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参肽的酶法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评价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红极参(Cucumaria frondosa)为原料,利用复配蛋白酶酶解制备海参肽,并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评价。以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参数,并对制备的红极参肽的组分、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w:w)、酶解温度49℃、初始pH为7.0、加酶量1052 U/g、酶解时间4.7 h。此条件下,红极参的水解度为30.51%±0.85%。喷干肽粉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分析表明,红极参肽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3 Da,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占比达92.81%,因此具有易被吸收的特点;肽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80.54%,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占比分别为38.00%和44.10%;抗氧化能力检测显示其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19和0.49 mg/mL,这为红极参的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互动结构中隐藏着交际者的认知结构,有效的课堂互动结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层认知发展。会话分析视角能够探究微观互动结构,而语言社会化视角的话语历时研究能够揭示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融合会话分析和语言社会化两种视角,提出包含层次结构模式和线形结构模式的课堂互动结构模式理论框架,进而回顾、关联和述评已有课堂互动研究,总结概述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肺动脉高压(PAH)属于典型的慢性严重心肺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肺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右心衰竭。目前,靶向药物可以改善PAH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和预后仍不佳。近年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PAH患者得到诊断,而通过中医药干预PAH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中医药治疗PAH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AH的认识。
目的:探讨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哮喘儿童的呼出气一氧化氮参数(FeNO50、FeNO200、Ca NO)与肺功能参数中小气道相关参数(FEF50、FEF75、MM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门诊规律随访的病程>6月的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哮喘儿童。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目前诊断、现有症状、用药史等一般信息。收集流速50ml/s时的呼出气一氧化
农村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越发突出的重要原因是欺凌者感受到的情感支持不足。基于对四川省某县6所农村小学1108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从欺凌者的角度探讨情感支持对农村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的遏制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的形式多样且存在反复;青少年感受到的情感支持对欺凌行为具有遏制作用,其中同伴提供的情感支持的遏制作用最为明显;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情感支持对欺凌行为的影响中具
综述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掺伪鉴别、添加剂检测以及储藏过程品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德国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兴表演形式和特点总结为"后戏剧剧场"的概念。作为后戏剧剧场表演在观念艺术潮流中的重要尝试,行为艺术正是这种表演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随着二战的结束,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中心展开,此次浪潮也催生出了一批美国女性行为艺术家,本文以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美国女性行为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为例,研究后戏剧剧场时代下,行为
“融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十分重要,融资渠道的选择以及融资的效果更是直接关系到了公司的发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途径除了股权融资外,还有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债务融资。在国家“去杠杆”政策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然而金融创新的出现增加了如资产证券化这样的新型融资渠道,引起了国内外各个领域学者的关注。自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缓慢起步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密集颁布各类政策来推动和规范资产证
目的:分析老龄化背景下甘肃省中老年人口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具体需求,以及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供给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对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相关调查问卷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单因素、多重响应交叉表χ~2检验。结果:对自身身体状况满意度(χ~2=19.237)、基本医保满意度(χ~2=34.691)进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行为艺术已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把握其意义生成与交流的模式,将其置于戏剧艺术、观念艺术、参与式艺术的脉络中去考察,不难发现它是艺术家在演出中追求面对面交流强度的结果。它摧毁了戏剧艺术的叙述机制,通过观众的观看重构虚构框架,将实在世界装入框架之中,从而用带框的身体实现对观念的直接表达。在对框架摧毁和重构后,行为艺术塑造了开放的艺术文本,观众通过反跨破框参与其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