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季,女导演的春天?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戛纳当地时间5月26日晚,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电影节的一大亮点是,此次9人评委团里就有4位女评委,不过参赛的女导演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竞争金棕榈奖的候选导演中,唯一一位入围的女导演是执导《意大利城堡》的瓦莱丽亚·布诺妮-泰特琪 ,去年则没有女性导演入围该名单。其他几位女性导演也不过是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包括克莱尔·丹尼斯的《浑蛋》、瓦莱丽·高利诺的《蜜》、丽贝卡·兹罗托斯基的《大电站》,以及戛纳“常客”索菲亚·科波拉的《珠光宝气》。最后她们都铩羽而归。电影,仍是男人的战场,虽然他们也拍摄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譬如此次金棕榈奖得主是阿布戴·柯西胥的“女同”影片《阿黛尔的人生》。
  自电影诞生120年来,男性导演牢牢掌控着电影世界的话语权,无论是拍片数量和资源,还是电影奖项的设立与评比,天平永远向男性倾斜。女性导演要突出重围,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多的非议以及来自男性社会的抵触,就如许鞍华这样出名的香港导演,在拍片时也得要像个男人一样去工作。
  近几年来,女性导演开始有崛起之势,2010年凯瑟琳·毕格罗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同一年,索菲亚·科波拉凭《在某处》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此之前,印度导演米拉·奈尔用手提摄影机拍摄的《季风婚礼》,夺得200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凭《钢琴课》获得19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近些年来,不断传出女性导演的作品在四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新闻,女性导演正在积蓄力量。2011年至2013年,在华语电影圈,女性导演集体发力,徐静蕾、李玉、薛晓璐、赵薇等人拍摄的影片票房都已过亿,隐隐有打破男性导演“一统天下”的格局。
  中国电影“变天”
  “中国电影变天了”,这是腾讯娱乐近期一个专题的标题。确实,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发生了一轮巨变。自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10年是100亿元,2011年是130亿元,2012年是170亿元。2012年中国更是超越日本,成为北美之后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刚过去的5月也成为继2012年12月与2013年2月以后第三个单月票房成功达到20亿元的月份。
  纵观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先是2002年《英雄》横空出世,引领着第五代导演集体走上商业大片化时代,到2012年《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的票房不如人意,大片化时代似乎走到尽头;2005年以后,香港导演集体北上,合拍片时代来临,他们在复制第五代导演的古装大片模式时,也拍摄警匪、动作片,后来又瞄上了科幻片,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不得不回归中等投资规模的港片模式;第六代导演在经历最初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后,以宁浩为首的一部分导演开始介入市场,着力于不同的类型片,用不大的投资不断拉高第六代导演的票房新纪录;比第六代导演还要接地气的新锐导演们,颠覆大片玩法,用中小投资玩转更接地气的类型片,令电影市场类型片元素更加丰富。
  年轻导演以中小成本投资拍摄出了屡屡刷新票房纪录的电影,令曾经统领中国电影20年的第五代导演们几乎丢盔卸甲。2011年,滕华涛一部投资成本不到1000万的《失恋33天》,创下3.5亿元票房的奇迹,让不少人看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新模式。2012年年底,徐铮的处女作《泰囧》投资2800万,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12.6亿元的票房新纪录,更是让人惊呼巨变。随后,成龙的《十二生肖》票房突破8亿元,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票房也接近12亿元,让华语电影市场迅速升温。
  女导演齐发力
  今年上半年,薛晓璐和赵薇两位年轻的女导演刷新着华语电影的女导演票房纪录。《北京遇上西雅图》是薛晓璐的第二部作品,投资成本不过3000万,票房达到5.2亿元,薛晓璐遂成为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不过这个纪录保持了不到1个月,就被4月26日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称《致青春》)的导演赵薇给夺走,这部电影上映1个月,票房突破7亿元。赵薇借处女作成功跃升为新锐导演,实现个人成功转型。在薛晓璐和赵薇之前,徐静蕾2010年和2011年拍摄的《杜拉拉升职记》和《亲密敌人》票房均已过亿;另一位女导演李玉,去年拍摄的《二次曝光》票房也突破1亿元大关,并入围东京影展。
