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l1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价值需求。研究在分析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进行价值挖掘的必要性,进而结合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不同的价值类型,设计出了差异化的价值挖掘策略体系。研究最终目的是推动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外显化,使其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
  0 引言
  红色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新时期加強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明确指出要“让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要以弘扬红色精神、继承红色文化为核心,不断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性利用。
  陕甘片区是中宣部等四部委于2019年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之一,涉及陕西、甘肃、宁夏三个省份的9市51县,延安宝塔等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即处于该片区。该片区红色文化遗产具有分布集中、影响力强、价值突出等特点。但在实践中,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也面临价值挖掘不足、价值感知不充分等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研究拟契合新时期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需求,借助各种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遗产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将抽象的红色价值内涵和精神意义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有温度、有活力、形象可感、可触摸、可体验的红色文化内容产品,更容易让公众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故事和事件的情感追忆,唤醒公众的红色文化记忆,增进公众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和认可。
  1 相关文献综述
  红色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沃土之上,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及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渴望。①国内近年来围绕红色文化遗产价值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①红色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及当代意义②;②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价值阐释传播、价值挖掘方式的研究③;③结合某一具体红色文化遗产所在地展开价值保护实践调查以及价值挖掘策略的研究④等。
  新时期我国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加强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及价值挖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学者们开始将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价值视为弘扬红色文化的题中之义,要在新时期重新认识和考量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也产生了围绕陕甘片区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遗产价值保护的研究成果,如李新安⑤研究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并分析了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同时还有部分研究成果围绕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延安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彰显。⑥但是研究主要以宏观分析、定性研究为主,缺乏联系当前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促进红色文化遗产在内价值挖掘的研究。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红色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价值需求,应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价值传递,唤醒公众对其的认可和尊重,弘扬红色精神。现有文献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在新时期进行价值挖掘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研究整体较为零散,仅关注红色影像、红色记忆重建等层面,缺乏如何契合新时期对红色文化遗产的需求进行价值挖掘的系统研究。因此,本课题拟紧密契合当前弘扬红色文化时代背景,选取陕甘片区为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红色文化遗产价值挖掘的系统研究。
  2 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价值利用现状及价值挖掘的现实需求
  2.1 价值利用现状
  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涉及革命旧址、纪念设施、文物藏品、红色精神等物质及非物质形态,不一而足。然而从当前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价值利用现状来看,存在着种种问题:
  ①遗产本体保护不力。陕甘片区革命旧址分布广泛,但有相当部分的革命旧址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以延安地区为例,根据2018年12月发布的《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中的数据,延安市共认定革命旧址445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革命旧址并未列入国家或省、市级文保单位,这部分革命旧址面临的保护问题更为严峻。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宝塔区革命旧址共计195处,而其中有高达117处属于未定级,难以得到文物部门的有效保护(表1)。
  ②遗产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要将其隔离起来,而是要通过传承,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均能感受到红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均能从接触、认知、品读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中得到智慧,得到启迪。而在当前以文物保护为主体的保护模式下,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部分纪念地及革命遗迹,其物质形态普遍毁损严重,除专业的考古人士外,普通公众难以直观了解其内在的红色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对其的破坏更是难以遏制。
  ③周边环境维护差。陕甘片区红色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作为遗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遗产物质本体一起共同形成具有独特革命文化氛围的文化空间。但是近年来,受陕甘地区新农村建设、撤乡并村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在进行开发建设及规划时忽视了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维护,部分红色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呈现出破碎化、割裂化的倾向。尤其是处于城乡近郊的部分革命旧址,在各种现代化建筑快速崛起的同时,周边环境不协调化、破碎化的状况更为严重。
其他文献
摘 要:龙山石窟始凿于唐代,开凿至今已有1300余年,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随着石窟区环境的变迁,在自然和人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石窟所依附的地质和环境载体产生了变化,存在岩体松弛卸荷、位移、石刻造像风化剥落、水流冲刷、溶蚀酥碱、植物生化破坏等多种地质病害。这些病害严重威胁到龙山石窟造像的安全,2015—2017年对龙山石窟岩体进行了抢险加固保护,此次加固工程对保障石窟整体结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 要:古建筑文物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大都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侵袭、战争的摧毁、人为的破坏,它们的珍贵之处不仅体现为精美的外在形象,还体现为坚韧的建筑精神和深刻的历史痕迹。加强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可以使古建筑文物承载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弘扬。发展古建筑文物旅游,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丰富和提升了国民素质,同时传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
摘 要:文章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博物馆实地考察活动的价值,并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案例法提出解决的策略:围绕“大概念”设计博物馆实地考察活动。大概念作为一种高位的、核心的思想和概念,能够组织知识、促进迁移和培养高阶思维,避免博物馆实地考察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理解浅层化和认知低阶化,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实地考察;大概念  2007年,在奥地利维
摘 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博物馆,承担着向公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公众对博物馆娱乐功能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几档国宝类综艺节目引起社会良好反响,通过传播学视角分析博物馆娱乐功能的实践,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娱乐功能提出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娱乐功能;传播学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面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主
摘 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博物馆也随之发展。其中,数字博物馆建设备受关注。在此过程中,智慧博物馆逐渐成了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重点分析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技术挑战,并论述应用实践,旨在为将来智慧博物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发展趋势;技术挑战  近年来,博物馆相关新技术迅速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数字虚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博物馆、
摘 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自身的城市形象。然而城市之间差异性与地域独特性的消逝,使“千城一面”成为众多城市的难题。当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强烈,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博物馆则展现出了在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中国城市形象与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城市形象建构面临的困难,分析作为媒介的博物馆的传播模式与具体功能,探索博物馆在城市形象建构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并且已经把发展的重心都投放到精神文明层次上,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传播的重要核心,对于它的发展管理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已经十几年了,在此阶段无论是与其他各国文化间的交流还是对我国公民的人文素养提升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此而来的问题是博物馆开放以后管理工作和日后的发展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很
摘 要:近年来,互动展示技术已经全面推广、应用于博物馆日常展示的各项工作中。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技法相比,互动展示技术在互动代入性、知识传授性以及社会传播性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更高的水平和更大优势。鉴于此,文章针对新时期博物馆互动展示技术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创新化运用策略与路径展开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互动展示技术;青少年教育;创新运用策略  许多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