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导课“编写段落提纲”教学实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1.以《莫高窟》为例,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知道什么是段落提纲,学会如何编写提纲。
  2.学生实践运用:编写《莫高窟》《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3篇课文的段落提纲。
  3.结合实践过程,揣摩编写段落提纲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读了第五单元课文,知道这一单元是一组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谁来带我们回顾一下这单元课文的课题?
  师:(生读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莫高窟》。
  【板书课题】
  2.归纳《莫高窟》一文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首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小节,请大家思考,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生读)这小节主要写了莫高窟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这是告诉我们莫高窟在哪里,“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这是告诉我们莫高窟的大概样子。【板书:(1)地理位置和概貌】
  师:像这样把每部分意思归纳出来并且合并在一起,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叫“归纳合并法”。(PPT显示“归纳合并法”)
  师:那么2、3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2和3小节。
  生:第2小节写了莫高窟里的彩塑。
  师:彩塑有什么特点呢,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吗?
  生: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这句话就是这一小节的——?
  生:中心句。【板书:(2)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概括出了这小节的主要意思。(PPT出示:关注中心句)那么第3小节你能找到一句话来概括吗?
  生:“莫高窟里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这句话说了彩塑,又说了壁画,那这一小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生:壁画。
  师:能说这小节介绍了“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吗?
  生:不能,只能说这小节介绍了宏伟瑰丽的壁画。【板书:(3)壁画宏伟瑰丽。】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中心句的方法总结出2、3小节的主要内容,那么第4小节呢,也能找到中心句吗?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生读)这一小节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藏经洞有什么特点?
  生:面积不大。
  师:那么下面的文字都是围绕面积不大来写的吗?
  生:不是的。
  师:能说这句话是这小节的中心句吗?
  生:不能。这小节写了“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能把这句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吗?这句话就是说藏经洞里怎样?
  生:曾有很多文物。【板书:(4)藏经洞曾有文物很多】
  师:找不到中心句的时候,我们抓住关键的词句也可以概括出自然段的意思。(PPT出示:抓住关键词句)
  师:最后一小节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小节。
  生:这一小节是总结,写了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师:可以概括为介绍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板书:(5)艺术价值】
  3.根据每小节意思进行段落整合
  师: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你会分吗?
  生:第一部分为第一小节,第二部分为2-4小节,第三部分为第5小节。
  师: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呢?
  生:介绍了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彩塑和壁画属于艺术品,所以也可以概括为介绍了莫高窟里的艺术品和文物。【板书:(2-4)艺术品和文物】
  师:刚才有同学说最后一小节是总结课文,【板书:总】那么第一小节是什么?
  生:总领全文。【板书:总】
  师:中间第二部分就是什么?
  生:分。【板书:分】
  4.揭示段落提纲
  师:同学们,知道黑板上这些是什么吗?(出示课后习题4: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这就是《莫高窟》这篇课文的段落提纲。【板书:段落提纲】
  师:谁来看着黑板,向我们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段落提纲呢?
  生: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部分分写,介绍了莫高窟的艺术品和文物。
  师:等一等,第二部分看一看,可以分为几层?
  生: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第二层介绍了壁画,第三層介绍了藏经洞。第三部分,介绍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师:感谢这位同学,介绍得非常清楚明白。同学们,现在,你想自己试试编写段落提纲吗?(学生纷纷点头,跃跃欲试)
  二、学生练习编写段落提纲
  1.四人小组合作,编写段落提纲
  师:同学们,这单元还有两篇课文,请四人小组花30秒时间讨论一下,准备选择哪篇课文进行编写。选择好了,请组长到老师这里拿纸。
  师:(学生选择并拿到纸后)老师要对大家提个要求,四人小组编写一份段落提纲,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讨论,组长负责将通过讨论编写出来的段落提纲记录下来,并且上台汇报。
  2.交流第16课的段落提纲   师:首先我们交流一下第16课的段落提纲。请选择第16课的小组组长积极上台交流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生1组组长:我们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小节,写的是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部分是第2小节,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的姿态。第三部分是第3小节,写黄山松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为神奇,秀美。
  (师评价后,其他小组的代表积极举手,师请他们上台交流,投影展示他们编写的段落提纲。)
  生2组组长:我们编写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认为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第二层写陪客松陪同游人观赏风光;第三层写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生3组成员:我们小组还觉得作者在三大名松中,重点写了迎客松。
  生4组成员:作者先总写,第二部分是分写,第三部分是总结。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师:每个小组都编写得非常好,在我们的交流中,16课《黄山奇松》的段落提纲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清晰。掌声送给这些上台来交流的小组同学。
  3.交流第17课的段落提纲
  师:下面请选择第17课的小组组长上台交流。
  生5组组长:我们认为这篇课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小节,总写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第二部分是第2—7小节,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样子等,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4层:第一层为2—3小节,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第二层是第4小节,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第三层是第5小节,我们坐在谷底观赏黄果树瀑布;第四层是6—7小节,写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是第8小节,写的是作者沉醉了。
  师:刚才我在巡视时,看到你们分了6个部分,现在你们把中间的几个部分合在一起了。我想采访一下,为什么你们要进行合并呢?
