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林线变化的更新受限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林线位置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上升、无变化或下降等截然不同趋势,表明影响林线位置及动态的因子十分复杂,除了较普遍认为的低温调控机制外,还存在其它控制林线位置变化的机制。林线向上迁移开始于种子向林线以上的传播及幼苗在林线以上的定居,这些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均会影响林线的位移,因此研究更新过程及其限制因子对理解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从种子和幼苗两个关键阶段综述高山林线森林更新的研究进展。在种子阶段,夏季积温不足导致种子产量和活力下降,风速过低和浓密灌丛限制种子向林线以上传播,近地表的霜冻/水分胁迫和灌木释放的化感物质会阻碍种子在林线以上萌发。在幼苗阶段,除冬季低温外,生长季内较大的温度日振幅和偶然出现的冻害事件也是导致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低温环境下的强烈光照引起的低温光抑制会显著降低生长季的光合作用;土壤低温、由土壤温度昼夜变化引起的冻举事件、夏季土壤干旱可能会导致幼苗光合作用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积雪太浅会导致生长季早期幼苗水分供应的严重缺乏,但积雪太深会导致幼苗感染真菌的可能性增加;浓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植食动物的啃食也会降低林线以上的幼苗存活率。气候变暖对林线幼苗定居的影响复杂且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因子变化对林线更新各关键阶段的影响。未来气候变暖无疑会导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结束日推迟,这很可能会增加生长季期间尤其是早期的低温冻害事件,对高山林线树种幼苗的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找出定义生长季冻害事件的温度阈值,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增温背景下生长季早期冻害事件特征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开展野外模拟增温实验以深刻理解林线树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与生长季冻害事件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地区林线树种的繁殖策略研究,这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不同区域林线的形成机制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的动态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内支撑与竖钢筋、各层永久结构梁底、墙体相交处零星模板、外墙板相交处等产生冲突,故需要内支撑体系进行拆除。文章总结
为提高喷淋室热湿交换效率,对国内3种具有代表性的PX—I型、PY—I型和FD型喷嘴进行实验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3种喷嘴的流量与喷水压力、出口孔径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与仿LUwA
探讨了应用基准地价结合地价楼层分配系数和基准地价结合面积分摊系数两种测算综合用地价格的方法,同时给出了案例分析,并用剩余法对测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还探讨了实际评估过
'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和宜宾学院联合共建的省级研究平台。实验室立足四川省固态发酵资源,面向白酒产业、酱腌菜产业和发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氮磷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层和矿质土壤层真菌(F)、
以广州广电IPTV传输网络设计为思路,从IPTV对传输网络的要求入手,对建设基于IPTV业务的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规划、建设等作了探讨,特别对传输网络中要应用的RPR分组环、QoS、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AT用量为1g/L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