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吟诵“四部曲”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学强势回归,吟诵这一古老的读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上进行吟诵教学,首先,需要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介绍给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文和吟诵的兴趣;第二,要让学生了解吟诵规则,学会吟诵方法,具有运用普通话平调吟诵的能力,即能开口吟诵;第三,通过吟诵来品味、涵咏古诗文,从声韵的角度出发,结合字义、意象等方面深层次地全面地解读文本,真正领悟到古诗文的魅力;第四,通过吟诵教学让古诗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走入学生生活,达到细雨润物,陶冶情操的“诗教”作用。
  笔者通过在不同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进行吟诵教学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吟诵四步教学范式:“相识—相知—相恋—相融”。通过相识(识吟诵、增兴趣、愿开口)、相知(学吟法、晓格律、辨文体)、相恋(懂声韵、品诗文、悟真情)、相融(润心灵、入生活、传文化)四个环节,将吟诵课堂教学与创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相结合,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让学生通过吟诵这座桥梁,去学习中华优秀经典和传统文化,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诗化人生的效果。笔者就吟诵四步教学范式的具体阐述如下。
  一、相识
  对于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吟诵”可算是一个“新”名词,虽然吟诵是我国传承千年的读书方式,但是,由于近一百年来退出了教育界,体制内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朗诵一统天下,虽然这几年吟诵慢慢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就算少部分学生听说过吟诵,可是掌握的吟诵信息大多是片面的、感性的、零星的。所以,应该采用怎么的教学方式将吟诵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了解吟诵的概况,喜欢吟诵,愿意深入了解吟诵,然后通过声音、通过吟诵、通过感性的方式愿意亲近古诗文,是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通过介绍吟诵这种读书方式,要激发起学生对古诗文吟诵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吟诵的主动性。否则,如果仅仅从吟诵知识点介绍的角度去考虑,学生会认为古诗文的诵读有朗诵即可,没必要去学“一个已经过时了”的读书方式,而且学生对带有腔调旋律的读书方式会感到奇怪,不愿尝试,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学模式中“相识”环节的教学设计就非常重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在两课时(50分钟/课时)内,达到“识吟诵、增兴趣、愿开口”的教学目标。
  二、相知
  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开展吟诵教学的基础是学会吟诵,学生首先要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掌握吟诵方法,拥有会开口吟诵的能力,再通过吟诵来反复涵咏分析领悟古诗文之魅力。徐建顺教授认为,吟诵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低年级同学不需要讲吟诵学理,而初中以上可以讲一些规则。所以,笔者认为就职业院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而言,是完全可以掌握基本吟诵规则,具有掌握和运用普通话平调的吟诵能力。所以,在这个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是“学吟法、晓格律、辨文体”,具体而言,“学吟法”是要学会基本的吟诵规则: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实重长这六大基本规则,并能够运用这六大吟诵规则进行普通话平调吟诵;“晓格律”,掌握和吟诵规则有关的古诗文格律知识,如押韵、平仄等;“辨文体”,吟诵会因古诗文文体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吟诵规则,例如,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适用于近体诗,而不能用在古体诗的吟诵上,虚实重长是古文吟诵规则,所以,文体不同,吟法不同,学生要学会分辨古诗文文体,从而在吟诵古诗文时遵循相应的吟诵规则。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重在训练学生的吟诵能力,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普通话平调的吟诵。
  三、相恋
  吟诵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吟诵的读书方式、教学手段把古诗文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声音去反复涵咏、深入理解、切身感受古诗文,通过吟诵与古诗文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養分、滋润心灵、陶冶情操。
  所以,吟诵教学中,学会吟诵不是目的地,而是出发点,学“吟诵法”不是目标,而是起点。吟诵教学模式中的重点是“相恋”环节,懂声韵、品诗文、悟真情,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韵分析,体会古诗文声音的涵义,先从感性上整体感知古诗文的韵味、情感、涵义等,再结合古诗文字义、意象,全面深入地“品诗文”,并且“悟真情”,体会作者情感,通古人之情,真正让古诗文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古诗文能入情入心、滋润心灵。
  四、相融
