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新菌的发现及定位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胆囊炎败血症患者血中分离出一株新菌,该菌为兼性厌氧G-球菌,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发酵葡萄糖产气,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氧化酶试验阴性,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对绝大多数糖不利用,具有β半乳糖苷酶,不产生吲哚,甲基红试验阳性,利用丙二酸盐,不利用枸橼酸盐。电镜表明该菌为芽殖细菌,G+C含量为47.58mol%。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基因库所有序列进行比较表明和目前所有菌序列都不同,根据相似性和表型特征选择最接近的15个种16S rRNA序列得出全连锁聚类分析树状谱,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结果表明该菌不属于已知的科、属,根据该菌发酵代谢和特有的芽殖特点,应建立新科。拟定为发酵芽殖菌科(Fermentobadaceae fam. nov.),命名Guhaiyingella gen. nov. guhaiyingii sp. nov。

该菌已收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 No. 0205T(T=type strain)。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了手术治疗急性大肠梗阻283例,其中结直肠癌引起的梗阻255例,良性病变引起的梗阻28例。行一期切除术201例,其中行一期切除近端结肠造口二期肠造口闭合术44例,一期切除吻合术157例。行分期手术52例。术后生存率一期切除术优于分期手术。作者认为:(1)左侧结直肠癌梗阻情况允许时应尽量争取一期切除术,条件许可时行一期吻合术,如不能吻合则行近端结肠造口二期肠造口闭合术,一期切除吻合加保护性横
为提高手术后肠瘘的治愈率,作者总结了1989年12月至1996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瘘24例,包括十二指肠瘘6例,高位小肠瘘3例,低位小肠瘘7例,结肠瘘8例。16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率75%(12/16);8例行手术治疗,治愈率87.5%(7/8)。全组死亡率20.8%(5/24)。作者认为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诊断;(2)结合生长抑素的应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控制感染;(4)针对
肝脏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本文总结了肝转移癌70例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显示:消化道肿瘤是肝转移癌的主要来源,但只有不足半数病例术前能被确诊,行一期切除者仅34.l%;术后确诊者,切除率为15.4%。因此,肝转移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是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及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的选择。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经测定鼠尾采血获取的血清,10只SCID鼠在所设实验室条件下饲养4个月前后均达到鼠IgG含量低于5µg/ml的合格标准,5只SCID鼠腹腔移植入2或4×107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u-PBL),建立人化SCID(hu-PBL-SCID)鼠,可在移植后4周和12周测到其血清中人IgG的存在,最高可达109µg/ml。以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Polio-1 virus,Polio-1)作抗原免疫5只hu
期刊
猪苓多糖2mg/只,rIL-2 5×104U/只,腹腔注射C57BL/6小鼠,连续9天,能明显抑制小鼠皮下移植性B16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与对照组及单用rI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脾细胞NK及内源性LAK活性,发现只有猪苓多糖+rIL-2组的NK及内源性LAK活性提高显著(P<0.05),其它单用猪苓多糖与rIL-2两组的NK及内源性LAK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