  除了上述几位最火爆的导演,这几年冒出的女导演还有杨采妮、蒋雯丽、唐丹、金依萌等人,引起广泛关注。唐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爱疯了》2011年5月在德国上映,获得欧洲主流院线的认可。香港演员杨采妮的处女作《圣诞玫瑰》在徐克、张之亮等电影大咖的护航下于今年5月24日上映,获得极好的口碑。
  在华语电影市场,这些并非全是科班出身的女导演们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在票房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绩?综合起来,因素有很多。赵薇、徐静蕾、杨采妮、蒋雯丽等人都是演而优则导,靠做演员积累起人气和人脉,拍电影时都有高人指点和相助。
  赵薇拍导演处女作《致青春》,有香港导演关锦鹏在一旁监制,有金牌编剧李樯操刀,再加上王菲献声主题曲,张亚东负责音乐,韩红、杨澜友情客串,赵又廷、韩庚等人气偶像主演……这个豪华阵容是赵薇多年打拼起来的强大人脉,让她的导演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徐静蕾凭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走红,2003年执导处女作《我和爸爸》,2004年执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姜文都有来相助;导演的第三部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由王朔为她量身定做;奠定徐静蕾商业片导演地位的《杜拉拉升职记》,也有导演张一白帮忙指点。杨采妮执导处女作《圣诞玫瑰》,“三王二后”的演员阵容不是一般导演可以请到的,何况还有“文张武徐”之称的徐克和张之亮等人护航,处女作甫一现身就引起广泛关注。蒋雯丽执导影片《我们天上见》,这背后她的丈夫、知名导演顾长卫应该出力不少。薛晓璐虽不是演员,但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编剧功底扎实,她执导《海洋天堂》和《北京遇上西雅图》时,香港安乐影业老板江志强都担任过监制,江志强曾监制《卧虎藏龙》、《英雄》、《色·戒》等影片,其人脉网络也不可小觑。   当然,她们的女性视角为影片提供了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审美情趣,在情感、家庭类题材上面,女性导演的处理更为细腻,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人心,因此她们的作品口碑都不俗。过去观众们很少看到女性导演的电影,是因为女性导演太少了。随着年轻女导演的崛起,胡玫、李少红等第五代女导演近年来都没有能够引起舆论关注的影片面世,她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女导演VS女观众
  早在1928年,著名影评人艾瑞丝·巴里就曾说过:“有一件事永远不会被忽视,电影院的存在是为了讨好女性。因为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中有3/4是女性。”这句断语在如今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女性观影人群的数量正逐渐递增。而且女性观众能影响和带动一个家庭对某部电影的观感,这个潜在的观众群也不容忽视。根据中国电影放映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3年前这个数据为25.7岁,更多的大学生和情侣走进了电影院。如今的年轻人不再关注那种宏大的命题,与当下生活紧密关联的都市类型片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共鸣。
  关于电影有没有性别一说,一直没有定律,但男女观众在挑选影片的口味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别。亚马逊旗下的IMDB电影数据库做过一项调查,让男女观众分别选出他们心目中排名前50的电影,结果显示,其中有27部电影被双方选中,但先后排名差距颇大,另外23部影片男女观众各有所爱。像女性观众会中意《天使爱美丽》、《杀死一只知更鸟》、《加勒比海盗》、《阳光小美女》、《绿野仙踪》、《钢琴家》、《音乐之声》等影片,它们或温情,或浪漫,或有漂亮的演员;而男性观众会更中意《低俗小说》、《拯救大兵瑞恩》、《发条橙》、《现代启示录》、《公民凯恩》、《七武士》、《阿拉伯的劳伦斯》等阳刚气质浓厚的影片。
  女性导演在选择电影题材时,不像男性导演那么宽泛,科幻、战争、武侠等类型片几乎鲜有女性导演涉足,凯瑟琳·毕格罗实属另类。随着女性主义的觉醒和崛起,她们大多关注的是当下女性自身的境况,包括家庭、婚姻、爱情、性、自我成长等,这种来自切身的体验投注在影片上,对女性观众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许鞍华是个很有人文关怀气息的女导演,温情而有张力,《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等影片,视角多投射在中老年妇女身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很少有人关注,但那些人确确实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张婉婷、张艾嘉等港台女导演,她们身上有浓烈的文艺气息,执导的影片也相应地烙上这种痕迹。金棕榈奖得主简·坎皮恩气质清冷,风格明显,她的作品以关心女性的成长为主,喜欢探讨中产阶级下层受压抑的女性的精神世界,但她又不像一般的女权主义者那样以男人为敌,一味只以打倒男权世界为快。屡屡挑动法国道德神经的女导演凯特琳·布蕾亚,靠出演情色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出名,她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来思考两性关系的导演,她的电影关注女性对自身性欲和性生活的理解。“男人在我的电影中只是道具。”这是她的经典名言。像《迷失东京》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西雅图夜未眠》导演诺拉·艾芙恩等女性导演,她们在编剧方面有极深造诣,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基础。
