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科学教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60 -01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见,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我认为良好的观察品质包括:
  一是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是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利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三是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我的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荒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3-6年级)课程标准及课本
  作者简介:倪怀方(1957.06-),男,汉族,四川名山人,小学教师,专科,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当前,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保持党对国有企业海外机构的领导,国有企业如何针对海外特点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值得每一个国有企业海外党组织认真研究.文章
摘要: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技术到底能够为教育带来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传统的教育模式尚有许多优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必须与科学技术相融合。英语教学融合听说读写各个技能,融合技术教学将会使得英语课堂更加生动灵活,也会使技术发展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关键词:技术;整合性英语
摘要:90后甚至00后已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理解和教好新一代的大学生成为教学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如何理解教学主体及其教学引导政策等进行了探讨以迎接当代大学教育的挑战。  关键词:90后;00后;教学主体;教学引导政策;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159 -01  一、理
小学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启蒙学科,在挖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等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优势.小学语文课堂时间短暂,而怎样在这短短的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教学理念不断进步的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
在中考和高考中完形填空题占据很大比例,它是测试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题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要做好完形填空,首先要综
存在即合理--这句黑格尔的名言(也称现实即合理),尽管很多哲学家不赞同,但是驳斥的观点,似乎都远远没有他的这句名言出名.rn
县级电视台不论是在大力弘扬党与国家政策方针方面,还是阐明发展路线及构建精神物质文明社会方面都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因此应不断强化县级广播电视的党建工作,促使其提升整
生活在多元文化地球村,在不同民族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今社会环境中,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实现学校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