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数据统计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对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无法快速上报的问题,采用J2EE技术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数据传输平台,并对业务流程管理在数据传输平台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业务流程管理;BPM;数据传输;统计;数据汇总
中图分类号:TP31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079-02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数据传输平台通过对正常统计信息外的其它临时性、阶段性调查信息的规范上报、集中汇总、综合分析等进行有效管理,构建统一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以业务管理系统周期性调查为基础,以数据传输系统为补充的完整的数据统计管理体系,为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快捷、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本平台采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创新完善统计系统,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平台。
1 数据传输平台业务流程的建立、设计与实现
1.1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整体业务流程图,进行总体的分析设计。在综合考虑多方面行业领先技术和流行的趋势后,为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可集成性,同时具有技术的前瞻性,符合行业流行发展趋势,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业务为基础)、用户(以人为本的应用),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
1.2 系统功能模块
在总体设计指导思想的大前提下,详细设计具体遵从以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在业务流程整理的基础上,对业务再进行横向剖析,又将整个系统从功能上划分出五大功能模块:方案制定模块、方案实施模块、信息汇总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设置模块。
完成功能模块的划分后,系统需要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统计的特点建立数据模型。
2 数据模型建立
2.1 数据上报形式
通过对统计部门数据统计的分类,我们将数据上报形式分为二种:
1)明细表:用户能够根据实践填报情况,可以对报表数据行进行删减操作,并且报表中没有明显的汇总行标识,即为明细表。
关键算法:采样相同编码数据进行合并计算的方式。
2)统计表:用户需根据报表模板进行填报,报表数据行不可修改,且填报数据需进行数据汇总,即为统计表。
关键算法:采样钻探式方法将同一单元格的数据进行累加。
2.2 二种表格的区别
上述二种表格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但两种表格所作用的效果是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中需特别注意三种表格的区分。
1)统计表:统计表制定模板时“数据行”固定,用户进行数据填报时不可增加新数据列。
2)明细表:明细表“数据行”不固定,且不需要进行数据汇总,用户可跟据实际填报需要对“数据行”增加或删除。
在完成数据模型的建立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业务流程管理模型,把数据流转与业务流转衔接起来。
3 数据传输平台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的确立及应用
3.1 业务流程管理(BPM)介绍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一个当前软件行业较热门的学科。BPM是采用模块化,自动化,管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来获取利润的学科。业务流程管理是一个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的人员及系统所完成的工作的一种正式表达,它旨在给内部或外部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就是一组活动,它们表示流程的不同步骤,通过一些转换连接在一起。活动可能需要人为干预,也可能是全自动的。对于需要人为交互的活动,可以在流程中定义一个角色,标识允许谁在这里与流程交互。流程起到定义的作用,而流程中的实例就是完成整个流程的实际项目,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实例总是开始于流程的Begin活动,而结束于流程的End活动。实例的路径完全取决于实例的数据以及外部环境。从纯建模的角度看,这就是BPM。
业务需要适应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流程本身:业务必须以某些标准为依据,添加一条更快捷的途径,来自动地认可顺序,从而修改提高或降低认可率的参考值。需要组织处理认可,并平行地检查活动;需要改变执行某项活动的角色;需要手动处理一些异常;需要实施新的业务规则。处理此类变更是BPM的核心内容,允许在不更改任何底层组件的情况修改业务流程。
BPM市场的供应商一般针对以下四个不同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1)业务流程模块化和分析-集中在获得业务流程详细信息和变化对流程的潜在影响。
2)工作流自动化-集中在自动化以人为中心的流程上。
3)企业程序集成-集中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4)业务活动监控-集中在分析业务流程和活动的效率及效力。
一个完整的BPM解决方案必须提供所有这些方面的能力。对于这些方面来说,工作流自动化与BPM具有共同点,因为工作流自动化相对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标明流程的方案与基础层次的系统集成相关。单独的工作流并不是BPM。BPM添加了许多新功能和必备条件远远超过工作流自动化。这些新功能保证系统能设置更为广泛的流程,并且通过前面模块化,分析和优化标明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使用BPM,让持续改进流程变成了现实。
