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缺失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村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准确的定位,激发农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改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准。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产生对内在动力缺失的反思,进而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找到专业发展的道路。
  二、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比
  由于我国城乡差异的不断加大,导致我们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很多农村的小学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存在着很大偏差,主要表现在对专业发展不全面、发展目标不明确和缺少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通过和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着共同点,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点。首先就是老师的受教育水平都一样,他们都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学历水平,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随着国家不断对教师教育的加深,城乡教师的学历水平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其次我们发现城乡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有深深的归属感,这说明老师们还是非常喜欢自己的事业,并且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
  但是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有差别的。首先就是教师年龄构成结构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农村教师中,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居多,这些老师不是刚教学不久,就是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他们对自身的专业发展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而在城市,占比最多的则是拥有数十年教龄左右的资深教师,由此可见,很多有能力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市中去,在城市中执教可以更好地对自身的专业进行发展。其次,就是职称的评定。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發现在城市中,拥有高级教师资格的人要明显多于乡村教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农村教师待遇不如城市,另一个就是农村优秀的教师出现了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势必会给农村的教育事业产生影响。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全面性
  很多的农村教师无法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很多的农村教师认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是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的事情,因为老师水平的高低可以让上级看出领导层能力的高低,而教师的水平只是上级领导参考的一个指标,所以就不重视自身执教水平的提升。其次,有些老师则认为,不断发展专业水平是那些骨干教师的责任,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只要按部就班教好学生就可以了,所以这部分的老师就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带动整个学校甚至地区提高执教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3.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执行力缺失
  教师水平的高低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们应该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但是在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经过数据研究,我们发现农村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普遍不如城市教师。很多农村教师虽然有提升专业发展的意愿,但是他们没有把这种意愿落实到行动中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设置的目标和自身情况不相符,从而影响了教师的行动积极性。
  三、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缺失的反思
  1.发展内在动力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提高的过程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教师们应该对专业发展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并不断为之付出努力,这就需要老师们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主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内在动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发展内在动力缺失的负面影响
  如果教师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比较传统,无法给课堂注入新鲜活力,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一旦丧失发展的内在动力,就说明他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的职业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长此下去会必然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学生们的发展。
  3.造成发展内在动力缺失的具体因素
  内在动力缺失指的是农村教师们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己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欲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农村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无法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就是自身没有专业发展的想法,这属于在主观上缺少能动性,需要我们不断改变教师的认知观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内在驱动力。
  四、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举措
  1.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我们为教师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首先是舆论的引导,要让社会对教师有一个正面积极的评价,别一出现什么教育问题,就把责任推给老师,这样会极大打击教师积极性。其次我们要为教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为环境会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老师们在一个积极进取的环境下教学,就必然会带动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2.科学合理地满足教师的相关需求
  很多农村的老师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在职培训机会,通过在职培训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进入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中去,可以让老师们少走很多弯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顺利,避免出现一些難以处理的问题来影响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很多老师都是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的,但是很多农村的教师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从而限制了老师们水平的提高,所以农村学校应该积极帮助老师们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老师们通过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提高了自然就会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带动教学水平的发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提升教师的自觉发展意识
  教师自觉发展意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为在自觉行为的引导下,教师们就会发自内心去进行执教水平的提高,虽然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在自觉意识先导的情况下,这种痛苦感就会被极大弱化,所以说自觉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自觉意识的引导下,教师们就会为自己设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会坚持努力,在本质上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要是外界给设立的目标,教师就会有一种被驱使感,就会在心底抵触这种行为,从而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结果不佳,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觉意识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提升自觉发展意识。5小结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的缺失我们做了很多思考,发现了教师们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全面,缺乏发展目标的执行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帮助教师认清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给教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并帮助教师树立自觉发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发展内在动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许庄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辞书部编写,2001年6月出版了<中国小学英语学习词典>,9月出版了<中国初中英语学习词典>,联系该系列词典的出版计划,深感这是一套适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先河,为2014届毕业生授予“工士”学位,该校1103名应届毕业生穿着学校统一定制的新学位服,按照正规的学位授予仪式,从院长和导师手里接过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的“工士”学位证书。  为职校学生授予“工士”学位这一举动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有评论甚至认为可以借此推动国家层面建立“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填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空白。但笔者认为,将专科高职学位称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一个复
自200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2004〕16号)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已走过整整十个春秋,经历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两轮全面评估。认真分析与总结两轮评估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更加科学、合理地研制未来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方案,进一步做好评估工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建设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说明:历经风雨坎坷,进入现代之后,纯公有制和计划体制的苏州市区国有丝绸业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登上辉煌的顶峰之后便逐年萎缩并迅速告退。在古城
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举办的《丝绸文化传承与茧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国家级高级研修班》于2017年7月31日—8月5日在苏州太湖培训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培训反响热烈,学员收获颇丰。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点出发,从引导学生为走向社会迎接时代挑战作准备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