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80后”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而“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军,本文就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视角来探索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现。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原因入手,分析高校“80后”辅导员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价值观教育;“80后”;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01-01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中央16号文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倾向确实让人担忧。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政治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政治体制、政治信仰、政治活动等政治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立场。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更是淡漠。
  2、道德价值观教育。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对自我行为之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意义的认知和评价。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个人利益;道德认识上出现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陈旧。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长期以往的使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学生也是置若罔闻。价值观教育应因材施教,坚决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合力失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但没有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时还和学校教育相矛盾,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
  二、“80后”高校辅导员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80后”高校辅导员实施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80后”辅导员价值观教育引导较为滞后。“80后”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中较为年轻的群体,部分少数“80后”辅导员自身受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导致的自身价值观的偏颇和失衡,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滑坡。
  2、工作方式方法不恰当。现实工作中“80后”辅导员一般仍采取传统的说服方式,没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事半功倍的教育;在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只是片面的局限性的从自身的工作出发来开展价值观教育。
  (二)“80后”高校辅导员实施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1、价值取向多元化,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目前高校“80后”辅导员基本都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学历较高易于接受新事物。在社会多种思潮的影响下,其价值观也呈现多元趋势。小部分辅导员出现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目前针对价值观教育的系统学习和培训欠缺。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没有专门开设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也没有单独针对价值观的培训。因此,“80后”辅导员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方法技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自身理论本身就存在短板,用理论来指导变化的实践方面更是一个起点较低的知识体系。
  三、加强“80后“高校辅导员实施价值观教育引导的主要途径
  (一)营造“80后”高校辅导员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高校“软环境”。好的“软环境”无形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80后”辅导员的方方面面。因此,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高校辅导员的成长历练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将积极健康、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内化为辅导员自身的行为,并逐步使其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取向。
  (二)实施“80后”高校辅导员开展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1、实践教育法。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知行脱节现象较为普遍,要把正确的价值观理论教育转变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及正确的价值实践,必须要经过价值情感的升华、价值意志的坚定,才能形成自觉的正确的价值行为。开展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升华的催化剂,更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制胜的法宝。
  2、榜样学习法。用典型的事迹和思想境界感染熏陶受教育者,以提高受教育者价值观修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生动具体的典型人物或事迹为依托载体。高校辅导员可以选取大学生当中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典型,作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身边榜样。
  (三)依托“80后”高校辅导员开展正确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1、学生社团中的价值观教育。党团建设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在党团工作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和政治价值观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党团建设之中。把大学生吸引到党团的队伍中来,使大学生在先进集体中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而成长进步,使大学生在党团活动的实践锻炼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第二课堂中的价值观教育。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大学生在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逐步调整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以期达到让学生主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教育的转变。
  3、网络价值观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高校辅导员要牢牢把握网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开展价值观教育。辅导员要及时关注网络新技术,特别是手机版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博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引导工作。以做到前期预防为主、后期干预为辅,从学校、宿舍、班级、家庭等全方位的开展工作,为大学生网络价值观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和环境。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周慧恩.从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理念已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参加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途径之一,而高职院校作为继续教育施教的主要机构在基本的运行中面临了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使得高职继续教育的有效发展受到限制。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强化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整体作用,实现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引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发展趋势  我
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传统等要素与法治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促进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皆有重要作用.
从实证研究的方法出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与效果问题,得出中小企业在进入股票市场前后的企业融资结构特点,以及股票市场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作者简介:官巧燕(1983-),女,福建南平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简介:陈建辉(1968-),男,福建安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也呈现出相应的新常态特征。及时抓住这些特征,培育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创业文化,是当前做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关键所在。文中阐述了高校就业创业文化的内涵,总结了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就业创业
摘要:诚信是人的根本,它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诚信为做人的前提。社会需要诚信,当代大学生更需要诚信。但诚信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日益多元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现状的论述,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
一、网络视频短片的流行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从网络上获知各种信息更趋于便利。各网站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登载了大量另类的视频短片,目前各大网站的视频内容,基本分为原
分析了湖南省城镇职工失业、下岗状况,并对造成省内失业、下岗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失业、下岗的各项有效措施,如:转变观念、强化培训、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