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未雨绸缪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规定,2013年7月1日,柴油国IV排放标准将拉开序幕,届时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都必须符合国IV标准。这要求所有发动机及整车制造商都必须升级自身技术,打造符合国IV标准的新平台,同时,这也给像康明斯这样的发动机制造领军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首批满足欧IV4、欧V、EPA10、EPA13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企业,康明斯拥有全球领先的节能减排核心技术,也是唯一一家拥有包括进气处理、燃油系统、滤清系统、燃烧优化系统以及排放处理系统在内各关键子系统的发动机企业。康明斯近百年的技术积淀也为其轻型旗舰动力——ISF系列发动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康明斯ISF系列环保型发动机在国内外市场表现优异,赢得国内外用户的广泛信赖。在国IV标准即将实施之际, ISF发动机出色的性能表现,先进的排放技术,优异的可靠性,以及与主机厂的完美匹配必将赢得更为广泛的市场前景。
  康明斯ISF系列轻型发动机由美国、欧洲及中国工程师联合开发研制,面向全球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动力产品,投产伊始就能够满足欧III(国III)、欧IV(国IV)标准,且同一产品平台可延展至欧VI标准。这款轻型旗舰动力的排放标准领先于国内众多同类发动机产品,同时具有卓越的品质表现——基础平台通过了严苛的160万公里道路可靠性试验,可在高温、高寒、高海拔等极端条件下正常运转;大修里程超过50万公里,平均保养里程达2万公里;模块化设计零件数量减少40%,维护成本超低;采用先进的博世高压共轨技术,可大幅提高燃油效率……
  2009年年底康明斯ISF国IV产品投放至今,由于此间国内尚未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国IV产品销量有限,但在相对严格执行的区域内,ISF的国IV产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积累了大量实际应用经验,并确保了产品的持续优化。
  康明斯ISF欧IV(国IV)产品同时具备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和EGR DOC(废气再循环 氧化催化器)两种技术路线,这两种路线已在北美及欧洲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相比于国III标准的产品,国IV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为长久的价值体现。首先它具有广泛的油品适应性,可适用国内不同地区油品的差异性,提高了车辆运输的距离并降低养护成本;其次,燃油经济性较国III水平发动机进一步提高5-10%,为用户节约更多的运营成本,由于降低了碳颗粒排放物沉积,相应的延长了服务周期间隔,降低了维护成本,最终直接让终端客户受益;而且,ISF国IV产品采用燃油系统预喷,使燃烧更充分,进一步改善NVH,使驾乘更舒适;另外,ISF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未来的排放升级,国IV是产品平台的起点要求,同一平台可轻松升级到欧V(国V)及未来的欧6标准。
  目前康明斯ISF产品线已经涵盖欧III(国III)到欧V的产品,用户包括福田、江淮、奇瑞等众多国内整车制造企业,以及以欧IV为主的俄罗斯GAZ,以欧V为主的巴西大众曼、韩国大宇客车及澳大利亚、欧洲等更高排放标准市场的用户。目前主销欧美市场的欧6产品也在项目阶段,预计很快将投放市场。截止2013年6月,ISF国IV及更高标准产品投放市场累计已超过5万台。其中,俄罗斯市场累计销售超过2万台;巴西和韩国市场累计销售近3万台,产品应用涵盖卡车和客车领域。
  由于我国未限制国IV排放后处理的技术路线,康明斯ISF国IV产品的多种后处理技术就得到了主机厂的青睐。伴随全球更高排放标准的实施及欧盟欧6标准时间表的确定,ISF正成为海外高端轻型商用车重点配装动力以及中国轻型商用车企业的出口利器。同时,随着国内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的出台,有着成熟欧IV平台技术及丰富应用经验的ISF产品,有望成为成为国内轻型柴油车市场的主打动力。
其他文献
一季度汽车行业表现低迷,虽有部分企业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利润水平不佳,营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亏损企业仍大量存在。  2012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延续了从2010 年开始的不景气状态。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 2012年1月~3月,汽车产销478.43万辆和479.27万辆, 同比下降1.83%和3.40% 。其中乘用车产销377.12万辆和377.37万辆,产量同比微增1.10%,销量下降1.25
期刊
Europeana是欧洲范围内涵盖机构最多、存储数据量最大的文化遗产资源在线整合项目。项目对数据的整合有多种模式,且进行跨机构、跨区域的合作,项目的数据增长持续稳定,利用广
随着社会和科技日益飞速发展,很多新型动力汽车被开发研究出来,并且安全、环保、电子产品等在汽车上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最后对汽车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