3.2 业务流程管理(BPM)在数据传输平台中的应用
数据传输平台的核心就是建立在业务流程基础上的,而固定的业务流程显然无法满足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所以系统采用基于J2EE规范的JBoss J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JBPM具有如下特点:
1)BossJBPM是一个复杂的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用直观的流程
语言来表示商业流程图的术语比如:任务、异步通讯的等待状态、定时器、自动操作等等。把这些操作绑在一起,JBPM就具有了最强大和易扩展性的控制流机制。
2)JBPM只有最小的倚赖性,所以可以很容易的作为java库来使用。当然它也可以用在吞吐量极为关键的J2EE群应用服务器环境中。
3)JBPM可以同任何数据库配置,也可以部署在任何应用服务器上。
为了实现数据传输平台调查方案的流程的随时定制和修改。本平台采用JBPM的JPDL process流程语言,将调查方案的工作流程进行分解,建立业务流程节点,并将节点进行排序,具体表现为流程参与者对调查方案、信息或任务按照规程采取行动,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简单地说,就是将专项信息的下发和报送流程规范化,建立起业务流程的一系列的节点(task-node),将调查方案、信息或任务根据不同的动作(Actions)进行传递。
同时,采用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可以实现流程的灵活定制,当现有的调查方案流程不满足系统的应用时,可以新建工作流程而不需要修改程序即可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够被灵活的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去实现不同的业务逻辑需求。由于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采用,使数据传输平台能够更好的适应数据上报中复杂的业务流程。
4 数据传输平台的检验(应用指标统计)
数据传输平台是对统计部门统计数据必要补充,为发布的专门性统计调查,提供了更快捷、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持,达到解决信息上报过程中存在的对突发事件、阶段性重点关注信息上报速度较慢问题的目的。对于监视全国各地统计数据变化动态,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为快速反应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数据传输平台的检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针对一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针对一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在数据计算方面,可以采用单元格内钻探式累加方法,数据查看可以采用逐级数据分解查看方式。通过以上形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准确地商品统计数据信息,为计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2)多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由于需要进行多次不同时间数据统计,因此方案可采用了多次性统计调查的方式。多次性统计是按时间点下发的统计方式,通过不同时间的统计结果,根据表间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分析,可以快速的针对某一地区发布通知,及时进行预防。
3)周期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例如对于某机构内部各部门进行抽样货物统计调查,就可以采用周期性统计方式进行下发。采用周期性统计方案,可以观察出数据的在不同周期时段的变化,而数据的变化规律对货物出入库调控是否准确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5 结论
数据传输平台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通过对临时性、阶段性调查信息的规范上报、集中汇总、综合分析等有效管理手段,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上报管理平台。平台集方案管理、信息汇总管理、综合查询管理、系统设置管理、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上报监控体系,既提高了信息上报的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便适用、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今后开展信息上报工作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同时尽可能地结合多表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预警的准确率;增加数据信息的展现形式,达到结合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便于摸清数据的变化规律,提高调控的准确率。由于数据传输平台主要用在临时性、突发性数据结果统计上,它对数据对比分析需求量比较大,仅仅是相同数据库各表间数据已不能满足需要,因而系统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强不同数据库各表间数据比较的研究。通过弥补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会使上报的统计数据更加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红岗,J2EE中间件-Apusic应用服务器,深圳:深圳金蝶软件有限公司,2002.
[2]赵继江,Cell插件在J2EE系统中的应用,北京:北京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3.
[3]范玉顺等,《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赵刚、杨宗凯,基于工作流和Web技术的OA系统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5]严明义,函数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思想、方法和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07.
