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内炎患者30例30眼,观察其玻璃体细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其中29眼(97%)控制了炎症,无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保留了眼球。1眼(3%)术后发展为全眼球炎而行眼球摘除。19眼(63%)视力比术前提高,7眼(23%)视力无变化,4眼(13%)视力比術前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能够有效治疗眼内炎。
  关键词:眼内炎;玻璃体切除;万古霉素
  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内感染,为葡萄膜与视网膜的化脓性炎症。由于眼内屏障影响药物穿透,眼内结构易受细菌、真菌、病毒及其毒素所致炎症的损害,各种方法常较难控制感染的发展,严重损害眼球组织及视功能,导致患眼失明。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为严重眼内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1一般资料
  1.1对象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30例30眼,其中男25例25眼,女5例5眼,年龄25~83(平均54)岁,其中眼外伤引起眼内炎19眼(63%),白内障术后引起5眼(17%),6眼无诱因下出现眼内炎(20%)。穿通伤合并球内异物7眼,眼内炎合并白内障9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5眼,所有病例就诊时均有眼部高度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积脓,B超均示玻璃体呈絮状混浊。视力急剧下降,其中术前视力无光感者4眼,仅光感者6眼,手动/眼前者9眼,指数/眼前者11眼。
  1.2方法 诊断标准:有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和内源性感染病史,临床症状:视力急剧减退、剧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和眼部高度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前房积脓、玻璃体内渗出、灰白色混浊以及眼内呈灰黄色反光等。B超均示玻璃体呈絮状混浊。最有价值和最可靠的方法是眼内液的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抽取玻璃体做细菌、真菌培养检查,以确定眼内炎的病原性质并做药敏试验,以便使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所有病例入院后均及时作睫状体平坦部闭合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所用的灌注液中加万古霉素5mg/500mL,清除玻璃体腔絮状物、脓液,混浊玻璃体及机化物,9眼行白内障摘除及前房脓性物清除冲洗,5眼人工晶状体取出,7眼异物取出,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的15眼患者接受激光光凝术及硅油或C3F8充填术。其中硅油充填11眼,C3F8充填4眼。万古霉素10mg/mL玻璃体腔注射。术后联合全身抗生素及激素使用,眼局部抗炎对症治疗。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怀疑真菌感染者禁用激素治疗。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水准。
  2结果
  术后视力:19眼(63%)视力比术前提高,7眼(23%)视力无变化,4眼(13%)视力比术前下降。术后矫正视力≥0.1者9眼,0.05~0.1者8眼,0.05者5眼,手动~指数/眼前者3眼,仅光感者3眼,无光感者2眼。病原体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液培养。培养阳性者1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4眼,表皮葡萄球菌4眼,真菌2眼,绿脓杆菌1眼,术后并发症:除偶发分枝杆菌1眼发展为全眼球炎行眼球摘除外,其余患者均能保留眼球,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3讨论
  眼内炎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是眼科急诊救治的主要病种之一。感染途径常见于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后,血源性播散。国内眼内炎多由眼外伤引起,国外则多在内眼手术后,尤其是白内障术后。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与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有关,致病菌通过破裂的后囊膜进入玻璃体引起眼内炎。眼内炎的病原体调查表明,多为G+球菌或绿脓杆菌,也可能为蜡样芽孢杆菌。农业环境中受伤或致伤物沾有植物碎屑、泥沙的眼内炎,多由真菌或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为真菌感染。玻璃体腔液培养是确诊眼内炎的重要依据,但我们发现体外培养的阳性率低。有资料报道术后眼内炎培养阳性率只有69%,因而培养结果阴性时仍不能忽视眼内炎的诊断。 角膜水肿混浊是眼内炎玻璃体手术的一大难题,以往属玻璃体手术禁忌或者因等待新鲜异体角膜材料而贻误眼后段手术时机。显微眼内窥镜引导下的玻璃体手术无需通过角膜,尤其适用于角膜混浊患者的及时手术,由于炎症所致的角膜水肿混浊术后均可恢复。内窥镜的应用为眼内炎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混浊玻璃体,既除去大部分细菌及毒素,减少毒性物质对视网膜的损害作用,有利于眼内注入药物的扩散;又恢复玻璃体腔的透明度,而且可减轻或避免日后因玻璃体机化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直接自脓性玻璃体内取得标本及提供玻璃体内直接给药的途径。玻璃体腔注药使药液直接到达病灶,同时配合玻璃体切除术,大大提高眼内炎的治愈率。
  我们报告的偶发分枝杆菌1眼发展为全眼球炎行眼球摘除。由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的眼内炎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偶发分枝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中之非典型分枝杆菌。Rungon将非典型分枝杆菌分为4群,偶发分枝杆菌是快速生菌群之一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抗酸染色阳性,可致人肺和局部感染。我们认为偶发分枝杆菌是眼内最具破坏力的一种细菌,此细菌发展迅速,应及早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早用药,并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针对性治疗。因此一旦确诊眼内炎,如视力迅速下降且抗炎治疗24h无效者应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应根据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情况和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大小的情况,精细操作,彻底的清除眼内炎性组织和玻璃体,填充硅油或膨胀气体,预防医源性裂孔的形成,减少眼内炎的复发和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纪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3
  [2]吴书芹,于洁,张广慧.感染性眼内炎107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36(1):40
