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色彩的音符奏响快乐的童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学生的的色彩技能得到训练有所提高,似乎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颜色,从梦幻色向现实色慢慢过渡,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有美术课作为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石。
  关键词: 色彩教学 小学低年级 美术教学
  色彩这个话题在小学阶段美术课上被反复提到,我们时常可以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注意色彩协调”,“注意涂色均匀”,“注意冷暖色对比”……当我们将这些话听到有些麻木,认为是美术课堂中理所应当出现的语言时,孩子真的理解了吗?
  低年级美术课中有这样几节课,我觉得很有意思,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画声音》、苏教版美术第二册《画嗅觉·画味觉》、苏教版美术第三册《画触觉》、苏教版美术第四册《画感觉》,我们刻意用这四课来试验低年级孩子对色彩情感的认识、色彩感知能力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色彩认知水平的成长程度。
  一、《画声音》——画心跳画呼吸
  学生刚入学时,心情是复杂的,有紧张、激动、兴奋,对他们来说,升入小学这件事五味杂呈,什么都有,他们不知所措。于是,我给他们一段来自班得瑞“Spring warter”(《春水》)的音乐,节奏缓慢,让学生平缓自己的情绪,提问学生:“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表达这首曲子,你会选择什么?”有的说蓝色,有的说白色。我没有评价,而是放了另一首曲子《命运交响曲》的前50秒,又让孩子用色彩表示,他们的回答是:红色、棕色、黑色……我把他们前后说的两种颜色列于黑板,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蓝色很漂亮,可以代表和平。”“棕色难看,难看!”
  当然我们清楚地知道不能将所有颜色分成两类,因为颜色会因为我们的情感变化而产生不同感受。于是第三首曲子《卡门序曲》的前60秒将孩子们带入愉快的心跳和呼吸中,那是五彩斑斓的,用红色、橙色可以表达的部分,但当音乐戛然而止2分25秒的时候,学生的心跳加快了,呼吸变慢了,紧张、害怕,黑色、灰色、棕色主宰了画面。我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这首曲子,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情,通过了解自己、了解色彩的感情,我告诉他们,这些就是你们在听音乐时感受到的颜色。这便是小学色彩学习真正的开始,奇妙的色彩如同美丽的音符带着心跳的感觉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并且我就借助色轮这一道具,通过色轮上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感情,如红色激烈、兴奋,蓝色平静、优美。由这节课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这种奇妙的关系让孩子对这类型的课产生了兴趣。
  二、《画嗅觉·画味觉》——画身体传递的芬芳
  嗅觉和味觉两者来自不同的感官,为什么放在一起,想一想就明白了。一盘辣椒,你闻着是什么味道?是辣;尝着呢?辣。柠檬闻着是什么味道?酸;吃着,也酸……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这是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形成了条件反射。孩子不知道这些,只知道,这种味道是甜的、酸的、辣的、苦的,因为尝过,知道它的味道。如果要用色彩表示这些味道,对孩子们来说,不难,但是怎样表达得确切呢?比如苹果和橙子的味道,你怎样区分?就是说,其实味道不是单一的,所以代表这种味道的色彩也不是单一的,橙子比苹果酸得多一些,苹果比橙子甜得多一些,且香味也不同,酸多一些,淡绿色、黄色多一些,甜一些,粉色、淡紫色等多一些,加入香味带来的色彩,画面看起来会很诱人。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孩子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多面的,所以我们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色彩认识得更多了,他们知道颜色的深浅、明暗的变化就是色彩的感情在变化,但是什么样的变化,他们还是不能清楚表达。美味是兴趣的最好引导,因为它实在,学生可以将自己了解的和好奇的相结合而生成新认知。并且加入了一些色彩对比的知识,如甜甜的、苦苦的,他们所用的颜色就有明度的对比,区分什么表现舒服的感觉,什么表现难受的感觉。味觉和嗅觉是通过我们的感觉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感觉,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感觉。这节课我还向学生传递了一些邻近色的信息,如酸酸甜甜的感觉,可以用粉红色、橙色、黄色、淡绿色表现。
  三、《画触觉》——画毛细孔收缩、放松的瞬间
  “摸一摸同桌的小手,是什么感觉?”“痒痒的”、“软软的”、“光滑的”、“毛毛的”……同学们通过最直接的皮肤接触感受生活,产生不同的感觉,我将这些感觉分组,找出其中相反的感觉,如:软绵绵的,硬邦邦的,用什么颜色分别表现。同学们各抒己见,结合形状表现,比之前的嗅觉声音要难,因为触觉是发自身体皮肤接触后传递到全身感官的感受,它更复杂,更多样化,也更难用色彩表现。我把这节课作为一个跳板,由简单的直观感受转向内心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对颜色认识的一次好机会。之后我又设计了几次递进式的体验内容,如用脸和手感受课桌会发现,脸放在桌上比手更量,感觉更明显,所以这两者表现起来有微小的区别,但是给学生的感觉是强烈的。他们很好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我公布了答案,因为我们手上的皮肤比较粗糙,脸上的皮肤细致,比较敏锐,桌子是凉的,比较敏锐的脸部皮肤毛孔一下子就收缩了。同学们又好奇地比较了一下将毛笔刷在脸上和手上的感觉,发现果然是脸的感受比较明显。借助这一点,我让同学们对画面的处理上又更进了一步,有的学生选择在形状上丰富,有的学生则选择在色彩上,有的学生觉得痒痒的很舒服,有的学生的感觉却不同。正确的引导再加上评价,使孩子的作品更吸引人。
  四、《画感觉》——画心灵深处的感动
  感觉来自内心,时常是一瞬间,例如:知道要去春游时兴奋的心情,考试时紧张的心情,被妈妈批评了难过的心情,这些都来自于内心,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对大部分的感情是明知道该怎么选择颜色表现,甚至大多数学生可以一眼就看出其他小朋友表现的是什么感觉。在实践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中,学生用抽象的方法表现某种感觉的能力再次增强,也有小部分学生注意到细节的色彩处理,如在惊讶的感情中是惊喜,还是惊叹,有的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些颜色把这些感情加入其中,这让我感到惊喜。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颜色的冷暖不是重点,颜色的协调他们不关心,他们需要的是符合他们内心需要的童话世界。我们没有能力给他们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辅助他们完成心中王国的建设。