[6]赵卫东、黄丽华、蔡斌,工作流过程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
[7]保罗.朱迪茨,《实用数据挖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业务流程管理;BPM;数据传输;统计;数据汇总
中图分类号:TP31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079-02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数据传输平台通过对正常统计信息外的其它临时性、阶段性调查信息的规范上报、集中汇总、综合分析等进行有效管理,构建统一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以业务管理系统周期性调查为基础,以数据传输系统为补充的完整的数据统计管理体系,为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快捷、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本平台采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创新完善统计系统,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平台。
1 数据传输平台业务流程的建立、设计与实现
1.1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整体业务流程图,进行总体的分析设计。在综合考虑多方面行业领先技术和流行的趋势后,为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可集成性,同时具有技术的前瞻性,符合行业流行发展趋势,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实现三个统一。即坚持面向数据(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业务为基础)、用户(以人为本的应用),采用平台化、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安全保障。
1.2 系统功能模块
在总体设计指导思想的大前提下,详细设计具体遵从以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在业务流程整理的基础上,对业务再进行横向剖析,又将整个系统从功能上划分出五大功能模块:方案制定模块、方案实施模块、信息汇总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设置模块。
完成功能模块的划分后,系统需要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统计的特点建立数据模型。
2 数据模型建立
2.1 数据上报形式
通过对统计部门数据统计的分类,我们将数据上报形式分为二种:
1)明细表:用户能够根据实践填报情况,可以对报表数据行进行删减操作,并且报表中没有明显的汇总行标识,即为明细表。
关键算法:采样相同编码数据进行合并计算的方式。
2)统计表:用户需根据报表模板进行填报,报表数据行不可修改,且填报数据需进行数据汇总,即为统计表。
关键算法:采样钻探式方法将同一单元格的数据进行累加。
2.2 二种表格的区别
上述二种表格的设置方法基本相同,但两种表格所作用的效果是不同的,用户在使用中需特别注意三种表格的区分。
1)统计表:统计表制定模板时“数据行”固定,用户进行数据填报时不可增加新数据列。
2)明细表:明细表“数据行”不固定,且不需要进行数据汇总,用户可跟据实际填报需要对“数据行”增加或删除。
在完成数据模型的建立后,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业务流程管理模型,把数据流转与业务流转衔接起来。
3 数据传输平台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的确立及应用
3.1 业务流程管理(BPM)介绍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一个当前软件行业较热门的学科。BPM是采用模块化,自动化,管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来获取利润的学科。业务流程管理是一个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的人员及系统所完成的工作的一种正式表达,它旨在给内部或外部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就是一组活动,它们表示流程的不同步骤,通过一些转换连接在一起。活动可能需要人为干预,也可能是全自动的。对于需要人为交互的活动,可以在流程中定义一个角色,标识允许谁在这里与流程交互。流程起到定义的作用,而流程中的实例就是完成整个流程的实际项目,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实例总是开始于流程的Begin活动,而结束于流程的End活动。实例的路径完全取决于实例的数据以及外部环境。从纯建模的角度看,这就是BPM。
业务需要适应的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流程本身:业务必须以某些标准为依据,添加一条更快捷的途径,来自动地认可顺序,从而修改提高或降低认可率的参考值。需要组织处理认可,并平行地检查活动;需要改变执行某项活动的角色;需要手动处理一些异常;需要实施新的业务规则。处理此类变更是BPM的核心内容,允许在不更改任何底层组件的情况修改业务流程。
BPM市场的供应商一般针对以下四个不同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1)业务流程模块化和分析-集中在获得业务流程详细信息和变化对流程的潜在影响。
2)工作流自动化-集中在自动化以人为中心的流程上。
3)企业程序集成-集中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4)业务活动监控-集中在分析业务流程和活动的效率及效力。
一个完整的BPM解决方案必须提供所有这些方面的能力。对于这些方面来说,工作流自动化与BPM具有共同点,因为工作流自动化相对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标明流程的方案与基础层次的系统集成相关。单独的工作流并不是BPM。BPM添加了许多新功能和必备条件远远超过工作流自动化。这些新功能保证系统能设置更为广泛的流程,并且通过前面模块化,分析和优化标明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使用BPM,让持续改进流程变成了现实。
3.2 业务流程管理(BPM)在数据传输平台中的应用