  笔者在职业院校开展和推广吟诵教学,最终是想通过吟诵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古诗文来滋润学生心灵,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也是想通过吟诵古诗文来逐步恢复我国传统的“诗教”。所以,吟诵教学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更应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鉴于语文课堂的局限性,笔者在这个环节将吟诵教学通过“语文学习共同体”,即组建吟诵社团或者诗社的方式将吟诵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校园之中,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诗化人生的教学效果。
  通过建构“相识—相知—相恋—相融”的吟诵四步教学范式,可以在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系统、有效地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
其他文献
世界气象组织(WMO)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0年,IPCC发表的首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促使联合国大会作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UNFCC于1994年3月生效。1995年,IPCC发布的第二份评估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的通过铺平了道路。  IPCC的秘书处设在WMO日内瓦总部内。日前,笔者走访了IPCC
中国正处在气候变化问题争论的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这样的论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首先要行动起来。  但事实上,要说明的是:中国已经在行动了!6月初,中国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中国将采取的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制定有约束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高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尚低的发展中国家,也正
放松粮食领域的行政控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搞好对内开放,这是比争论外资进军粮食产业利弊与否更有意义的事情。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现在,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  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一些人士也在担忧,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
人们沉浸在惨胜“大鳄”后的庆幸之中,并未预料这场大战的后遗症竟如此之大。    在金庸的小说中,大侠们有各式武功高招。而10年前,当亚洲金融危机突然侵袭香港时,香港的“任大侠”以“七招”力拒国际大鳄,其过程紧张刺激,与《神雕侠侣》中杨过大战金轮法王不遑相让。  这位“任大侠”,就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局长任志刚,他在1998年发出的“任七招”,和后来由财政司司长提出的金融稳定政策“三十式”,最终虽险胜,
不管政府是否卷入、卷入多深,这种当代正常外交生活中罕见的“公子秘密外交”在非洲频繁出现,其中前殖民宗主国的黑手,是很难用外交辞令和辩解洗白的。    2008年10月6日,法国巴黎刑事法院开审一桩陈年旧案,即所谓“安哥拉门”事件,40多名被告涉嫌在上世纪90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非法向安哥拉倒卖走私自苏联和东欧的武器。  案件本身就已分量充足,而被告名单中的一连串大腕更让人瞠目结舌:雅克·阿塔里,前
历史发展常常以人类意想不到的方式展开。30年前,濒于崩溃边缘的中国社会,当权力和城市精英还在踌躇犹疑如何抉择之际,正是从农村、农民自身为求生存率先的奋力一搏,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彼时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然而,谁也未曾想到的是,今天在已经累积了巨大财富的中国社会中,农民的处境再次成为难以掩饰的伤痛。一系列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系
1979年4月,《读书》创刊。  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  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  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
奥运前戏    全中国没几个人会把“08奥运”只当成一桩体育赛事。谁要真这么想了,肯定会遭到周围人们的嗤笑。有人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奥运会是它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于是,全中国人也都憋足了劲儿,要让世界人民认识认识中国人民是怎么回事儿,要让全世界人民把咱中国人民的世界、咱们的梦想当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为了奥运会,8岁的海南女孩张惠敏跑了55天,从家乡一直跑到北
颁奖辞  如果说,9·21地震成就了台湾NGO联合抗震的社会主体意识和行动,那么,5·12地震为大陆NGO初次联合并形成可持續行动提供了重大的实践机遇。四川省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的建立和突出表现,展示了中国NGO走向成熟与理性的可能。    早在多年前与台湾NGO界的朋友们探索台湾NG0发展时,他们曾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台湾NG0发展的起点是八七解严,而真正进入快车道是9·21大地震之后。今年5月1
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一起城管执法人员被小商贩轧伤致死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小商贩崔英杰律师的辩护词也在网上广为传播。  今年发生的两起案例则更加引起人们对城管执法的质疑。  2007年2月,极少数城管收取保护费“窝案”事发。在海淀区塔院小区有一群“地头蛇”,他们和城管队员、小区物业经理、保安队长勾结在一起,用“城管抽查”的名义打击不交保护费的小商贩,一个地方大、位置好的摊位每月要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