  [3]谭艺兰,胡洁,唐仕波.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进展.国际眼科杂志 2012;8(1):129---131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权利意识很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病人一进入医院大门,就想到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如不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法律与服务意识,稍不留意,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理纠纷。因此,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法律与服务意识,才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1强化法律意识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而调查显示,目前的护理教育中法律课程设置平均不到总课时的2%,而与护士职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基本为零 [1] 。在临床工作中及护理再教育中又缺乏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目前护理队伍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可见在护理管理中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提高回肠代膀胱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改善其健康作为,并力求找到一种合适健康教育模式,帮助这一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1例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患者缺少较深层的健康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需求较多;教育方法需求大多选择医护讲解和演示、发放宣传资料及电话咨询。结论:健康教育质量需提高,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型,规范护理行为,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护
期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TIA)系指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时性脑血管缺血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其症状根据受累的血管而异。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为一种对其认识较少且临床鲜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类型,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1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照顾者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住院的64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然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第4周时,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4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健康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上的改变,从而使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是人类第四大危害性疾病,仅次于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更主要的危害则是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血液粘稠,引起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由此发生的心肌梗塞、脑梗塞和脑出血是造成糖尿病
期刊
中年人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中坚力量,又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社会及家庭双重重担,精神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轻病不重视。随着年龄增长,到中年后其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中年人要加强自我保健。  1膳食营养  中年人普遍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抵抗力强,而不重视合理营养,有的表现营养过剩,如肥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期刊
摘 要目的: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认知率及依从性。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前后足部自我管理的认知率及依从性。结果:经统计分析足部自我管理的认知率提高到98%,依从性提高到9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有利益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认知率及依从性,增强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自我防护的意识,纠正只注重监测血糖、血压、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而忽视糖尿病足部管理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多次发放健康小处方,使患者的健康知识得到提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方法:对32例乳腺癌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次发放健康小处方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多阶段健康小处方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提高其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健康教育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3/10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8%
期刊
摘要:目的:对十二指肠胃泌素瘤的外科治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病理特点、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分别作了介绍。方法:淋巴结转移常见于十二指肠胃泌素瘤,而肝转移常见于胰腺胃泌素瘤。肿瘤部位一般可以分为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和左侧,一般右侧病例常见胰外病灶,出现淋巴结转移,较容易于进行切除。放免方法可以早期的定性诊断出ZES,手术探查的目的除了治疗外,对不明确部位的临床病例来说,探查有着很重要的诊断意义。结果: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