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园德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幼儿园也常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日常德育活动之中,以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来开展适合的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愉悦氛围中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的良好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幼儿园;德育
   众所皆知,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幼儿园也常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日常德育活动之中,以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开展适合的活动,本文就如何融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园德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在实践教育中探索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挖掘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创设特色的节日环境
   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现如今,传统节日也愈发为幼儿所喜爱而接受。对我们幼儿教师而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创设则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节日环境的创设能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和向往,帮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表现欲望。幼儿也可以在节日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温馨快乐的节日氛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乐在其中。
   然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面对这么多的传统节日,哪一些才是既适合我们幼儿园活动的开展,又有益于学龄前幼儿发展的节日呢?挖掘适宜的节日很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考虑,选择一些积极向上、正面反映幼儿生活的节日,如:清明节踏青、扫墓、吃粽子,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感受,便能大大地提升参与热情;其次,选择幼儿感兴趣、可以亲身参与的节日,例如春节这种热闹非凡的節日,除尘、办年货、收红包,自然是孩子们印象深刻且非常喜爱的节日。可见,只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发展来选择,认真挖掘和筛选,才能发掘出幼儿真正喜欢、真正需要的活动。后期,我们再对这些节日进行合理地加工、整理,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和环境的创设当中,使其更易于幼儿所理解、参与。
   教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时候,可以挖掘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创设富有特色的节日氛围。例如,春节到来之时,班级教师便会结合当前的节日,和幼儿一同精心设置各具特色的环境,有的悬挂起了红灯笼、鞭炮;有的在窗户上贴上了窗花、年年有鱼等作品,一方面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幼儿的制作过程,整个环境的布置,主题突出,让大家一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新年气息,感受到浓厚的年味。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老师就会使用家长陪同幼儿上街看丰富多彩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的场景来布置教室、走廊;并组织进行亲子制作“花灯”的活动,再将这些花灯展示在学园一楼大厅,让全园幼儿一同在园边吃汤圆边赏花灯,进而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氛围,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印象。除此之外,我园还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为幼儿提供自主创作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用自己灵巧的手大胆创作表现,从中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如:大一班的美工区投放了卡纸、窗花制作示意图等;大二班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盒子、瓶子引导幼儿制作花灯;中一班投放了各种大小不同的红包,引导幼儿制作鞭炮……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活动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充分体验节日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从中感受到传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解读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设计多元的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长期累积沉淀而形成的一年中的特定重要日子。传统节日因更具有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为幼儿所喜爱。传统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节气有关的祭祀、祈福类的节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类是庆祝、娱乐类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还有一类是纪念日,如:妇女节、劳动日、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多,所传递的文化都有不同,那么,如何挖掘每个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要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传统节日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体会其中的独特价值与深刻内涵,在众多的民间节日中,我们基于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核心意义,有选择地进行对比、筛选,随后认真挖掘、分析、遴选,去粗取精,将其中较为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独具本土特色的节日文化进行整理加工,并挖掘出节日文化中蕴涵的优良德育资源,巧妙地融入到主题活动及五大领域中,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变成幼儿更容易理解而接受的活动,从而让幼儿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萌生爱国爱乡之情。以端午节为例,每年端午节来临时,各地都有包粽子、赛龙舟的活动,尤其在石狮市蚶江镇每年都会举行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而且还有许多的猜灯谜、海上捉鸭等精彩的活动。如何抓住端午节这一节日契机,有效地开展活动呢?带着这一思考,我们首先带领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及当地的民俗等,其次,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端午节主题系列活动。有小班段开展的亲子活动“好吃的粽子”、班级对抗赛“水枪大战”;中班段开展的劳作活动“制作香囊”、体验活动“赛龙舟”;大班段开展的特色活动“水上捉鸭”、生活劳作“搓五彩绳”等,在这些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不但能让孩子们体验到民间民俗活动的乐趣,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传统节日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还从中选取适合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在开展“好吃的粽子”的活动时,除了让孩子品尝粽子,我们还增加认识粽子、了解粽子的由来等环节,巧妙地做到寓教于乐,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再如,重阳节来临之际,为了发扬尊老、敬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班段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以“九九重阳,老少同乐”为主题的联欢活动。中小班孩子们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重阳节”命名的由来以及风俗习惯,随后孩子们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捶捶背、倒杯水等来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祖辈们的关心与关爱,传统文化教育的美德就自然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    三、重视传统节日的渗透教育,开展有效的亲子互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此,我们发现:亲子互动是渗透传统节日的又一举措。有效的亲子互动活动,既转变了家长的育儿观念,又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从而建构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效促进家长、幼儿的共同成长。
