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们的一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为什么连开口都不敢,都不好意思。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知识而知识,为高考而知识,学生所学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应用。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要让英语课堂氛围有“闷”转“活”,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了。
关键词:英语教学;“闷”;教学主体;教师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我们国家,除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别的地方(尤其是县,乡级)学生课后“说”英语的机会几乎没有,接触英语文化氛围的机会更少。大部分中学都没请外教,请了也是形同虚设。因此英语课堂这四十五分钟学生要把握机会,要充分敢说,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不该单方面“传道”,“授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则忽略了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甚至是全部时间霸占了,放在了“授业,传道”上了,而对“组织”“指导”的职能扮演的很少,因此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的气氛很“闷”。
二、“任务型教学”的压力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大学都有学“任务型”教学,因此在参加工作之后过多地重视词汇,单词,语法,内容英译的讲解。譬如一个课时,高中老师会因为有“任务型”教学,就会想在课堂上把这个词的多种解释,多种词性,接什么词,这个句型是否主从复合句,什么从句,有非谓语吗。讲完了这些,能有多少时间给学生讲呢?学生也只有一声不吭地,紧张的记着黑板笔记,课堂氛围自然就“闷”了。
三、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活动设计差,无新意
有的教师上课前没有系统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研究和整备,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就不讲。要考的就讲,不考的不讲,完全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有的完全是“依葫芦画瓢”,问题也不拓展,照课本上的读。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考虑不全面,本该5分钟的discussion缩为2分钟。本该用英语与学生交流的却用中文,问题设计质量低。一些老师所提的问题仅限于when/where/how/why等,而且设计的问题也不全面,这样学生就会索然无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就会缺乏创新,课堂气氛也变得“沉闷”。
四、 新教材设计的缺陷
现在的高中新课标(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词汇量比老教材多得多,词汇量和阅读量对学生要求的提高无形中减少了学生“speaking”的机会和时间,在教材的设计上,从板块的编辑安排上,新教材把listening and speaking放在了最后,而版面也减少了,有些老师讲到最后干脆把 “speaking”给略掉了。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语法具有超前性和难度。新教材容量大,教师备课量大,像定语从句,分词做定语(非谓语),倒装,虚拟语气等人教版教材中高二,三才出现的语法知识已出现在高一的新课标上。面对这些情况,如教师不解释,学生理解课文有障碍,稍作解释,学生仍是糊涂,详细解释,时间不够。新教材词汇的总特点为新,长,杂,多,包括带星号的每单元起码七,八十个词汇。所以教材这样设计很难找到时间来speaking,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要创造条件,提高修养,勤于课研,努力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把课堂教学设计得灵活多变,巧妙而有新意,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去除“闷”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ikanwang.net)
2. 《中国高等教育》
3. 《新课程》
关键词:英语教学;“闷”;教学主体;教师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我们国家,除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别的地方(尤其是县,乡级)学生课后“说”英语的机会几乎没有,接触英语文化氛围的机会更少。大部分中学都没请外教,请了也是形同虚设。因此英语课堂这四十五分钟学生要把握机会,要充分敢说,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不该单方面“传道”,“授业”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则忽略了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甚至是全部时间霸占了,放在了“授业,传道”上了,而对“组织”“指导”的职能扮演的很少,因此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的气氛很“闷”。
二、“任务型教学”的压力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大学都有学“任务型”教学,因此在参加工作之后过多地重视词汇,单词,语法,内容英译的讲解。譬如一个课时,高中老师会因为有“任务型”教学,就会想在课堂上把这个词的多种解释,多种词性,接什么词,这个句型是否主从复合句,什么从句,有非谓语吗。讲完了这些,能有多少时间给学生讲呢?学生也只有一声不吭地,紧张的记着黑板笔记,课堂氛围自然就“闷”了。
三、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活动设计差,无新意
有的教师上课前没有系统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研究和整备,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就不讲。要考的就讲,不考的不讲,完全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有的完全是“依葫芦画瓢”,问题也不拓展,照课本上的读。教师在设计问题上考虑不全面,本该5分钟的discussion缩为2分钟。本该用英语与学生交流的却用中文,问题设计质量低。一些老师所提的问题仅限于when/where/how/why等,而且设计的问题也不全面,这样学生就会索然无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就会缺乏创新,课堂气氛也变得“沉闷”。
四、 新教材设计的缺陷
现在的高中新课标(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词汇量比老教材多得多,词汇量和阅读量对学生要求的提高无形中减少了学生“speaking”的机会和时间,在教材的设计上,从板块的编辑安排上,新教材把listening and speaking放在了最后,而版面也减少了,有些老师讲到最后干脆把 “speaking”给略掉了。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语法具有超前性和难度。新教材容量大,教师备课量大,像定语从句,分词做定语(非谓语),倒装,虚拟语气等人教版教材中高二,三才出现的语法知识已出现在高一的新课标上。面对这些情况,如教师不解释,学生理解课文有障碍,稍作解释,学生仍是糊涂,详细解释,时间不够。新教材词汇的总特点为新,长,杂,多,包括带星号的每单元起码七,八十个词汇。所以教材这样设计很难找到时间来speaking,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要创造条件,提高修养,勤于课研,努力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把课堂教学设计得灵活多变,巧妙而有新意,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去除“闷”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ikanwang.net)
2. 《中国高等教育》
3.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