现有人员专业不对口、在位人员素质不达标、主管干部技术不了解等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管理是两门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对于信息管理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现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传统的电教中心发展而来,继承了大量了老电教人员,这部分人员多是从其他岗位上分流到教育技术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所学专业涉及军事、政治、后勤等学科,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电教技术上,习惯于“搞硬件”,不习惯“搞软件”,对于新兴的数字媒体、数字网络等技术比较生疏,再加上年龄、资历等因素,不能主动适应信息管理中心的技术要求。近几年军事院校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军地培养的技术人才,但是由于信息管理中心不是院校教学一线和科研前线,难以吸引顶尖科技人才的加入,种种因素导致信息管理中心技术实力整体偏弱。
信息管理中心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集散地,是构建新型军事院校的的重要基础工程,是院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窗口,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发展状况更是军事院校信息化建设和正规化教学的晴雨表,因此,军事院校必须注重信息管理中心的人才配备和建设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