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经济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正日益将空心化的潜在风险转化现实制约,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全国装备制造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为例,探索影响江苏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江苏装备制造业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江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06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也日趋重视。长三角的江苏区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发展速度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而江苏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产业空心化”问题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工业部门逐渐向国外转移并在国外完成大部分生产过程,致使留在国内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少,形成“外实内虚”的局面,也就是造成了经济结构的脱工业化和服务化(黄如良、黄家骅,2004)。江苏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韧性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已经转化为现实制约,极大的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本文以既有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围绕产业创新主线,剖析影响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主要因素,对于探索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产业空心化的本质
产业空心化是一种外部性现象,对外投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自身利益,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后,造成其所在国国内制造业生产下降、失业增加、进而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出现:(1)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2)制造业生产力下降、出口减少甚至导致贸易逆差、国际竞争力下降;(3)制造业失业率上升,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其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下跌;(4)国际投资净额大幅增加,资本流入国外,国内市场资本不足。其中(1)和(2)为产业空心化引发的结果,(3)和(4)为产业空心化的引发原因。
3 影响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因素分析
本文从影响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影响产业空心化的因素,其中从生产者角度影响产业发展的是从技术、投资和人力,从购买者角度影响产业发展是需求,因此,本文将从技术、投资、人力和需求四个角度选择影响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因素,具体影响因素的分解见下表,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因素对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3.1 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江苏乃至全国大都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也就决定了装备制造业对高新技术的利用情况。消化和吸收得越快,那么准备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就越快,发展的就越快,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可能性就越小。否则会出现技术更新慢,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逐渐出现产业萎缩的状态,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出现。
3.2 市场需求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江苏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普遍处于技术含量较低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区域内市场的需求,整体装备制造业生产商为了满足目前市场大量的低技术含量需求而增加生产,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一直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生产,忽略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长期内为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对高新技术需求较高的行业必然会选择去国外生产,这样普遍的行业现象导致了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加剧。
3.3 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发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也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但是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出现大量向国外转移的现象,装备制造业可能出现不断萎缩的局面,而新的产业发展较慢难以支撑经济的较快增长,而旧产业的主导力量已经衰退甚至进入停滞状态,这种情况有可能产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对外直接投资对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影响比较明显。
3.4 行业劳动生产率
江苏装备制造业普遍出现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的现状。江苏乃至全国长期在劳动力的低成本下运行,装备制造业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必须在成本上进行控制。面对技术需求较低的大量国内市场,装备制造业大都选择降低劳动的投入成本。大量科技素质较低的人才投入,大大的降低了行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是的整个装备制造业失去的创新的动力,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经济的新发展,从而出现逐渐萎靡的现象,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
综上分析,本文从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市场需求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劳动生产率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江苏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产业空心化给江苏装备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江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对策:一是要大力培养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不仅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还要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速度,同时要加快新旧技术的更新换代,要努力将新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向发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靠近。二是要提高投入人才的质量。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通力合作,给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加对具有国际项目背景的核心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吸引力,同时在某些重要领域,要大力加快专业型、技术型工人的培养,从而提高行业一线劳动生产效率,有效避免产业空心化的出现。三是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层次,企业应积极的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激励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精尖技术环节的市场需求。四是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要避免出现大家一拥而上跟风投资的乱象,不能盲目的对外投资,应充分考虑对外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要充分调研合作区的配套建设与整体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对本国投资项目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避免出现过度的不适当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行业测度研究——来自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5,(01):50-55.
[2]毕然,王英,刘琦.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形成机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学术年会,2014.
[3]王福君.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回流及对中国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63):7-13.
[4]郭勤.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5,(8):34-35.
[5]王章豹,孙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2):63-68.
[6]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2):72-81.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江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06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也日趋重视。长三角的江苏区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发展速度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而江苏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产业空心化”问题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工业部门逐渐向国外转移并在国外完成大部分生产过程,致使留在国内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少,形成“外实内虚”的局面,也就是造成了经济结构的脱工业化和服务化(黄如良、黄家骅,2004)。江苏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韧性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已经转化为现实制约,极大的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本文以既有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围绕产业创新主线,剖析影响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主要因素,对于探索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产业空心化的本质
产业空心化是一种外部性现象,对外投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自身利益,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后,造成其所在国国内制造业生产下降、失业增加、进而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出现:(1)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2)制造业生产力下降、出口减少甚至导致贸易逆差、国际竞争力下降;(3)制造业失业率上升,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其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下跌;(4)国际投资净额大幅增加,资本流入国外,国内市场资本不足。其中(1)和(2)为产业空心化引发的结果,(3)和(4)为产业空心化的引发原因。
3 影响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因素分析
本文从影响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影响产业空心化的因素,其中从生产者角度影响产业发展的是从技术、投资和人力,从购买者角度影响产业发展是需求,因此,本文将从技术、投资、人力和需求四个角度选择影响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因素,具体影响因素的分解见下表,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因素对江苏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3.1 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江苏乃至全国大都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也就决定了装备制造业对高新技术的利用情况。消化和吸收得越快,那么准备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就越快,发展的就越快,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可能性就越小。否则会出现技术更新慢,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逐渐出现产业萎缩的状态,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出现。
3.2 市场需求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江苏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普遍处于技术含量较低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区域内市场的需求,整体装备制造业生产商为了满足目前市场大量的低技术含量需求而增加生产,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一直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生产,忽略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长期内为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对高新技术需求较高的行业必然会选择去国外生产,这样普遍的行业现象导致了装备制造业空心化的加剧。
3.3 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发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也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但是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出现大量向国外转移的现象,装备制造业可能出现不断萎缩的局面,而新的产业发展较慢难以支撑经济的较快增长,而旧产业的主导力量已经衰退甚至进入停滞状态,这种情况有可能产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对外直接投资对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直接影响比较明显。
3.4 行业劳动生产率
江苏装备制造业普遍出现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的现状。江苏乃至全国长期在劳动力的低成本下运行,装备制造业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必须在成本上进行控制。面对技术需求较低的大量国内市场,装备制造业大都选择降低劳动的投入成本。大量科技素质较低的人才投入,大大的降低了行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是的整个装备制造业失去的创新的动力,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经济的新发展,从而出现逐渐萎靡的现象,最终导致产业空心化。
综上分析,本文从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速度、市场需求发展水平、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劳动生产率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江苏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空心化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产业空心化给江苏装备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江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对策:一是要大力培养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不仅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还要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和速度,同时要加快新旧技术的更新换代,要努力将新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向发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靠近。二是要提高投入人才的质量。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通力合作,给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增加对具有国际项目背景的核心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吸引力,同时在某些重要领域,要大力加快专业型、技术型工人的培养,从而提高行业一线劳动生产效率,有效避免产业空心化的出现。三是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层次,企业应积极的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激励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精尖技术环节的市场需求。四是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要避免出现大家一拥而上跟风投资的乱象,不能盲目的对外投资,应充分考虑对外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要充分调研合作区的配套建设与整体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对本国投资项目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避免出现过度的不适当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行业测度研究——来自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5,(01):50-55.
[2]毕然,王英,刘琦.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形成机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学术年会,2014.
[3]王福君.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回流及对中国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2,(63):7-13.
[4]郭勤.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5,(8):34-35.
[5]王章豹,孙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2):63-68.
[6]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2):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