  男导演仍是绝对“主角”
  由于《北京遇上西雅图》和《致青春》票房走高,国内一些媒体都在议论,女性导演的春天已然来临。不过纵观全球主要的电影市场,作这种论调显得为时过早。根据美国著名的独立电影网站Fandor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女性在好莱坞导演中的比重从2010的7%和1998年的9%下降到5%;在纪录片导演中女性占比为35.5%,在故事片导演中女性占比只有16.9%;过去10年,只有41位女导演拍出了每年的100大票房电影,而男性导演的数量可以达到625位。
  在好莱坞有过导演经历的蕾妮·希勒-拉姆齐在文章中提到:“对女性来说,最难的事情并不是拍电影本身,而是要面对性别偏见、歧视以及性骚扰等问题。”英国记者、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基拉·科克伦2010年曾调查研究过为什么很多女导演不在好莱坞执导。她采访美国第一位导演协会女主席、独立电影制品人玛莎·库利奇时,对方说了一个故事:“没有一位女性可以在40岁之前有能耐拍一部故事片。我听人们说,对于一个女导演来说,她们想拍的片子都太大、太难。最糟糕的是当我的代理人介绍另一位女导演来面试,随后那家伙打电话过来说:‘永远不要叫那些我连XX的想法都没有的人来面试’。”
  这种性别歧视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女性导演很难拉到投资赞助。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曾获得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可以说是华语电影圈声望最高的女导演,但她在拍摄《桃姐》时却难以筹到资金,还是刘德华投资1000万元才得以开拍,而刘德华当时做好了亏损600万的心理准备。连许鞍华拍片都如此艰难,更遑论其他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的女性导演。
  在西方社会,电影仍是一个并不鼓励女性参与和主导的行业,尤其是在商业片领域。根据一项调查,在2010年美国前250部卖座影片中,女性导演只占7%,女编剧只占10%(83%的影片编剧没有女性参与),女性制片人占24%,女性编导占18%,女性摄影师仅占2%。这里每一项数据都不及1998年的标准。2009年是女性在电影制作领域有所突破的一年,英国有17%的影片的编剧、导演由女性担任。同时,在影响影片质量和口碑的电影评论领域,男性依然唱主角。根据美国妇女研究中心2007年在影视方面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撰写了约70%的电影评论,并且占据着77%的电影评论家角色,而女性电影评论家不同程度地遭遇性别歧视。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所突破。
  从独立电影起步
  曾经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男女导演比例是5:5,但最后在庆功宴上看到女导演的机会极少。在中国,北影导演系毕业的胡玫、彭小连、刘苗苗等女导演,与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等第五代导演是同窗,相比之下她们的电影之路走得极为艰难,拍摄电影作品机会少之又少,胡玫也是通过执导《雍正王朝》、《乔家大院》等电视剧才被广大观众熟知,而彭小莲、刘苗苗至今几乎不被人所知。在好莱坞,过去85年来,女导演被提名(包括获得)为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只有4次,意大利导演丽娜·维尔特米勒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提名的女性。
  为了摆脱困境,许多女性导演不得不另辟蹊径,从执导独立电影和纪录片入手,由此积累起名望、人脉和资源,曲折重返主流电影市场。像凯瑟琳·毕格罗的大部分电影虽然是通过大的电影公司来发行,但是其拍摄资金全都来自独立电影公司,以保持拍片的自由度和纯粹度。同是美国女导演的德布拉·格兰尼克,凭着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冬天的骨头》脱颖而出;中国导演李玉最初就是在央视做纪录片导演,而后才执导故事长片;印度导演米拉·奈尔以拍纪录片成名,她后来拍摄的剧情片《早安孟买》、《季风婚礼》等都带有纪录片式的手法和现实主义风格。
  据Fandor调查,作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从2002年至2012年共有23.9%的影片导演是女性,其中不少捧得故事片大奖和纪录片大奖,但只有4.4%的女性导演作品入围100大票房电影。口碑固然重要,可是电影最终要回归票房才能让广大观众所熟知。但在如今电影行业仍被男性主导的大环境下,女性导演要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他们没钱,没背景。  他们爱dota,爱帝吧,爱搬砖。  高富帅面前,他们只有羡慕的命,他们是矮穷挫,  鼓足勇气跟“女神”搭讪,只换来一句“呵呵”。  他们是屌丝。他们都爱李毅大帝。  2011年3月24日,前中国国家足球队前锋李毅退役;而在互联网上,屌丝这个词才刚刚蓓蕾初绽。李毅,屌丝,从字面上来看没有任何联系,但屌丝最初正是批量出现在百度贴吧李毅吧里,半年后,热词屌丝从这里出发,征服了所有中