  艺术家用绘画中的色彩打开人们心中的感情之门,使人们回到温暖的爱的世界、情的回忆之中;老师用色彩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自然的神奇;学生用色彩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使感情不再是封闭。利用色彩,强化色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意义,那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感官吸引力,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学生,从而使每个生命都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美]马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下,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性质与新课程理念,认真思考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熟知新考纲高考要求的调整与主要变化,但是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停留于思想层面,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框架,没有落实在教学活动中。 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措施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全新思
摘 要: 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引言  一个好的导入对整节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导入方法,争取达到较好的课堂教
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当的方法则费力费时导致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有了工作的主动性,避免盲目,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是竞赛工作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所以各项训练还没有展开之前,首先要制订合理严格的训练计划。  一、制订训练计划的要求  计划不是对已
摘 要: 借助英语教学改革契机,作者参与并研究了高职学生职场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实施与效果评价,尝试通过全面分析了解当前职场英语课程改革的成就与不足之处,最终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调整,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程改革提高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调查分析阶段,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四个维度较为细致和全面地反映了大学生对于本次课程改革的评价及适应性,并对职场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摘 要: “模拟”翻译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将翻译实践更好地融入翻译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模拟”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现行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版)将学生的翻译能力要求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能自主进行汉英及英汉翻译;其二,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并最终能满足一般外事活动要求。由此可见,新
摘 要: 现代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审美情趣 综合型人才  在深化课堂改革、倡导新课程的新形势下,对于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人类的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隶属人文科学的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共存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人类的结晶
古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此同理,一个教师即使是执教同一内容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永远处于千变万化的动态中,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巧妙出奇地处理,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当前在许多地区,普遍实行集体备课,教师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教材,商定教学程序,因此,基本能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但是,同样的课堂教学结
从学生的接受视野来看,语文应该是一门自由而博大的学科,它带给学习者的是心灵的净化和视野的开阔。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一种特殊的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语言、文学。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学习课文的过程既是在学习语言又是在学习文学,两者密不可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文本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要运用多元口语交际策略,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倾听、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  关键词: 交际情境 口语技能 交流表达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教师要根据课程理念的精神,采用多元的口语交际活动策略,创设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语言实践兴趣的情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民办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就业基地建设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就业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办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