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以人为本、内外结合、宽严结合,创设浓浓的人文课堂;必须注重多元开放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引领学生打开更多的路径和窗口;必须注重产教结合,和现实深情拥抱,打造高职教育教学的多彩与绚丽。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多元互动;产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62-02
高职学校生源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升学等发展需求不同,单一的教学行走方式和单薄的管理体系,自然很难触发他们的兴趣、感悟与发现。窃以为,从人文视野出发,充分扩充高职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召唤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精神大厦”的建设,才能打造一片璀璨的高职教育新时空。
一、一种更为明确的界定——立德树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出发,明确了新时期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说到底,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充满浓浓人文生态的课堂,创设一个纯化品性、滋养心灵、锻造情感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行走方式”要变一变。
(一)一种“以人为本”理论支撑下的行走
教学或课程理念一变再变,却总撇不开“人”之所以作为“人”的框架和视域,正所谓“以人为本”。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易变时期,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的耐受度各不一样。面对这群活蹦乱跳的“易变体”,高职教师要做好准确“号脉”的充足准备。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理念。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世界高度关注和警觉,一定要对由于性别和性格差异所造成的基础差距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诊断,并进而制定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接近“本真教育”的发展“菜单”。
(二)一种“内与外相结合”的行走
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自卑而又自大、抑郁而又热情、焦虑而又“沉默”,情绪波动几乎成为部分学生的“常态”。鉴于此,对“外”而言,应多维度、多侧面地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电话、书信、网络……都可以“一显身手”,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并且充满浓浓的亲情与爱意。对“内”而言,应该和学生有“私谊”,应该“零距离”接触学生,多多关注那些处在“边缘”的学生,多多触摸学生心灵中那片最软弱最敏感的区域,拆掉心与心之间的樊篱和栅栏,用温暖、爱心、理解等酝酿出最适宜的教育“温度”。
(三)一种“规则与宽容相结合”的行走
所谓“规则”的一面,就是要以法治基础知识和法治意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所谓“宽容”的一面,主要体现在:1.在管理艺术上,反对单项关注强制,提倡“润物细无声”般的“和风细雨”;2.在师生关系上,确立起俯下身子交心换心的平等协作伙伴关系;3.在问题的处理
上,从“学生视觉”出发,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现实
生活。
不论是何种形式上的“行走”,师生间一定要敞开心灵,充分地打开自己。只有打开心门,关心彼此,才能将“正能量”传递给“陌生人”,“一旦关心和投入成为风气,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二、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多元互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师的单项灌输和机械传导很难触发他们的兴趣,或许,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也是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方式。可见,高职教师要把“学生”和“学”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手段和智慧,逐步摸索、归纳、生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不论什么方法,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的锻造、滋养和提升,都可大胆一试。
比如,就项目教学而言,师生在做好项目教学计划与准备后,进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阶段,应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自主构思。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收集信息,自主构思项目的诸多细节和环节,锻炼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适当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巡回和指导,洞悉项目的进展过程,从始到终把握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但教师并不包干,不越俎代庖,只是在学生真的需要帮助时给予点醒、启发与
激励。
第三,交流分享。小组成员就本组项目先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在分享中查漏补缺,同时在分享中品尝共同成长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第四,研讨拓展。师生针对项目作品,多角度、多层面拓展思路,在延伸和拓展中享受到更多,收获到更多,以此磨砺自己、锻造自己、成就自己。
第五,总结提高。学生根据项目教学实施的切身经历,写出项目开发过程的总结和项目任务设计报告书,既有实践体会,又有理论高度。
三、一条让师生窃喜的路子——产教融合
高职学生的所学所得,必须投入真实可见的现实中去验证、去探索、去挑战才有意义。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习活动,积极推行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两个维度。
(一)维度之一——多一些实际
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和实习单位的实际,不求大、不求全、不求时尚新潮,唯求适宜、平实、扎实。优秀的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将实践的切入口放小一些,以小见大,把实习活动做精做深。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符合学生个性特长的,哪些是“假大空”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对于成长中的高职学生而言,唯有找准契合他们兴趣的突破点和延伸点,才能更好地磨砺他们,成就更精彩的自己。
(二)维度之二——多一些自主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内在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目标和期限,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及
开展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选择替代学生的选择,也不能以大部分学生的选择遮蔽
极个别学生的选择。尽可能地开拓每个学生的自我视野,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建构、自我拓展、自我设计、自我浇灌、自我“排毒”、自我反思,才是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所在。直到有一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锻造了最好的自己。正所谓:“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离开了现实的打拼、磨砺和浇铸,将显得粗糙、苍白和单薄。高职教育教学应当是和生活的深情拥抱,和现实的深度对接。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应该是生命成长室,都应该成为学生尽情耕耘、身心律动的地方,当然也是滋养品性的地方,能够重新活出诸如“爱与责任、宽恕与仁义、梦想与坚守、利他与合作”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造高职教育教学的多彩与绚丽、灵活与多变、生机与希望,是高职教师时时萦绕心头,并且下决心付诸实践的基础性工程。当教师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人文的方式“经营”教学时,师生也许将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人文生态的教学时空。但愿,在这有意义的共同行走中,师生能够共同见证生命美学和德