  生5组组长:我们编写完以后,觉得太多了,所以把相关的合并在了一起。
  师:非常棒,部分不能太多,否则提纲就显得不清晰,这也是编写提纲的一个准则。你们善于发现并总结。
  (师评价后,其他小组的代表积极举手,交流并展示他们编写的段落提纲。)
  生6组组长:我们小组的提纲和他们的略有不同。我们认为第二部分为2—7小节,写的是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共分为6层,每一小节为一层。
  生5组组员:我们认为第2和3小节都是写瀑布的声音,所以把这两小节合并为一层,而第6小节和第7小节都是写作者来到谷底的感受,也可以把这两小节合并为一层,不需要每小节一层。
  师(问第6组的组长):你赞同他们的想法吗?
  生6组组长:赞同。
  三、感受编写段落提纲的作用
  1.从读者的角度探讨编写段落提纲的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给第五单元三篇课文编写了段落提纲,你觉得编写段落提纲有什么好处啊?
  生:可以让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可以帮助背诵
  生:可以知道课文的结构,还能知道作者重点写了什么。
  师:那你们知道《莫高窟》这篇课文,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呢?
  生:重点写了彩塑、壁画、藏经洞。
  师:对啊,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这几个地方作为重点部分写吗?
  生:因为这些最能反映出莫高窟的特色。
  师:对,这些景物景点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板书:代表性】
  2.从作者的角度探讨编写段落提纲的作用
  师:同学们,如果在写这些文章之前,作者就已经想好了段落提纲,你觉得又有什么好处?
  生1:这样写起来就不觉得难了。
  生2:这样写起来很快。
  生3:更有条有理了。
  生4:作者写的時候就清楚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可以一笔带过。
  3.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一篇文章相当于一座房子,那你们觉得段落提纲相当于房子的什么?
  生:相当于这座房子的结构示意图。
  师:对,就是这座房子的框架。【板书:框架】
  师:一篇好的文章,光有一个好的框架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血有肉才能丰满生动,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做到有血有肉呢?下节课我们具体学习课文的时候再重点感受。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面积”属于概念性知识,虽然在苏教版教材中没有准确定义“面积”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从“三重联系”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相关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的能力。本文以“认识面积”为例,从与本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联系三个层次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与现
【课例导读】  童话不仅属于语文,童话是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它应该具有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早在上个世纪初,周作人先生就对童话的起源、分类、解释、变迁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他在《童话略论》一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童话应用于教育,今世论者多称有益,顾所主张亦人人殊,今第本私意,以为童话有用于儿童教育者,约有三端:  (一)童话者,原人之文学,亦即儿童之文学,以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
摘要:江苏省泰州中学从学校教育哲学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学习体验”为切入点,数学学科率先突破,理科、文科、体育、艺术学习体验中心跟进,有序建设了一批课程基地。丰富的基地资源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学校向着高品质的方向不断前进提供动力。  关键词:学习体验;课程基地;体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在信息社会,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支撑下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技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媒介信息的报道者。但是媒介在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信息之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决定了他们在媒介信息的洪流中能否正确解读和判断各类媒介信息,去伪存真汲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  一、高中生媒介素养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为了正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2年年会代表们认为:面对体制改革的趋势,行政主管部门既要考虑政策的顺利执行又要充分考虑各类期刊的自身特点,切忌一刀切的做法;各刊物也应该完成从注重学术质量、社会效益向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变,以顺应改革的趋势,达成期刊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年会综述;学术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摘要:全球素养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风向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逐渐成为教育的一个重心,儿童电影哲学课与全球素养有着密切关联。本文从目标、内容、流程、策略等方面,证明儿童电影哲学课的实施,一贯以发展全球素养内核要义为根本目标。在实施的效果上,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全球素养。  关键词:全球素养;儿童电影;儿童哲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B-0039
摘要:奇瑞捷豹路虎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有效推进和深入开展让企业文化同步跟进,并与职校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文化嫁接;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6-0062-02  企业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文化代
摘要:金湖中专沈萍进行职教研究着眼地方经济特点,关注百姓生活,贴近学校专业群建设,心系学生发展,取得职业科研与职业教学双丰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教科研风格。  关键词:职教科研;地方经济;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41-03  沈萍,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淮安市电子电工专业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
摘要:当前中高职语文教学走向平庸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相对于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语文教学的绝对平庸化;二是与专业学科对比,相对平庸。从实践角度,中高职语文教学防范平庸,摆脱烦恼,战略层面上政策设计者和学校领导、教师要真正懂得语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战术层面,一线教师要围绕大纲教材,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實践形成语文学科品牌;“道”的层面,以“为学生终身发展铺就基础”为导向,想学生
摘要:在中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实施“五宜”,做到“四忌”。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繁杂为简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22-04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