成年人大概没有谁不知道杜蕾斯(Durex),可是绝少有人知道它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生产出来的。其实,每年1/3的杜蕾斯避孕套都出自曼谷市郊的工业园区。在那里,一群年轻的泰国妇女昼夜不停地工作着,这些女工的动作之敏捷熟练,就连30公里外的红灯区里的那些老鸨都会赞赏不已。她们手里攥着一把把避孕套,然后用手指挨个儿撑开,再把它套在阳具形状的轴上。被罩住的轴会旋转进一个电子测试器里,接受设备发出的1800伏特
名刊速读  《航空周刊》  中国台湾斥资37亿美元升级现役F-16战机  7月12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收到有关为中国台湾升级F-16战斗机的谅解备忘录。该公司将与台湾汉翔公司为台湾军方的145架F-16战斗机提供升级,总价37亿美元。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台双方还将有一笔更大的合同将在近期公开。  《现代舰船》  现代航母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项关键技术使航母在外观形态和内在性
亚伦·施瓦茨,这个并不为外界太过于熟知的人,最近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享年26岁。就在2013年1月11日的早上,他在家里上吊自杀。施瓦茨的死引起了美国媒体潮水般的报道,在互联网界更是引发了高度的关注。有人甚至形容,施瓦茨之死是人类社会的损失。而他父亲在葬礼上说,施瓦茨是被政府害死的。  2013年1月15日,美国芝加哥高地公园,寒风中很多人手拿蜡烛,从各地赶来,参加施瓦茨的葬礼。参加葬礼的支持者悲伤
在南海与中国强硬对峙后,越南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后遗症,尤其是旅游业的突然萧条。  在越南发生“5·13排华事件”后,除了立即疏散侨民,中国还将越南列为黄色旅游警告级别,于是往日热闹非凡的“中越边境游”完全停滞,“越南深度游”项目也全部受到严重影响。法新社甚至在2014年7月中旬的报道中写道:“前往越南的中国游客显著减少,河内三轮车夫的生意也大受影响。”  飞越19航班已取消14班  中国一直
在法国,从来没有一座建筑可以像巴黎圣母院这样受到世人瞩目和历史垂青,它曾见证了法国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近千年巴黎宗教和世俗生活的亲历者。今年3月23日,巴黎圣母院迎来了它的850岁生日,为此从去年12月12日至今年12月11日,圣母院将举行为期一年的庆典活动,也开始了其新一轮的翻修工程。  一座饱经沧桑的古老建筑,何以能够保存至今,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古迹?它又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历时18
主要面向都市科技青年的社交网站果壳网,最近选择了“从学院来,到民间去”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本有关大众心理学的书。  果壳在汇总科普文章方面下了功夫,尽管不是系统写成,仍然尽可能地按内容划分;“前言”写得很好,就科普心理学这一目的而言很是惊艳;不少文章符合科普的科学性,也深入浅出很有意思。不过,科学地普及科学可不是件容易事儿。  就像成功学泛滥,心灵鸡汤沸腾一样,“心理学”也不知道在某个诡异的时刻在书
何谓故乡?著名导演贾樟柯认为,“首先是人,故乡有陪伴你成长的一批人,这个非常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可算得上是个幸运儿。我的故乡有一所百年中学,从初中到高中,一大帮人一起长大。即便两两之间多年不见,无论在哪儿碰到皆如兄弟姐妹,顿觉往事如昨、青春重来。而较逢年过节那种常规意义上的同学聚会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大多数人,一直未曾放弃自身的精神成长,这也包括当年从初中开始养成的阅读习惯与音乐品位等等
如何成为长期霸占报纸头版的大人物?从身世来看,出身豪门固然好,如果不是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够努力,屌丝终有逆袭时。要论后天修行,饱读诗书只能算起步,满腹才华才叫入门,身居要职必不可少,若能时不时口吐莲花最好不过,哪怕只能吐个狗尾巴草也要保持出镜率。但这些对于骨灰级话题人物来说只是随身携带的技能而已,率性而为才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终极武器。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新人每天都在崭露头角,人们从来都不缺乏
今年是二战胜利的65周年,也是日本战败投降的65年。  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对挑起战争及犯下的战争罪行采取含糊暧昧的态度,不进行彻底的反省,一直得不到亚洲各被侵略国家的谅解,被指责为企图使军国主义复活。这一切,人们往往归咎于当时的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责他没有给天皇及天皇制度进行彻底的清算。  那么,他当时为什么这样做,究竟又做了些什么呢?    让天皇保持一位君主所应得的礼遇  麦克阿瑟对日军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