性光芒烙印在学生人生中的奇迹,并且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美]托德·维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5.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多元互动;产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62-02
高职学校生源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升学等发展需求不同,单一的教学行走方式和单薄的管理体系,自然很难触发他们的兴趣、感悟与发现。窃以为,从人文视野出发,充分扩充高职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召唤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精神大厦”的建设,才能打造一片璀璨的高职教育新时空。
一、一种更为明确的界定——立德树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出发,明确了新时期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说到底,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充满浓浓人文生态的课堂,创设一个纯化品性、滋养心灵、锻造情感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行走方式”要变一变。
(一)一种“以人为本”理论支撑下的行走
教学或课程理念一变再变,却总撇不开“人”之所以作为“人”的框架和视域,正所谓“以人为本”。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易变时期,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的耐受度各不一样。面对这群活蹦乱跳的“易变体”,高职教师要做好准确“号脉”的充足准备。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理念。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世界高度关注和警觉,一定要对由于性别和性格差异所造成的基础差距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诊断,并进而制定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接近“本真教育”的发展“菜单”。
(二)一种“内与外相结合”的行走
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自卑而又自大、抑郁而又热情、焦虑而又“沉默”,情绪波动几乎成为部分学生的“常态”。鉴于此,对“外”而言,应多维度、多侧面地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电话、书信、网络……都可以“一显身手”,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并且充满浓浓的亲情与爱意。对“内”而言,应该和学生有“私谊”,应该“零距离”接触学生,多多关注那些处在“边缘”的学生,多多触摸学生心灵中那片最软弱最敏感的区域,拆掉心与心之间的樊篱和栅栏,用温暖、爱心、理解等酝酿出最适宜的教育“温度”。
(三)一种“规则与宽容相结合”的行走
所谓“规则”的一面,就是要以法治基础知识和法治意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所谓“宽容”的一面,主要体现在:1.在管理艺术上,反对单项关注强制,提倡“润物细无声”般的“和风细雨”;2.在师生关系上,确立起俯下身子交心换心的平等协作伙伴关系;3.在问题的处理
上,从“学生视觉”出发,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现实
生活。
不论是何种形式上的“行走”,师生间一定要敞开心灵,充分地打开自己。只有打开心门,关心彼此,才能将“正能量”传递给“陌生人”,“一旦关心和投入成为风气,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二、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多元互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师的单项灌输和机械传导很难触发他们的兴趣,或许,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也是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方式。可见,高职教师要把“学生”和“学”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手段和智慧,逐步摸索、归纳、生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不论什么方法,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的锻造、滋养和提升,都可大胆一试。
比如,就项目教学而言,师生在做好项目教学计划与准备后,进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阶段,应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自主构思。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收集信息,自主构思项目的诸多细节和环节,锻炼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适当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巡回和指导,洞悉项目的进展过程,从始到终把握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但教师并不包干,不越俎代庖,只是在学生真的需要帮助时给予点醒、启发与
激励。
第三,交流分享。小组成员就本组项目先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在分享中查漏补缺,同时在分享中品尝共同成长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第四,研讨拓展。师生针对项目作品,多角度、多层面拓展思路,在延伸和拓展中享受到更多,收获到更多,以此磨砺自己、锻造自己、成就自己。
第五,总结提高。学生根据项目教学实施的切身经历,写出项目开发过程的总结和项目任务设计报告书,既有实践体会,又有理论高度。
三、一条让师生窃喜的路子——产教融合
高职学生的所学所得,必须投入真实可见的现实中去验证、去探索、去挑战才有意义。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习活动,积极推行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两个维度。
(一)维度之一——多一些实际
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和实习单位的实际,不求大、不求全、不求时尚新潮,唯求适宜、平实、扎实。优秀的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将实践的切入口放小一些,以小见大,把实习活动做精做深。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符合学生个性特长的,哪些是“假大空”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对于成长中的高职学生而言,唯有找准契合他们兴趣的突破点和延伸点,才能更好地磨砺他们,成就更精彩的自己。
(二)维度之二——多一些自主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内在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目标和期限,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及
开展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选择替代学生的选择,也不能以大部分学生的选择遮蔽
极个别学生的选择。尽可能地开拓每个学生的自我视野,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建构、自我拓展、自我设计、自我浇灌、自我“排毒”、自我反思,才是教师的责任和智慧所在。直到有一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锻造了最好的自己。正所谓:“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离开了现实的打拼、磨砺和浇铸,将显得粗糙、苍白和单薄。高职教育教学应当是和生活的深情拥抱,和现实的深度对接。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应该是生命成长室,都应该成为学生尽情耕耘、身心律动的地方,当然也是滋养品性的地方,能够重新活出诸如“爱与责任、宽恕与仁义、梦想与坚守、利他与合作”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造高职教育教学的多彩与绚丽、灵活与多变、生机与希望,是高职教师时时萦绕心头,并且下决心付诸实践的基础性工程。当教师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人文的方式“经营”教学时,师生也许将进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具有人文生态的教学时空。但愿,在这有意义的共同行走中,师生能够共同见证生命美学和德
性光芒烙印在学生人生中的奇迹,并且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美]托德·维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