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ia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加强学科渗透、文理交叉,依托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实习实训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 创新能力 工科院校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新工科是我国政府继“双一流”之后,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的、专项的和前瞻性的“国家行动计划”,它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以及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突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未来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紧迫需要,是应对复杂多变莫测未来的未雨绸缪(陆兴发,2018)。“新工科”建设将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及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吴涛等,2018)。因此,“新工科”建设是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指向与要求。笔者以为,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应以此为发展契机,突破原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和升级,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比肩同行,才能培养出具备“新素养”、“新视角”、“新能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互联网 等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史静等,2018)。
  2.构建实习实训教学平台,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在工程人才利用其工程思维对目标指向的工程实体进行整体筹划,并在其意识形态中形成工程虚体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中筹划的工程虚体转化为工程实体过程中工程人才表现出的设计、实施、调试、维护工程实体等方面的能力(吴涛等,2018)。根据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特征,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应该在现有大学培养计划中,强化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增长工程时间课程的时间,更注重于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龚晓嘉,2017)。
  李佳洋和范立南(2018)认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应强化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维度的工程实践环境,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实践课程。同时,转变思想,立足于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进行创新性修订,突出以工程教育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打造多维度的实践环境,突破校企藩篱,大力建设一批真正发挥作用、配套完善、机制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合理利用高校所在地企业的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建立实訓基地,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训实践的场所,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技能。龚晓嘉(2017)也提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院,建立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特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已经意识到实验室开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行实验室开放能够给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和探究平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树立,此外,还能够发挥出实验室更好的功能和作用(冯玉全,2018;李河山等,2018)。
  3.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加强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交叉与融合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因此,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教育。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研究员认为,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工科更加突显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特点(唐强和潘玲玲,2017)。文理渗透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引起了众多国家高教界的重视,尤其强调在理工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吴远,1996)。学校可以开设跨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要探索新型兼顾文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贯穿文理渗透的内容,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将工科课程与理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将文科课程与理科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唐强和潘玲玲,2017)。陈慧和陈敏(2017)也认为充分发挥基础学科支撑作用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工科教育的关键途径,要以学科为中心转为以学科为依托、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从以理论为中心转变到以实践为中心。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培养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是高校重要的历史使命(唐锋,2018)。家国情怀在工程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李德莹等,2018)。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unix系统安全问题中,文件系统的安全尤其重要.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部署,国有企业普遍推行了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并配备一名专职党委副书记主抓党建工作的治理模式。此举较好地解决了“两张皮”问题,有效确保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专职党委副书记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长期国企党建工作的实践,我认为要当好专职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必须在工作理念上重融合、工作方法上讲策略、个人形象上作
项目学习法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主要以对项目的探究为中心,并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生成能力,对学生的体验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将对祖国的明天产生重要的影响。行始于思,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会对他们行为产生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与之产生的规律也在发生着改变。而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对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基本说明以及应对举措做了一番探讨,希望会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现在,在育儿中对宝宝使用“暴力”的现象已经很少了,打骂宝宝的爸妈们也越来越少,但是另一种暴力形式——“冷暴力”却常常在我们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正悄悄对宝宝施加,甚至有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职工教育的根本。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其在职工教育中的渗透和发挥。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教育;措施;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从属于政治理论教学,能够将党的声音渗透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中,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职工能够在工作中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积极性。尤其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