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地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数学教学走向生活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教而教, 把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数学定理、公式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与作业,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数学教学欠缺了活力,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远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教育应当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结合,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并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封闭式的,而应通过生活来教育,通过教育来使学生学会生活。所以,为了不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变被动施教为主动受教,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势在必行。
  二、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
  1、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映是下滑了1米,我让同学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2、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解图形的轴对称问题时,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问学生会剪“囍”字吗,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轴对称的美,发现这些图形的变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讲一次函数问题时,我先出了这么个题: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10吨,每吨按0.8元收费,若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按1.5元收费。①王老师六月份用了8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②李老师六月份用了12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③陈老师六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1.0元,则陈老师六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再让学生拿来当月的水费单子,让学生思考水费的计算公式,当用水量超过多少时,水费的单价会提高,从而让学生得出水费的一般计算形式。这个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分段函数,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4、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这样一个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但也要考虑学生实际。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低频交变电磁疗法对脑梗死并发焦虑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后焦虑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服用多虑平片,每日150mg;磁疗组5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交变电磁疗法治疗
【摘要】就素质教育而言,课堂是其实施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核心,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开展并完成。因而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角度分析来看,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此就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进行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试验 创新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学习基础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优等生与学困生现象。以下,本文就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不良学习情绪特点以及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情绪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情绪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学困生 情绪  初中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表现是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情绪。如成绩优秀时的喜悦感,分数不理
【摘要】借助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历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  近几年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历史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获得了事半功倍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不太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概括、记忆能力、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呢?  一、概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