   因此,幼儿园应抓住节日教育的契机,与家长达成共识,为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教育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在我们开展中秋节这一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对月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月饼有大有小?月饼的馅是怎么包进去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经过平常的家园交往,教师了解到班级有一位家长会制作月饼,于是,教师就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邀请家长来到班级为孩子们现场演示制作月饼,最后还让孩子们每人制作一个,并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通过这样轻松的体验活动中感受着节日的快乐。而中班段则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每个班级孩子们都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与家人共同庆祝,有孩子们的节奏乐“爷爷为我打月饼”;有的为爸爸妈妈作关于中秋节传说的故事分享;有的用超轻彩泥制作了许多美味“月饼”……每个节目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室内充满着欢声笑语,使孩子们、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并喜欢这些传统节日。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使家长认识到传统节日教育的教育价值,转变其教育观念;还加深了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活动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和幼儿展开游戏、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孩子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过节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家园的密切合作,有效支持着幼儿体验传统节日,使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到升华。
   诚如郭沫若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從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在幼儿园时期,有效地融传统节日文化于幼儿园德育活动中,既能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绪情感,又能帮助幼儿各个方面获得有益身心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弘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地挖掘其中的教育契机,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杜绝“拿来主义”,将节日文化与校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定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传统节日教育的道路,切实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环境教育的价值,让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幼儿心灵深处,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的良好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该论文为学园作为省级课题《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幼儿园德育活动中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大量研究证明,细胞免疫特别是HIV特异性CTL在控制HIV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1]。HIV-1特异性CTL应答不仅由HIV-1特异性抗原蛋白结构决定,同时也受到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抗原的限制。不同人群HLA-I类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决定了不同人群HIV-1特异性CTL应答模式的不同[2]。目前HIV-1特异性CTL应答研究主要集中在白种人和黑种人,有关中国人HIV-1特异性CTL应答
期刊
经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批准,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培训部主办的“2011年全国大内科主任诊疗技术新进展高研班(肝病专题)”将于2011年11月11日-16日在珠海市举办。这将是一次前沿的、务实的、内容丰富的会议,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的肝病科医学权威专家阐述近年该领域的主要进展。会议还将开辟疑难病例讨论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分享精彩的病例素材与代表互动交流。
期刊
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A~I 9个基因型[1-2].HBV基因型呈明显的地域分布,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基因型分布也有差异;不同HBV基因型在病毒生物学特性方面有各自的特点,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IFNα抗病毒疗效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为此,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应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析了德阳地区608例慢性HBV
期刊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323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该组人群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病毒学特征,并分析39例行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3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感染者135例,占41.8%;有手术等有创操作史者67例,占20.7%,其中接受过针灸治疗者19例,占5.9%,有血
目的 比较经性传播与经供/受血传播HI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调查679例HIV/AIDS患者病史,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梅毒抗体及HIV-1亚型,并检查其配偶HIV抗体;女性患者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异性性传播组348例,供/受血传播组331例,性传播组检测HIV-1亚型120例,90%(108/120)为重组亚型;供/受血传播组检测1
【摘 要】“无边界学习”是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发展成果,其应用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实现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推动人们以自我行为实现自我超越与人格的成长,深层次的挖掘人民,使个人意识逐渐圆满。这一教学理念针对幼儿阶段儿童正处于重要的思维意识发育时期,自我心理认知不成熟,具有十分现实的应用价值,在幼儿阶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主人,通过探索有效的无边界教学策略,实现无边界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青霉菌病是我国南方地区HIV感染者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广西是AIDS疫情严重地区之一,而青霉菌病则是威胁该地区AIDS患者生命的最常见的系统性真菌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9例经培养确诊的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强化期及维持期治疗(二级预防)方案,旨在提高其诊疗水平。
期刊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基因组的非结构(NS)蛋白基因是其基因组中最小的基因节段,它转录成的线性mRNA共编码两种蛋白质,即NS1和NS2蛋白.早期研究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仅存在于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而在病毒粒子内则无,所以被称为NS蛋白.NS1蛋白主要表达于感染细胞核内[1],在感染早期大量合成;NS2蛋白主要在胞质内表达,后期才会合成产生,在成熟的病毒粒子中仅少量存在.NS1蛋白参与调节病毒R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责任,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对科学的认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如今小学科学教学中对于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视度并不高,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并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最后探究了小学科学教学中
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高,这给临床用药和治疗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对收住ICU的患者。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增高,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住院患者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与患者的病死率、费用和住院时间有直接相关性。本研究回顾性调查ICU革兰阴性肠杆菌的感染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