数据传输平台的核心就是建立在业务流程基础上的,而固定的业务流程显然无法满足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所以系统采用基于J2EE规范的JBoss J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JBPM具有如下特点:
1)BossJBPM是一个复杂的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用直观的流程
语言来表示商业流程图的术语比如:任务、异步通讯的等待状态、定时器、自动操作等等。把这些操作绑在一起,JBPM就具有了最强大和易扩展性的控制流机制。
2)JBPM只有最小的倚赖性,所以可以很容易的作为java库来使用。当然它也可以用在吞吐量极为关键的J2EE群应用服务器环境中。
3)JBPM可以同任何数据库配置,也可以部署在任何应用服务器上。
为了实现数据传输平台调查方案的流程的随时定制和修改。本平台采用JBPM的JPDL process流程语言,将调查方案的工作流程进行分解,建立业务流程节点,并将节点进行排序,具体表现为流程参与者对调查方案、信息或任务按照规程采取行动,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简单地说,就是将专项信息的下发和报送流程规范化,建立起业务流程的一系列的节点(task-node),将调查方案、信息或任务根据不同的动作(Actions)进行传递。
同时,采用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可以实现流程的灵活定制,当现有的调查方案流程不满足系统的应用时,可以新建工作流程而不需要修改程序即可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够被灵活的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去实现不同的业务逻辑需求。由于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采用,使数据传输平台能够更好的适应数据上报中复杂的业务流程。
4 数据传输平台的检验(应用指标统计)
数据传输平台是对统计部门统计数据必要补充,为发布的专门性统计调查,提供了更快捷、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持,达到解决信息上报过程中存在的对突发事件、阶段性重点关注信息上报速度较慢问题的目的。对于监视全国各地统计数据变化动态,预防严重事件的发生,为快速反应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数据传输平台的检验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针对一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针对一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在数据计算方面,可以采用单元格内钻探式累加方法,数据查看可以采用逐级数据分解查看方式。通过以上形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准确地商品统计数据信息,为计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2)多次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由于需要进行多次不同时间数据统计,因此方案可采用了多次性统计调查的方式。多次性统计是按时间点下发的统计方式,通过不同时间的统计结果,根据表间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分析,可以快速的针对某一地区发布通知,及时进行预防。
3)周期性统计调查情况分析
例如对于某机构内部各部门进行抽样货物统计调查,就可以采用周期性统计方式进行下发。采用周期性统计方案,可以观察出数据的在不同周期时段的变化,而数据的变化规律对货物出入库调控是否准确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5 结论
数据传输平台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通过对临时性、阶段性调查信息的规范上报、集中汇总、综合分析等有效管理手段,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上报管理平台。平台集方案管理、信息汇总管理、综合查询管理、系统设置管理、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组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上报监控体系,既提高了信息上报的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便适用、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今后开展信息上报工作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同时尽可能地结合多表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预警的准确率;增加数据信息的展现形式,达到结合图表进行数据分析,便于摸清数据的变化规律,提高调控的准确率。由于数据传输平台主要用在临时性、突发性数据结果统计上,它对数据对比分析需求量比较大,仅仅是相同数据库各表间数据已不能满足需要,因而系统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强不同数据库各表间数据比较的研究。通过弥补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会使上报的统计数据更加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红岗,J2EE中间件-Apusic应用服务器,深圳:深圳金蝶软件有限公司,2002.
[2]赵继江,Cell插件在J2EE系统中的应用,北京:北京用友华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3.
[3]范玉顺等,《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赵刚、杨宗凯,基于工作流和Web技术的OA系统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5]严明义,函数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思想、方法和应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2007.
[6]赵卫东、黄丽华、蔡斌,工作流过程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
[7]保罗.朱迪茨,《实用数据挖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